围绕便民贴民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今年以来,市政府办公室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动我市经济疫后恢复发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以“提质增效”为主线,做实参谋辅政、综合协调、督查落实、服务保障,向高效服务要效益、向优良营商环境要效益,全力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高效、廉洁的政务保障。

一、树牢一个导向,在流程再造上提质增效。

紧紧围绕提升专业知识、专业思维、专业能力,重学习、强素质、提能力,发扬“争抢转”精神,强化党建引领,强化对标学习,提升境界标准推进市政府办公室“三服务”能力和水平“双提升”。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各项重点任务,完善体制机制,落实首问负责制,推动调查研究、文电会务、组织协调等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形成政令畅通、协调高效的科室工作运转体系,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严的标准推动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着力夯实优化营商环境基础。

二、聚焦两个重点,在督查落实上提质增效

一是建立健全台账制度。根据《市政府工作报告》责任分解、重点工作事项、市领导批示件落实情况等,实行台账管理,建立“每周计划、一月双调、按月督办”工作机制,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对社零额、进出口总额、招商引资、信贷投放、不良贷款等主要经济指标落实一月双调制度,切实做到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和有效落实。

二是创新督查方式方法。紧盯重要事项、重大工程、重点项目,提请市领导采取明察暗访、随机抽查等方式对包联部门营商环境指标评价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切实做到深入一线查实情,逐条逐项跟踪问效。

三、搭建三个平台,在服务效能上提质增效

一是搭建银企对接平台。通过年初的“早春行”和不定期的重点企业融资对接活动,常态化开展银企对接,着力提升信贷投放规模,确保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金融政策落地见效。截至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1394.17亿元,比年初净增138.91亿元,同比增长13.67%;其中发放专项再贷款86笔、19.14亿元,支农支小再贷款5459笔、28.5亿元。全市“金融抗疫保发展”银企对接履约214.75亿元,履约率95.96%;通过七大融资对接平台共组织银企对接活动28场(次),银企对接履约185.76亿元,履约率87%。我市率先在全省开展金融方舱建设试点工作,与10家银行机构合作,帮扶入舱企业504家,新增贷款13.61亿元,帮助企业纾困50亿元,推动金融服务实体。

二是搭建金融服务环境整改平台。对金融环境实行问题清单管理,通过摸排汇总金融服务领域问题126个,其中按期整改99个,提前完成整改销号27个,销号率达100%。今年以来,为应对新冠疫情打击,各行针对中小微企业平均推出6个以上的创新型金融产品。我市平均办贷时间已达到10个工作日以内,相比去年减少2个工作日;平均申贷材料在12件以内,相比去年减少4件;办贷环节平均在4个以内。防疫专项再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比去年同类型贷款利率低2-3个百分点。坚持把政府增信作为有效补充,切实发挥融资担保杠杆效应,印发了《关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支持抗疫保发展的通知》,切实发挥担保增信作用,为企业纾困解难。截至9月底,全市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在保业务424笔、21.69亿元,其中个人、小微担保占比95.4%;今年来,共为267家企业提供担保13.49亿元,其中市担保集团公司为168家企业提供担保8.36亿元。

三是率先建成企业金融信用信息平台。坚持需求导向,率先在全省建成企业金融信用信息平台(荆E融)。平台连通10余个政府部门的300多项涉企信用数据,具备信息发布、信用展示、融资撮合、跟踪问效四大功能。打破了银企信息不对称,有效缓解了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困境,提升了信贷效率。目前平台注册企业2191家,合作银行及分支机构177家,上线金融产品200款,对接金额超过200亿元,浏览量超过2.46万人次。

四、实现五个创优,在重点攻坚上提质增效

充分发挥市场监管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的职能优势,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开展“营商路路通”改革,协调推动我市市场监管部门推行网上办、容缺办、延期办,引导市场主体在线上办理设立、变更、注销登记等业务。

一是创优宽松便捷的准入环境。进一步清理压减各类审批和许可事项,实现“证照分离”全覆盖。全面推行企业登记注册自助式办理,强化线上、线下服务力度,实现企业开办全流程同步申请、一窗一网办理,确保我市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今年来,全市共办理各类登记事项21871件,办理各类审批许可事项2135件。对受疫情影响企业登记事项、许可证等超过规定时间的,一律延期到疫情解除后三个月内。

二是创优助企纾困的服务环境。采取专人负责、全程指导、特事特办等服务举措,为疫情防护用品增产开辟24 小时“应急绿色通道”。建立小微市场主体和民营企业家直接联系点,帮助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组织对重点产业突出质量问题进行技术诊断,推动解决一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畅通12315热线电话,及时答复生产经营者咨询,接收处理投诉举报。

三是创优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清理纠正在行业准入、资质标准等方面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歧视性或没有法律依据的差异性规定做法。加强对市场混淆、虚假宣传、商业贿赂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查处力度。深入开展“双打”行动,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良好环境。

四是创优科学高效的监管环境。高标准推进跨部门随机联合抽查,切实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预。完善信用分类监管机制。审慎推进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和应用,减少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列入数量。

五是创优规范包容的执法环境。实施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对更多轻微违法行为免予处罚。推广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行政指导等非强制性行政执法手段,实现执法目的。(市政府办公室)

来源:市优化人文环境专项工作组

责编:杜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