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荆门市掇刀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2年12月19日在掇刀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次会议上

荆门市掇刀区发展和改革局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荆门市掇刀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区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病毒疫情冲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转型升级任务繁重、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等严峻考验,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认真执行区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和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经济运行总体呈现逆势上扬的发展态势,跑出了复元重振的“加速度”、昂扬向上的“精气神”、跨越赶超的“新动能”、团结奋进的“好局面”。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00亿元,同比增长3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1];财政总收入28.44亿元,同比增长3.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5亿元,同比下降8.6%;剔除留抵退税后,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1亿元,可比增长17.8%;地方税收收入13.82亿元,同比下降11.6%;剔除留抵退税后,地方税收收入19.42亿元,可比增长17%;进出口总额123.5亿元,同比增长36.9%;外商直接投资3042万美元[2];常住人口城镇化率86%;全员劳动生产率同比增长7%以上;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15.33亿元,同比增长4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3%;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9件;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800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完成市定目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2.6%;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6%;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生数3.1人;每千人口拥有0~3岁婴幼儿托位数3.1个;单位GDP用水量累计降低36%;森林覆盖率13.33%[3];单位GDP能源消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削减率完成市定目标;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细颗粒物(PM2.5)浓度、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比例、劣V类水体比例完成市定目标;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减少587.5吨;粮食产量2.65亿斤。

(一)主要指标快速增长、领跑全市。着力加强经济运行调度,主动担负起稳住经济大盘的政治责任,制定并实施“五个三”行动[4]、一季度“开门红”、半年“双过半、硬过半”以及“全年红”实施方案,顶住压力采取过硬措施、创新措施、超常规措施,主要经济指标从年初起一直在全市各县(市、区)领跑,蝉联全市一、二、三季度经济运行综合考评冠军。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幅高于全市3.8个百分点。元至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分别高于全市27.9、6.8、5.3个百分点。着力强化要素保障,用地方面,为项目落实用地指标6352亩,其中购买增减挂钩指标5512亩,争取省级新增计划用地指标840亩。用能方面,启动了220千伏吴家湾变电站、花竹变电站增容建设,完成荆门北城区至南城区蒸汽管道联通工程、110千伏爱飞客至石堰变电站输电线路、化工园东扩区小康南路10千伏配网线路、荆门三水厂至龙井大道供水管网工程建设。融资方面,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协调金融机构落实企业贷款128.78亿元;协调纳入国家中长期贷款以及设备购置更新改造贷款贴息政策项目151个,占全市总数的43.02%,目前已落实贷款30.1亿元。用工方面,为823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补贴506.5万元,引导辖区企业与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北科技职业学院等省内外院校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对接,组织开展各类招聘活动130余场,为企业招聘员工3万人,基本满足阶段用工需求。

(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量质齐升。工业经济逆势而进,元至11月,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012.41亿元,同比增长38.6%,增幅高于全市39.1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达31.6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33%;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55.6%、37.57%。“3551”现代产业体系[5]加速构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动力电池特色产业基地被评为国家级火炬特色产业基地,高端储能产业集群被评为省级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被评为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动力储能电池产业集群被评为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荆门高新区获批省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企业培育成效显著,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省级6家,省上市后备“金种子”企业[6]6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2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家。龙头企业产能加速释放,长城汽车坦克500、金刚炮车型实现量产,累计生产整车近5万辆;亿纬动力年底可实现产能111.5GWh、产值150亿元;预计格林美全年产值可达260亿元。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全年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7家。荆门国际内陆港顺利开港,综合服务区(一期)、公路作业区(一期)、铁路作业区建成投运;荆门保税物流中心(B型)进出口货值总量达2.37亿元,同比增长162.5%;国华·温泉文旅综合体、蓝洋林顿酒店开业运营;改造农贸市场8个。农业生产形势稳定,团林铺镇高油酸油菜基地被评为全国首批种植业“三品一标”[8]基地。

(三)有效投资精准发力、拉动强劲。始终坚持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在全市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项目拉练中,取得县(市、区)综合得分第一的成绩。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围绕主导产业深入开展精准招商、精准选商,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41个,计划总投资837亿元,其中,新签约30亿元以上项目7个。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将项目建设指挥部建在工地上,坚持三级包联、擂台比拼、定期调度机制,印发《产业园办、包联单位、职能部门、镇(街道)服务项目及企业职责分工》,全面提升服务质效,对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地毯式梳理、清单式交办、销号式管理,推动了科达利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金泉新材料锂电池材料生产及回收利用、领诚汽车智能悬架等69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航特新能源汽车底盘轻量化(二期)、精工汽车底盘P71平台、尚助化学年产5万吨助剂等62个亿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全力促进民间投资,全区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4%,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12.4、0.6、2.8个百分点。实施企业技术改造项目66个,完成投资89.05亿元,同比增长20%。资金争取跃上新台阶,成立了以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区项目策划争取工作领导小组,紧紧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民生等上级政策资金投资导向,新策划“五大领域”基础设施[9]等项目45个,计划总投资220亿元,成功争取到位盘活国有存量资产等中央、省预算内专项投资项目19个,获批补助资金5.83亿元。

(四)内生动力全面激发、加速释放。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同比增加5亿元;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80.8%;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同比增加1件。创新活力持续迸发,预计全年,新认定省级科创“新物种”企业[10]6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28家,登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73家,亿纬动力与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联合共建“储能与动力电池实验室”获批省级重点实验室,荆楚理工众创空间升级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兴花孵化器升级为省级众创空间,航特装备、梦阳药业、科顺新材料成功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荆门宏图成功创建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华中农业肉牛种养基地被认定为湖北省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升,预计全年转化科技成果46项,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15.8亿元,同比增长106%,格林美“退役动力锂电池闭路循环利用关键技术”获评全省技术发明一等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不动产登记“证缴分离”,推行智能化、要素化纳税申报模式,构建优化协同高效的优化营商环境机构职能体系3项改革事项成功创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区改革事项。着力推动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中央33项、省133条、市153条措施落地落实,兑现惠企政策资金11.4亿元,完成留抵退税17.07亿元。新登记企业类市场主体1607家,同比增长19.3%。大力开展“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项目帮扶活动,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难题400余个。打击危害营商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破获涉企案件38起,挽回经济损失500余万元。

(五)城乡面貌有效改善、不断提升。产城融合进程加快,高质量编制全区产城融合规划、国际能谷·锂电小镇实施规划,谋划近期实施项目47个。完成“三区三线”[11]划定工作,新增城镇开发边界面积17.67平方公里,占荆门市中心城区总新增开发边界面积的62.5%。城镇建设全面推进,新建、翻修主次干道35条、42公里,兴化五路、小康南路、天乐路东段、升平路、延福路等道路建设完工,双泉停车场、白石坡停车场、崇仁路北停车场建成投运,完成万里家属区、天茂家属区等36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城镇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清理牛皮癣6.2万张,清运生活垃圾8万吨,维修路面3.4万平方米,新划定流动摊贩经营摊位片区9处;拆除违建168处、面积8300平方米;投入2300万元,改造垃圾分类投放点1260个,投放分类垃圾桶8000个,建成垃圾分类示范村和社区18个。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启动省级生态区创建工作。打好蓝天保卫战,排查问题187个;打好碧水保卫战,获批再生水利用配置省级试点,完成拾桥河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及龙盘湖综合治理;打好净土保卫战,完成2300亩农用地土壤治理与修复工程。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5.8公里,完成麻苏线、荆高线、207国道改造,推进区镇村三级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完成水库除险加固4座,花博园被评为国家级3A景区。实施村庄清洁行动,清理农村生活垃圾和杂物5011吨、塘沟1136处、沟渠472公里、农业生产废弃物967吨,完成7个建制村农村环境整治。

(六)基本民生保障有力、持续增进。全力保障“幼有所育”,落实计划生育奖励资金、扶助资金4322人次703万元,新增0~3岁婴幼儿托位795个,达1175个。全力保障“学有所教”,建成军马场学校,新增义务教育段学位2820个;建成、移交华铭园小区等3所幼儿园,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660个。全力保障“劳有所得”,扎实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受理和办结举报投诉案1177件,为2456名农民工追回工资3095万元。全力保障“病有所医”,大力实施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323”攻坚行动[12],搭建农村“30分钟急救圈”,启动全国第二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试点区创建。全力保障“老有所养”,发放高龄津贴220万元;区福利院老年人养护楼项目即将投入运营,将增加养老床位250张;建成社区幸福里食堂5个。全力保障“住有所居”,发放购房补贴2500万元,化解销号弘景十里、大汉龙城等涉房问题楼盘9个,完成44户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全力保障“弱有所扶”,发放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救助保障资金2041万元,发放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37万元,发放临时救助资金53.9万元,我区被确定为全省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单位。

(七)社会治理深入推进、效能增强。有效抓好疫情防控,压实“四方责任”[13],落实“人物地”同防措施,完成核酸检测1135.98万人次,疫苗接种87.3万剂次,高效处置了多起输入型突发疫情。社会治安持续好转,刑事案件立案率同比下降43.2%,电信诈骗案件损失金额同比下降12.53%。切实防范重大社会风险,核处涉稳预警信息860人次,排查化解基层矛盾纠纷1189起。开展涉稳信访积案销号攻坚,化解历史积案17件。全面完成村级债务化解,累计化债5152.24万元。狠抓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围绕燃气、化工、自建房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检查,消除安全隐患3316处。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全域启动开展“红管家”活动,组编“红管家”1.9万人,打造“红管家”服务站338个,建成“红管家”工作室108个,上线“荆楚红管家”APP。组织1736名机关干部扎实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为基层群众解决问题1129个,将月亮湾、雷集等13个村、社区纳入省、市“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开展文化艺术活动120余场次,大力举办以“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第二十二届社区文化节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广泛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宣讲,有效激发了群众爱党热情。

2022年,全区上下努力攻坚克难、主动作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与进入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的要求还不适应,发展不够仍是我区最大的实际;发展动能转换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不适应,创新主体体量和质量、创新平台规模以及创新集群培育等方面,与国内一流高新区还有差距;增长后劲与争当荆门打造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排头兵的要求还不适应,重大项目支撑不够,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不多,“后亿纬”“后长城”阶段发展需要提前谋划;要素保障与稳增长要求还不适应,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依然困难,营商环境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产城融合要求还不适应,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公共服务配套存在短板弱项;民生保障与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还不适应,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保障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等等。对此,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建议

建议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6%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以上;财政总收入同比增长42%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38%左右;地方税收收入同比增长44%左右;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8%以上;外商直接投资同比增长8%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86.2%;全员劳动生产率完成市定目标;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同比增长1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5%左右;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9.5件;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万人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完成市定目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3.5%;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9%;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生数3.1人;每千人口拥有0~3岁婴幼儿托位数3.2个;森林覆盖率、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比例、劣V类水体比例完成市定目标;单位GDP能源消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GDP用水量、细颗粒物(PM2.5)浓度、化学需氧量、氨氮、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排放削减率完成市定目标;粮食产量2.65亿斤以上。

为实现上述预期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以赴加快转型升级。大力实施“3551”产业发展计划,全力创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力争全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全力扶持产业链龙头企业提能扩产,力争全年亿纬动力、格林美、长城汽车产值分别达500、300、200亿元。强化工业企业培育,力争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以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为重点,进一步支持长城汽车建设“5G+工业互联网工厂”,亿纬动力高比能磷酸铁锂储能电池工厂应用“5G+云化AGV”“5G+机器视觉模式”,引导旺林新材料、中电华聘等企业创建省级两化融合[14]试点示范企业。全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力争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同比增加2.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同比提升2个百分点,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同比增加0.5件。建设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支持格林美创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玲珑轮胎、汉瑞药业、美辰环保等企业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研究出台新的扶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荆门宏图等企业创建省级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试点企业,全年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5家、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50家。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推动亿杰肉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荆合农业优质肉牛产业化、昕兴食品年加工3000万只白条禽等项目建成投产,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特色产业,全力保障粮食安全。

(二)全力以赴积极扩大内需。坚定不移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开发应用项目服务APP,推动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着项目转,力争全年新开工谦信化工年产60万吨醋酸、好电科技锂电池粘结剂、喜百年新能源VMI供应链智慧园等亿元以上项目80个以上,新竣工恩捷锂电池隔膜、东元科技年产10万吨气雾剂及配套产品、宝世生物科技喷雾消毒产品等亿元以上项目70个以上,争取在总投资过百亿元的格林美正极材料产业园、亿纬“一总部五中心”[15]项目现场承办全省、全市一季度集中开工“开门红”活动。聚焦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基建、养老、环保等重点投资领域,抢抓政策窗口期,全力“跑部进京”“跑省进汉”,力争更多项目纳入中央、省预算内资金投资计划。坚定不移发挥消费基础作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聚焦健康、绿色、智能等新兴消费领域,进一步建强掇刀万达、荆门国际汽车城、国华·温泉文旅综合体等消费平台,规划建设一批中高端消费新增长点项目。探索实施集中收银等模式,扶持家政企业进社区,支持夜市经济、农贸市场等市场主体“进规入库”。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入开展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政策措施清理,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抢抓宜荆荆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机遇,加快荆门国际内陆港、荆荆高铁掇刀段建设。坚定不移发挥外贸促进作用,全力创建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装备制造)和省级加工贸易产业园。推动荆门保税物流中心(B型)向综合保税物流区提档升级,鼓励企业利用跨境电商等方式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力争进出口总额同比增加22亿元以上。

(三)全力以赴优化营商环境。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擦亮“高兴办·掇如意”营商环境品牌,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围绕确保惠企政策应兑尽兑,持续优化惠企政策兑现流程,推进“申请类”政策“即申即享”,“认定类”政策“免申即享”。推动政务服务高质高效,进一步压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推行“净地”出让、“标准地”出让,实现“拿地即开工”“交地即发证”;大力推动“一事联办”“一业一证”“跨域通办”“一网通办”。推动企业融资降本增量,借助“荆E融”平台,制定“一企一策”金融支持方案,确保全区制造业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银企对接率达到100%,融资获得率不低于60%。推动市场竞争公平公正,充分利用双创中心服务平台,规划建设向市场主体公平开放的检验检测中心、科技研发中心、中小微企业孵化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政商关系清而有为,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编制并实施《全区坚强电网建设专项规划》,高质量建成投运220千伏吴家湾变电站、花竹变电站增容、10千伏配网工程等重大能源项目,实施国能长源改造升级、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项目,确保用能需求应保尽保;支持龙头企业构建垂直一体化供应链,提高本地产品与市场“内循环”。

(四)全力以赴推进城乡建设。加快产城融合步伐,按照“一核两轴三廊四片”[16]总体空间布局,全力建设“国际能谷·锂电小镇”,启动康惠、官堰湖等小区建设,新建福登桥停车场、兴隆停车场、亿纬三区配套停车场等公共停车场,拉通荆山大道、明礼路、龙源路、交通大道等主次干道,提档升级兴隆体育公园,规划建设国际街区、国际学校、国际医院,打造锂电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示范区、智慧低碳动力城。加快推进城镇建设,完成区综合档案馆、月亮湖消防救援站以及龙井大道片区排水改造工程建设,加大城市公厕、绿化建设力度。加快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探索引入智能公交系统,在高峰时段实行错峰出行的机制,提升通勤幸福感;强化市政设施管护,综合施策引导群众主动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加快污染治理,强化施工扬尘、餐饮油烟、秸秆禁烧等污染管控措施,建立健全秋冬重污染天气应对机制。抓好革集河、新埠河等重点流域水质提升,启动城南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团林污水处理厂进厂截污干管工程。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污水治理、农药化肥减量以及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持续推动农村环境治理与土壤治理修复,着力改善城乡生态环境质量。

(五)全力以赴保障基本民生。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加强企业用工动态监测预警,构建多平台、多渠道、全覆盖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健全多层次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网络,在部分劳动力密集的企业建立矛盾调解分中心,完善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处理机制和裁审衔接机制。坚持发展普惠教育,完成双泉小学扩建、掇刀石小学教学综合楼新建、白石坡中学综合楼改建、团林中学学生宿舍楼新建工程,启动军马场学校初中部建设。坚持发展优质医疗,启动掇刀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项目建设,完成区医卫融合信息系统建设,支持团林铺镇卫生院打造老年病特色专科、麻城卫生院打造国医堂特色专科。坚持发展社区养老,做好区福利院老年人养护楼项目运营管理工作,启动培公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项目建设。坚持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全力落实三孩生育政策,优化婴幼儿照护服务,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站。坚持强化兜底保障,加强对有返贫风险和突发严重困难农户的动态监测和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各位代表,做好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完成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为争当荆门打造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排头兵、进入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而不懈奋斗!

名 词 解 释

(以报告中出现的先后排序)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预计:受疫情影响,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但增幅高于全市。

[2]外商直接投资:指标统计口径调整,与往年数据不可比。

[3]森林覆盖率完成预计: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与湖北省林地“一张图”数据对接后,将我区森林覆盖率基数由14.34%调整为13.33%。

[4]“五个三”行动:“三定”赶超行动,定准方向、定好标杆、定高目标;“三业”强基行动,做大产业、育强企业、稳定就业;“三底”比拼行动,夯实投资“底盘”、厚植创新“底蕴”、增强营商环境“底气”;“三线”加固行动,筑牢抗疫防线、筑牢安全红线、筑牢稳定底线;“三力”提升行动,提升政治能力、提升创新能力、提升执行能力。

[5]“3551”现代产业体系:“3”,就是打造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三大千亿产业;第一个“5”,就是建成再生资源利用与环保、原料药、体育用品、防水材料、现代物流等5个百亿特色产业集群;第二个“5”,就是建强荆门石化、格林美2家百亿企业,再新增长城汽车、亿纬动力2家百亿企业,力争再引进至少1家百亿企业;“1”,就是打造100家以上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6]“金种子”企业:正在开展上市工作且资质条件较好的企业,其名单由湖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省上市办)发布。

[7]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

[8]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9]“五大领域”基础设施:网络型、产业升级、城市、农业农村、国家安全五大领域基础设施。

[10]“新物种”企业:根据《湖北省科创“新物种”企业培育计划实施方案》,新物种企业指“瞪羚”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独角兽”企业、“驼鹿”企业、IPO上市科技企业。“瞪羚”企业,即创业后迈过死亡谷,以科技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增长速度很快,在市场竞争中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即通过科技创新进入高速增长期,技术创新能力较强、主导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大、资本市场估值高的企业;“驼鹿”企业,即在创业初期就爆发式增长、竞争优势突出,具有显著的行业带动能力,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同行业(细分)前列的企业。

[11]三区三线:“三区”指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空间;“三线”指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12]“323”攻坚行动:力争通过3-5年努力,着力解决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病3类重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2种基础疾病,出生缺陷、儿童青少年近视、精神卫生3类突出公共卫生问题,降低人群发病率、致死率和疾病负担。

[13]四方责任:全面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的四方责任,建立全社会共同防控体系。

[14]两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15]一总部五中心:一总部,亿纬动力全球总部;五中心,研发中心、培训中心、物流中心、维修服务中心、回收再利用中心。

[16]一核两轴三廊四片:“一核”,即官堰湖生态科技城;“两轴”,即官堰湖大道产城融合发展轴、龙井大道产业发展轴;“三廊”,即三干渠生态休闲廊道、凤鸣湖官堰湖生态休闲廊道、十里牌林场生态休闲廊道;“四片”,即北、中、南三个产业片及起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