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镜湖:中共热河党组织的创建者

陈镜湖(资料照片)

陈镜湖,字印潭,号小秋,化名李铁然,曾用名陈龙川、陈士秋、李国才、李学孔、宫子明,辽宁省建平县富山乡南井村人,中共党员。大革命时期,陈镜湖参加革命,任中共热河工委负责人、中共内蒙古特别委员会书记,是辽宁地区党的早期革命活动家。

陈镜湖,1901年10月25日出生,8岁时在南井村读私塾,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建平高等小学,1918年秋考入天津直隶省立第一中学。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陈镜湖在天津直隶一中参加了学生救国团,投身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之中,积极参加向省公署请愿、示威游行和街头宣传演讲等活动。他的演讲慷慨激昂、铿锵有力,有很强的感染力。在此期间,陈镜湖还先后赴北京、广州等地参加学生运动,传播解放思想,启迪民智。

1919年9月16日,他结识了李大钊同志,创建了《天津向明学生半月刊》等进步刊物。1922年8月,陈镜湖考入南开大学。开学之前,他在与同乡同学合影的照片背面,写下“人当自强不畏波涛之汹涌”“勇往直前”“乘长风破万里浪”等宏图壮志。在李大钊等革命先驱的帮助和影响下,陈镜湖由一个追求自由民主的热血青年学生,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1923年陈镜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由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陈镜湖随宋哲元部队抵达承德,赶跑了奉系部队。他先后任热河民军司令、骑兵旅长等职。孙中山北上途经天津时,他作为孙先生北上宣传员,多次谒见聆听其教诲。孙中山逝世时,他代表热河参加祭奠,并出席了国民议会促进会代表大会。会后回到热河,他以国民党省党部执行委员、中共热河工委负责人的身份开展工作。在纪念五四运动六周年大会上他发表演说,痛斥帝国主义妄图瓜分中国的罪行,高呼:“猛醒吧,睡狮!觉悟吧,中国!”

1925年秋,李大钊在张家口主持召开了内蒙古工农兵大同盟代表大会。陈镜湖是热河代表,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这时,我党建立的内蒙古特别民军编成,他被任命为第二骑兵纵队司令。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后,冯玉祥率部加入国民革命军,同年9月17日在绥远五原(今属内蒙古自治区)誓师,部队改编为国民联军,冯任总司令。五原誓师后,陈镜湖奉命率骑兵旅先后到甘肃、宁夏、陕西等地讨逆。部队整编,陈镜湖所率骑兵旅被归并,他被派到陕西省蒲城县任县长。他为民作主,不畏豪强,兴办教育,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实事。他的政绩,蒲城县各界群众有目共睹。

1927年4月27日,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陈镜湖当选为中共五大的内蒙古代表。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冯玉祥的部队中出现一股排斥共产党人的逆流,还搞起了所谓“私送”共产党员出境活动。陈镜湖愤然辞去蒲城县县长职务,只身来到处于革命低潮的北京,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在此期间,他经常往来于京津,在中共北方区委负责人蔡和森的领导下工作。

1929年2月,中共顺直省委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为加强对内蒙古地区党的工作领导,决定将原隶属于中共顺直省委领导的中共内蒙古特别支部,改为隶属于中共中央直接领导的中共内蒙古特别委员会,陈镜湖任委员。

1930年秋,中共顺直省委遭到破坏,陈镜湖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在多方寻找无果的情况下,为与党组织接上联系,陈镜湖决定直接到苏联找共产国际。他以崇高的信念和坚定的党性,与另一名党员刘刚一起,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苏联,找到了共产国际,通过共产国际与中共中央接上了组织关系,后回国受命重建中共内蒙古特委。中共内蒙古特委重建后,陈镜湖任临时书记(1931年10月任书记)。为隐蔽斗争,他改名李铁然。任职一年多来,他向党中央写了《内蒙古特委书记李铁然报告书》《内蒙古一般政治状况分析》等十余份材料,为党中央指导内蒙古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内蒙古特委立即向全区各族民众发出“团结全国各民族,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号召,不失时机地发动和组织蒙汉广大群众进行抗日救国斗争。1932年末,陈镜湖受中共党组织的派遣,担任抗日同盟军参议,并继续担任内蒙古特委书记。

1933年,日军向察哈尔省腹地步步逼近,沽源、多伦等地先后失陷。2月,在前委书记柯庆施领导下,陈镜湖率党内部分人员加入冯玉祥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陈镜湖任参议。陈镜湖冒着生命危险奔波于张家口、北平之间,组织抗日武装工作。同年5月12日他去点验抗日武装部队,途中遭到反动民团袭击,不幸中弹牺牲,时年仅32岁。

陈镜湖牺牲时,他的公开身份是民众抗日同盟军的参议,而他的共产党员身份却鲜为人知,一度背负着“军阀”的劣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1981年春节,建平县富山乡的一位傅姓农民从赤峰乘坐火车返乡,对面的一位旅客在看一本杂志,名曰《百柳》。傅姓农民借来翻阅时,其中一篇文章引起了他的注意,标题是《路漫漫——我的革命引路人陈镜湖》,署名王逸伦。王逸伦是1932年由陈镜湖介绍加入共产党的,离休前任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看完这篇文章,傅姓农民心想:“这陈镜湖莫非是同乡陈洪声的大爷?”于是就把杂志带了回来。

这个傅姓农民的父亲在砖厂做会计,而陈镜湖的侄子陈洪声当时也在砖厂上班。于是陈洪声很快被找到。他们辗转找到赤峰《百柳》杂志社编辑部,又到呼和浩特找到了王逸伦。王逸伦又联络到老战友惠世如(时任贵州省统战部部长)等人,大家的共同回忆,才使这段历史得以还原。

陈镜湖不仅是我党早期的革命活动家,而且是北方地区党组织和武装斗争的卓越领导者。他的一生是追求光明、追求真理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

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编辑:杜莉

审核:张瑞华

三审:郑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