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了近70年的红色信笺 陈晨摄
“请来看看我的宝贝……”9月8日,江苏扬州市北城根东巷6号86岁老人吴怀民,向记者展示他保存了近70年的传家宝:一张红色信笺。信笺用塑料袋封存,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近70年,但依然保存完好。
谈及这件“传家宝”,吴怀民老人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67年前。
1951年,吴怀民初中还没毕业,怀着保家卫国的一腔热血,报名加入抗美援朝部队。他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了3年零2个月,在上甘岭战斗中被两块弹片击中,身负重伤不下战场,直到1953年7月停战,他才撤回后方治疗。
“战争时期,物资紧张,大家都是勒紧裤腰带作战。”吴怀民回忆说,1952年和1953年,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连续两年前去部队慰问,向战士发放生活物资,其中就包含了信笺。
在吴怀民老人记忆中,这一张信笺背后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每天夜色降临,部队开始宿营,我就要骑上一匹战马赶赴团部,报告宿营情况。”吴怀民说,他每次总能出色地完成任务。与战马共事,免不了与部队的饲马员接触,在交流过程中,饲马员得知他是初中学历,有些文化底子,便请他代笔给家中写家书报平安。
久而久之,吴怀民会写家书的消息在部队里传开了,很多战友请他代写家书。吴怀民珍藏至今的这张信笺,就是当年用于代写家书的。
采访中,吴怀民告诉记者,在自己的记忆中,最刻骨铭心的是停战前夕参加上甘岭战斗。“当时正是7月,天下起了毛毛细雨,我们接到向上甘岭注字洞南山发起总攻的命令。”
“敌人的炮火特别猛烈,我的战友们就这样一个个倒下去了……”说到这,老人泪水夺眶而出。
在那场战斗中,吴怀民左髋部中了两块弹片。他仍坚守在阵地,用尽全力作战……1959年新中国成立10周年,吴怀民作为荣立三等功的抗美援朝战士,参加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庆典。庆典结束,激动万分的吴怀民在天安门广场拍照留念。“每次看到照片,都会想起那难忘的一幕。”吴怀民说。
来源:江苏学习平台
编辑:刘哲
二审:杜莉
三审:郑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