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探索“1+4+6”联片治理模式 有效破解基层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瓶颈

“如果不是‘矛盾纠纷化解中心’多次组织公平公正依法调解,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样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京山市新市街道荷花堰村村民李明成说。

李明成是四川人,2011年自行搬迁到荷花堰村居住,协议购买了村民向世明家的房子以及承包地的土地使用权,并由村委会见证交易。

2016年向世明病故,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期间,村委会新任干部因不知详情,将土地确权给了向世明的妻子郑华珍,导致李明成多次上访。经“矛盾纠纷化解中心”多次协调,土地流转的收益最终给了李明成,后期财政所将为其办理土地确权变更。

在京山市,类似这样的纠纷事例有很多,但大都得到了化解,没有一例上升到诉讼层面。近年来,京山市依托镇(街道)党建和公共服务资源,在新市街道鄢赫片区成功探索“1+4+6”的城乡联片治理模式,有效破解基层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瓶颈,形成一种组合灵活、运行高效的“大党委+基层治理”格局。

“1个”片区大党总支引领——增强基层治理向心力

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是影响基础社会治理的关键因素。为切实解决镇、村两委工作不平衡,弱势村组无主心骨、外无助推手,经济发展无人领头,社会治理缺乏能力,公共服务难以集约的问题,京山市各镇(街)办党工委采取充分放大先进村、社区党支部“领头羊”和放射作用的办法,组织城乡地域相邻、区位相接的村(街)联合组建“片区大党总支”,实行基层社会治理在党建引领下整体联动。片区大党总支设书记1名,副书记3名,执行副书记1名。大“党总支”书记由镇(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兼任,副书记由镇(街道)政法办主任、派出所所长、司法所所长兼任,大党总支执行副书记由区域内村(社区)支部书记轮流兼任,轮值时间为2年~3年,大党总支日常工作由执行副书记主持。“大党总支”全面负责区域化社会治理的领导组织、指挥协调工作,每月召开1次联席会议,研究区域内治安联防、社会矛盾化解、法治宣传教育、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及特殊困难群体关爱、智慧平安乡村建设、村级经济整体联动发展等问题。

大党总支通过对中心警务室治安巡逻开展每日调度,对中心调解室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实行每周调度;对中心法务室以镇(街道)司法所为依托,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管理;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工作室以家庭教育促进会为依托,对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关爱工作实行月调度。

京山市通过建立片区区域化社会治理大党总支工作机制,实现工作联席议事,组织开展治安联防、矛盾联调、法治联建、服务联动、文明联创、事务联管。补齐了弱小村“人手少、能力弱、资源不优”的短板,不仅降低了行政成本、人力成本,整合了公共资源,而且实行党建引领,优化了基层社会治理资源,推动了服务下沉,提高了治理能力。新冠肺炎病毒疫情期间,大党委成员单位都在各交通卡口执勤防守,起到了稳大局的作用。

“4大”功能构架立柱——增强基层治理凝聚力

京山市在推进党建引领的同时,为切实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将优化资源植根于社会治理一线,构筑基层社会治理“四大功能”板块,即法治服务中心、智慧警务中心、矛盾纠纷化解中心、社会服务关爱中心。

法治服务中心以镇、街道司法所为依托,协调1名专业法律工作者具体坐班负责,全面指导区域内法治宣传效应服务管理和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工作。结合各村实际,具体组织村党员、干部、村民代表集中到中心法务室培训,深入到社区、湾村开展村民普法教育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宣传。

智慧警务中心以镇派出所和交警中队为依托,以智能治安防范、智能交通管理和基层平安创建为目标来组织建设。警务室由派出所落实1名片区民警为警长,1名辅警为带队队长,各村各安排1名后备培养干部为辅警,集中到警务中心常态化开展区域治安巡逻,巡查治安防范。运用“互联网+雪亮工程”技术手段,在各村(街)主要路口安装人脸识别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求助报警系统,全力打造与公安警务平台互联互通的区域智能警务平台。

矛盾纠纷化解中心以镇(街办)综治中心为依托,聘请两名长期从事政法调解工作的退休老干部任专职调解员,整合司法所、派出所、律师事务所及各方调解资源参与中心调解室调解工作;指导各村对矛盾纠纷进行源头化解;对重大疑难案件及时开展集中研判;组织相应专业力量开展集中化解。确保将各类矛盾化解在源头,化解在村民家门口。

社会服务关爱中心以镇(街道)妇联、团委等群团组织为依托,引入京山家庭教育促进会等社会团体参加。针对乡村普遍存在的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问题,充分发挥各类社会资源和智能警务平台的作用,采取党员干部和志愿者面对面结对关爱、帮扶、重点关爱对象发放智能手环、安装智能报警电话等方式开展关爱服务。

“6联”治理体系互动,增强基层治理执行力

京山市开展区域化社会治理联合共治,在大党总支的引领推动下,开展事务联管、治安联防、法治联建、矛盾联调、文明联创、服务联动,全面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创新,基层治理能力不断增强。

事务联管。大党总支每月举行1次联席会议,对区域内的综合治理、乡村振兴以及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实行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打破条块、领域和权属的界限。在乡村振兴中,以农旅、文旅融合为特色,突出城郊都市田园小镇建设和红色旅游资源开发,采取一村一特色,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致力打造京山城郊农业休闲公园、半小时农业休闲旅游经济圈和大洪山红色旅游重要节点,满足市民多元化的假日休闲和体验农家乐风情的需求。

治安联防。近年来,由于大量的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村级治安防范力量更加薄弱,治安形势更为严峻。智慧警务中心整合各行政村的治安防范力量,建立起一支素质过硬,装备精良的治安巡逻队伍,每天在区域内重要部位、行政村交界敏感地段开展治安巡逻、法制宣传、交通劝导、纠纷调解,配合推进秸秆禁烧、社情防控、劝阻疫情期间婚丧嫁娶人员聚集等工作。不仅提升了各村参与区域治安联防后备干部的知识技能水平,还满足了片区平安创建工作需要。

法治联建。农村地区向来是法治思维的贫瘠之地,特别是城郊,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各类侵害他人合法权益造成的矛盾纠纷数量不断增加。法治服务中心以提高党员干部、村民代表、湾长、妇代会执委等重点骨干法律能力和水平为切入点,采取集中开班培训、巡回宣讲授课、专业对口讲座等多种方式,对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妇代会执委、湾长进行轮训和培训。截至目前,已开培训班6期,巡回宣讲授课12场次,培训党员干部及群众3000余人次,有效提高了基层骨干的法制水平。通过开展法律咨询,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制宣传教育服务等方式,大力引导村民学法、用法、守法,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开辟了法治型乡村之路。

矛盾联调。针对区域内的矛盾纠纷特点和现状,矛盾纠纷化解中心充分发挥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手段的作用和基层湾长理事、社会治理积分制管理工作机制贴近村民的优势。整合村级调解委员会工作力量,对区域内社会矛盾的排查化解开展一周一调度,一月一研判。对区域内社会矛盾开展矛盾联调,确保矛盾不上交;压实湾长理事工作机制,择优任用优秀的党员、村民代表担任湾长,对各湾组村民情况进行梳理摸底,第一时间发现矛盾纠纷苗头,从根源上排查化解;发动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和党员村民代表开展连湾结户,贴近农户了解动态、宣传政策、倡导新风,打通社会和谐的瓶颈之阻。

文明联创。城乡经济发展了,村民纷纷富起来了,那么如何才能进一步提高群众的幸福感?镇(街道)综治中心通过推行社会治理积分制管理,找到了答案。通过积分制管理来大力弘扬社会公德、公益美德、法制道德,采取细化积分细则,加大美德积分权重,在积分高的家庭悬挂流动红旗,组织全家免费体检等多种方式,激发基层社会参与文明联创的积极性。组织妇联党员干部在各村培养了一批妇联执委进村入户开展联讲,树立了一批优秀典型,大力弘扬了正能量。文明乡风的封闭大门已经打开,凛然正气,文明之风在基层社会盛行。

服务联动。为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新要求,切实提升服务能力与水平,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实惠,感受到和谐。社会服务关爱中心通过开展社会化服务,搭建便民服务,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帮扶,爱心救助等一体化的服务体系。组织励志教育活动,请考上大学的学生现身说法,给留守家庭妇女、儿童讲解自己的成功心得;组织村民代表、湾长理事、党员干部等定期参与法治大讲堂,为群众上一堂优质的法律知识课;组织留守儿童、妇女参加“外婆家”书屋读书以及家庭教育公开演讲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为留守儿童、妇女的交流提供便利;为留守儿童牵线搭配1名“一对一”爱心妈妈,给予关爱;“两委”干部定期深入湾组召开户座谈会,面对面宣传党的政策,帮助群众解决各类生活问题,常给群众送去科学发展的和煦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