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东宝区卫生健康局疫情防控咽拭子采集专班圆满完成了全区967名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咽拭子采集筛查工作。
面对这次高强度、高压力、高风险的咽拭子采集工作,东宝区医务人员再次迎难而上,展现了他们与病毒抗战的无畏与担当。
咽拭子采集是检测有无感染新冠病毒的一项重要检查,采集时,将棉签近距离伸进采样对象咽喉部位,很容易使其受刺激控制不住而引起打喷嚏、咳嗽,工作人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面临感染的风险。
这项危险而艰巨的任务谁去完成呢?“我有经验,我去”“我也参加”……乡镇卫生院和城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主动请战。2月24日上午,一支由24名医务人员组成的咽拭子采集专班成立,按乡镇街道分8个组全面启动咽拭子采集工作。
“我和老伴隔离回家都20多天了,还要采吗?”团结社区一对80多岁的夫妇很不理解,这是龙泉街道卫生服务中心采集员胡海萍的第一例采集对象。
“要采的,奶奶,这都是为了大家的健康着想,这次筛查确保不漏一人,就是为了彻底消除隐患。”在采集人员的耐心解释下,俩老配合完成了采集工作。
城区采集对象居住分散,年龄跨度也很大,上到80多的老人,下到几个月的婴儿,为采集工作增加了难度。
连续7天,胡海萍和同事们一直奔波在社区居民点、小区、医院,最多的一天采集了47例。胡海萍说:“再苦再累怕什么,看到疫情形势一天天好转,听到居民一声声道谢,作为医护人员我们都是满满的自豪感。”
乡镇因为采集对象相对较少,大多3天就完成了任务。但城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压力巨大,乡镇采集组纷纷赶来城区增援。
2月27日早上8点,田争光带领子陵铺镇中心卫生院咽拭子采集组赶往泉口街道支援。为了节约防护服,田争光和同事们中饭都顾不上吃,防护服一穿就是大半天,不喝水、不上厕所,加之防护服和N95口罩密封严实,里面衣服全部湿透,两位同事脱了防护服便开始呕吐……
在葛洲坝社区,一个一岁多的幼儿怎么也不配合采样,刚伸进去的咽拭子棉棒就被他咬住,田争光他们只好暂停工作。在家长配合下,先安抚小孩情绪再想办法采集,遇到这种情况,一例采集就要花二三十分钟。
咽拭子采集人员不但要面对潜在的感染风险,还要面对采集对象的不理解不配合。很多采集对象认为,自己已经解除隔离为什么还要采样,有的担心交叉感染。采集人员对大家的质疑耐心解释,争取理解,最终在指挥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这次咽拭子采集任务。(刘洋 白晓静)
责编:苏克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