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战“疫”在最前沿的勇士,与患者接触最早、距离最近;
他们,是坚守“第一道岗”的战士,却鲜少有人记住他们的身影;
他们,与时间赛跑,如风一般前行,只为了让患者更早一些迎来希望,让疫情更早一些得到控制。
我们,似乎从来不曾记住他们的名字,但又一直将他们与“白衣天使”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12-13日,我们走近了这群与时间赛跑的勇士,听两位乡镇基层卫生院救护车司机讲述他们的一线故事。
张天成:任务重的时候,一天跑20个来回
今年47岁的张天成是荆门市东宝区石桥驿镇卫生院的救护车司机。他已经是一个拥有8年救护车驾龄的老师傅了。
石桥驿镇卫生院院长杨小锐说,张师傅从农历腊月二十九到现在一直连轴转,已经连续20多天一直“战斗”状态,累计驾车接送 150人。
张天成说,这些日子以来,他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手机和救护车钥匙总是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只要电话一响,就能立即出发。任务最为繁重的时候,他一天跑了20个来回,“连坐下来吃口饭的工夫都没有啊”!
“要是回来晚了,就对付着吃些干粮。全院的医护人员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自己也需要出一分力。”张天成的妻子田春丽,也在石桥驿镇卫生院工作,平时主要负责档案及乡村一体化管理。疫情防控期间,她被抽调到公共卫生科,负责疫情数据统计整理等工作。两口子每天加班加点,不得不将8岁的孩子送回老家,由73岁的老母亲代为照顾。 张天介绍,消毒是新冠肺炎防控的重要环节。每转运一次病人,就要对救护车每个角落进行一次消毒,先用75%酒精,再用消毒水,最后打开紫外线消毒灯。
按照要求,口罩、防护服等是一次性使用,每完成一次转运,就要换一次防护设备。但处在特殊时期,尽管有些物资陆续送达,缺口仍然很大,张天成只能把防护服留给一线的医生护士,自己总是“省着点用”,一套防护服往往穿两三天,每次只能小心翼翼地脱下来,用酒精和消毒水处理一遍后,再挂到紫外线灯下消毒,等到下一次出车继续穿。
“被接到卫生院的人,首先接触到的就是我们……”张天成说,“我也有父母、妻子、孩子,有时候也有些后怕。但是,当我看到身边这么多并肩战斗的战友,我就什么也不怕了。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能度过这个难关!”
吴训付:妻儿的理解,坚定了坚守的信念
“吴师傅,有个发热患者需要立即送到市二医……”13日中午,正在吃午饭的吴师傅接到电话后,立即放下手中的碗筷,穿好防护服、戴上口罩和手套,迅速将救护车开到东宝区仙居乡卫生院住院部发热病区门口。整个流程下来,仅仅用时3分钟。
接到患者就紧急赶往荆门城区,这只是吴师傅平时工作的一部分。“这样的时候太多了,有时候晚上也会有紧急运送任务,我现在就是一种随时待命状态,时刻准备着!”
吴师傅本名吴训付,今年43岁,是一名土生土长的仙居人,已经有8年的救护车驾龄。疫情防控工作启动以后,他立即报名参加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并按要求第一时间将发热患者转运到指定医院。
仙居地处荆门城北山区,到荆门城区要走50多公里的山路,一个来回就是100多公里。由于转运发热患者有严格规定,一次只能运送一人,高峰时期每天往返三四趟是家常便饭,但吴训付从来没有抱怨过。
“基本上每天都有转运任务,压力肯定是有的。其实,患者比我们的思想压力更大!尽量用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把患者送到定点医院,这既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使命!” 自1月21日(农历腊月二十七)以来,吴师傅就再也没休息过,每天都在忙碌奔波中度过。
长期高负荷的工作,让吴师傅的身体渐渐吃不消了。由于驾车时间过长,他每次回到家躺在床上,就像散了架似的浑身酸疼。可只要接到出车电话,他又精神百倍地投入到了工作当中。
“是爱人和儿子的理解和支持,才让我坚定了坚守的信念!”吴训付的妻子曾庆媛也是仙居卫生院的工作人员,儿子正在读大学。两个人都非常理解和支持吴师傅的工作,还经常鼓励他做仙居战“疫”的好前锋。
疫情防控期间,吴训付师傅已经累计接送32人,先后转运27名发热患者到上级定点医院,另外还帮助运送物资6次。卫生院的同事们都亲切称他为“白衣天使”的幕后英雄!
通讯员:彭迎兵 邓梦瑶 朱青云
责编: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