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2个月的整治,荆门市掇刀区望兵石社区南苑路焕然一新:道路改造刷黑了,交通标志清楚醒目,人行地砖整齐平坦,花草树木修剪一新,街头巷尾还新添了休憩凉亭。
昔日脏乱差的背街小巷悄然蜕变,社区居民罗宣十分高兴:“家门口的巷子美了,心情也舒畅了。文明城市创建,值得点赞。”“城市即人”。在文明城市创建中,荆门着力解决民生“痛点”、补齐城市“短板”,让群众受益。如今,文明正在点滴中融入城市血脉。
背街小巷,“颜值”大提升
走进荆门中心城区的关帝路街头游园,公厕门口文明标语醒目。公厕内,地面干净整洁,纸巾、洗手液、烘手器等一应俱全;“第三卫生间”内,婴儿床、婴儿椅、扶手、坐便器,让“宝妈”和残障人士如厕更加便利。“去年,我们新建、改造了118座公厕。”荆门市城管局局长张勇说,这些公厕均统一规范设置了标识和指引。
行走在荆门的街头,细心的人会发现,每隔百米就会有一个分类垃圾收集容器。去年,851个新垃圾箱在荆门的大街小巷“上岗”,环卫工人全天候保洁,全面扮靓了城市容颜。
去年2月,荆门首次拿到参评全国文明城市的“门票”。全国文明城市,是国内城市综合评比中的最高荣誉,已成为城市竞争中的“金字招牌”。
创文,为了谁?荆门市从创建之初便给出答案——老百姓。
荆门市制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以文明创建为抓手,切实提高市民幸福感和获得感的目标,大力实施生态环境、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市场环境、文化建设、诚信荆门、市民文明素养、社会安全等“八大提升行动”。
改变,实实在在发生身边。面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基础设施“老旧破损”等重点问题,该市组织专班对城区179条主次干道市政设施进行排查,对70个维修改造任务进行责任分解,并组织督查专班对各区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办。截至目前,该市共完成122条背街小巷综合整治。
一群好人,温暖一座城市
“倒杯热水,贴个创口贴,帮忙看下孩子或物品,有时还帮忙复秤,虽然我干的都是小事,但能帮到别人,挺开心的。”去年12月24日在荆门城区南台农贸市场学雷锋志愿服务岗工作的志愿者唐西林说。
在唐西林工作的桌上,摆放有一壶水、一个急救药箱,药箱里装有创口贴、板蓝根等常见药品。“小伙子干事任劳任怨,总爱帮助人。”东宝工商分局副局长兼海慧工商所所长刘红生介绍,每天一到岗,唐西林就会烧上一壶热水,方便进出菜场有需要的居民。进出菜场有两个小坡,他经常主动搀扶老人。有时,他还会帮卖菜的人照看孩子。
唐西林只是荆门1726个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岗)的代表。如今,在荆门的大街小巷,从车站到菜场,从街道到路口,从广场到社区,到处是志愿者的身影:或为奔波的旅客递一杯热水,搬一次行李;或站在十字路口对行人、非机动车逆行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或进社区、上门宣讲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知识……
据统计,截至去年12月1日上午12时,荆门志愿汇注册志愿者人数已达到19.5万,志愿服务总时长48万小时。荆门有望成为全省首个志愿者注册人数突破20万的地级市。
礼让斑马线,绽放文明之花
去年12月24日早上7点40分,荆门城区象山大道市二医院门前路段。
虽然正值上班高峰期,马路上车水马龙,但每当行至斑马线前,不论是公务车、私家车,还是公交车、出租车,都自觉停下“脚步”礼让行人。“有时碰到红绿信号灯变换的当口,看到司机宁愿自己多等一会儿,招手示意我先通过,心里觉得好温暖。”正准备过马路的黄女士告诉记者,车辆礼让行人的细节特别打动自己。
一条斑马线,折射出一座城市的温暖和文明。今年,荆门交警启动7处斑马线电子警察抓拍系统。来自交警部门的数据显示,目前该市“车不让人”违法行为同比减少了四成。
车让人,让出一份安全;人让车,让出一份文明。去年10月,荆门交警陆续推出7期专题曝光行人闯红灯信息,城区主要红绿灯路口,行人闯红灯违法行为下降34%。“市民文明一小步、城市文明一大步。”荆门市政协副主席、创城指挥部副指挥长柯昌军说,当越来越多的荆门人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懂得相互尊重,懂得规则秩序,文明就会成为城市生活的新常态,市民的满意度、幸福感也随之提升。
来源:湖北日报
责编: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