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岁儿子不谈恋爱不结婚 八旬父母来汉帮洗衣做饭

在全国2.47亿流动人口中,“老漂族”占了将近1800万人,其中专程为照顾晚辈而流动的老人比例高达43%。3月19日刊登《“老漂”能否“乐漂”主要看心态》一文后,不少远离家乡来武汉的老人以及他们的子女热烈参与了讨论,诉说喜乐悲欢。老人需要更多亲情和陪伴,孩子也需要老人照料,大多数父母和子女是彼此需要,尽管有各种矛盾和纠结,但在爱的温暖下相容相依。

有二老来汉守家,女儿很放心

76岁的余爷爷和73岁的瞿奶奶是湖北监利人,7年前为了照顾外孙来到武汉。刚开始,二老人生地不熟,只能宅在家看电视读报,如今对周边情况渐渐熟悉了解,知道哪里的蔬菜肉鱼新鲜实惠。他们还联络来汉居住的老朋友,经常串门话家常。女儿是市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每天都会细心询问二老的身体状况,定时监测,亲友都羡慕二老身边有一位贴心的“家庭保健医生”。到武汉女儿家居住后,余爷爷戒了烟,喝酒时也注意把握量。在女儿精心照顾下,二老身体十分硬朗,心情也很舒畅。女儿说:“出门上班,有二老守家,我很放心;下班回家,就有饭吃,我很满足。家有老,千般好!”

刘先生并不是“啃老族”,他虽不出门不喜欢结交朋友,但作为资深炒股高手,他收入不菲。八旬父母一方面着急儿子不谈朋友不结婚,一方面却每天买菜做饭洗衣啥事都不让儿子插手,把42岁的儿子当成小学生照顾管理着。

老人在浠水县城有一套200多平米的四居室,女儿一家也在浠水条件不错,和老人住同一小区可以互相照应,可老两口偏偏要“漂”到武汉守着儿子。姐姐说,弟弟完全是被父母宠成这样的,他根本没有走进社会的愿望,和任何人交往都小心谨慎,谈过几个女朋友都“无疾而终”——谁也不可能像父母那样照顾迁就他。

相关阅读:

“老漂”能否“乐漂”主要看心态

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显示,在全国2.47亿流动人口中,老人有近1800万,其中专为照顾晚辈而流动的“老漂”一族占43%。

“为什么有些报道要把我们描绘得不那么美好?我们老人来武汉带孙子,过得蛮开心。”上周,70岁的黄先生致电乐龄心理热线,希望媒体还原真实的“老漂”生活,让更多人了解离开空巢后享受天伦、感受全新生活的“乐漂”一族。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为了事业离开家乡,进入大小城市打拼,不少老年人为了更好支持儿女的事业,帮忙照看孙辈,成为流动人口中的一员。他们的生存状态如何?是否承受着背井离乡的孤独?连日来,记者在惠济路、常青花园、后湖走访了30多位接送孩子的爷爷奶奶。

带外孙带成了老板

60岁的傅阿姨8年前从宝鸡来到武汉帮女儿带外孙。做事麻利手脚闲不住又热心快肠,傅阿姨经常做些拿手的面食给小区邻居吃,大家都喜欢吃她包的饺子,撺掇她开个店。3年前,外孙上小学了,傅阿姨有了更多时间,于是女儿帮她在江岸区惠济路开了个小店。

每天送孩子上学后,她到汉口唐蔡路菜场选新鲜的净菜,再去武商量贩买新鲜的肉,回到小店和面调馅,包出一个个馅多皮薄的劲道的北方饺子。小店干净温馨如家,为保证新鲜,她每天并不多做,精心得如同做给自家孩子吃一样,来吃的都是回头客。

周末孩子不上学,傅阿姨便歇业:“我也要逛逛街,休息娱乐。”她说,“除了帮女儿带孩子,我也有自己的爱好。能帮的尽量帮,又有各自的空间,所以很少有矛盾。”

爽直的傅阿姨觉得在武汉比在农村种地轻松多了,她风趣地说,没想到这么大年纪来武汉带孩子,还把自己整成了个业余小老板。她平时空闲时玩微信,看新闻,她说以后可以让大家用微信和支付宝付款了。

在婆媳磨合中适应城市

黄爹爹和婆婆是十年前媳妇生下孙女那天从大悟山里来到武汉的。从笨手笨脚听小两口指挥,到现在自己单独住一套房扬眉吐气,婆婆经常可以打电话向村里人炫耀,婆媳都承认是不断“斗争”的结果,所谓斗争也算一种磨合吧。

刚开始一家三代5口人挤在50平米的小二居里,经常有乡下亲戚来打地铺。与有洁癖的媳妇吵闹过,两位老人还曾两次离家出走。自从媳妇生了二胎宝宝后,老人也开始逐步依从年轻人新的教养方式。儿子又在小区里另买了一套房,两代人可以隔窗相望。每天送两个孩子上学上幼儿园后,爹爹便在小区锻炼、下棋,婆婆买菜做饭,儿子媳妇下班来吃完晚餐带孩子们回小家。三代人相安无事,充满亲情欢笑。

事业与儿孙都不放弃

今年62岁的王教授是著名妇产科专家,她觉得退休后才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儿子博士毕业和媳妇在美国定居了,两个年轻人工作都很忙,无暇照顾孩子。不愿放弃事业,但又舍不得亲情,王教授于是每年有3个月去美国看望儿孙,其余大部分时间在武汉为患者看病、做手术。她的愿望是“工作到不能动的时候”。

王教授说,年轻时忙工作对孩子疏于关爱,现在看到活泼的孙子,真是打心眼里喜欢,也真心想帮儿子一把。在美国,她去中国超市购买各种食材,做的美食让孩子们吃得高高兴兴,这是她从未有的体验。在美国她的英语水平得到提高,空闲时仍放不下她的医学书籍。在王教授看来,祖辈去照顾孙辈,可以尽享天伦之乐,但三世同堂的生活肯定也少不了摩擦。年轻人讲时尚、讲享受、讲效率,老人看不惯也要宽容地多加理解,“老漂”们只有转变心态,才能和睦相处。

请参与讨论“孩子在哪,家就在哪”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衰退,适应力下降,易产生惶恐感和孤独寂寞感。湖北大学心理教师文良慧称,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观念是与子女住在一起才是老有所依。住在一起,老人可以感受到晚辈的孝心,还能得到经济和生活上的赡养,老人也可以力所能及地帮忙照顾孩子。

武汉大学社会学教授周运清先生认为,老年人重心下移是人口及人类发展规律,需要和新的生活方式融为一体。不同家庭的生活状态不同,都需要不断适应。周运清总结现代“老漂”家庭:谁融合谁幸福,谁纠结谁痛苦。

上周四下午,在育才小学门口一群接孩子的老人在那里熟络地聊天。“孩子在哪,家就在哪”“明天我要去演出,帮我接哈妞妞吧”“后天我们送了伢9点集合去东湖看樱花吧”……因为孩子,这些老人有了新的人际关系,结识了新的朋友。

来源:长江日报

责编:刘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