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点赞!湖北人吴传发,现场表演

7月1日,武汉市青山区文化馆表示,将组建以吴传发为核心的文艺队。

近年来,武钢退休工人吴传发自创100多首慢板歌颂新生活,成为远近闻名的宣讲达人。

南湖红船入韵脚

每天,戴着老花镜的吴传发坐在窗前,拿着当天的报纸,右手在小本子上记录关键词。”这个词好,适合押韵!”吴传发的兴奋,在老伴张冬梅看来已习以为常。

张冬梅说,吴传发一生喜欢看报,并且过目不忘,对重要报道所在的版次、位置都记得,新闻是吴传发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凡是党的重要会议、国家大事,吴传发的慢板都不会缺席。

吴传发年轻时的照片(受访者提供)

上世纪60年代,吴传发是广州军区一名炮兵。因酷爱慢板,他加入了文艺队,曾和战友一起登台,为贺龙、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等元帅表演慢板。

当年广州军区文艺会演节目单(受访者提供)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红船精神”时,吴传发深受感召。

他将风云变幻唱进慢板:“转眼一百年,全球有影响。水深火热救民族,国人拥护党。”

他将信念信心唱进慢板:“开天辟地敢为人先,民族有希望。”

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和居时,吴传发现场表演慢板《幸福不忘共产党》,得到了总书记的点赞。

“想起总书记和四位老帅,我就有动力。”吴传发说,感恩党、歌颂党,是他永远的创作方向。

2022年10月,吴传发全程观看了二十大直播后无比振奋,回想中华民族来时路,内心澎湃,连日闭门创作出《二十大精神引航程》。

“南湖红船上,破浪朝前闯……八七会议召开,党有好主张。”“两个百年看中国,步伐更坚强。”

“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这首慢板就是要鼓舞人们满怀信心向未来。”吴传发说。

7月1日,吴传发正将慢板唱词重新创作。(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余瑾毅 摄)

针线功夫绣生活

从棚户区搬进电梯房,大家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好,但一些不文明行为、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成了不和谐的音符。

吴传发的邻居,因抽烟、打麻将频频引发家庭口角。吴传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番思量,慢板成了他的劝导利器。

数日伏案,慢板《日子越过越快活》出炉,这户邻居的形象跃然纸上。

“退休工资按月拿,比养儿强得多。婆婆她爱锻炼,爹爹爱麻将桌……黄鹤楼的小酒,我餐餐都要喝。”

随着男女二人的演绎,是非曲直一眼明了。

“这烟含尼古丁,对身体害处多。为了身体保健康,离开麻将桌。”

慢板结尾,夫妻二人化干戈为玉帛,共唱“国泰民安乐,真的再活五百年,我也不嫌多”。

“讲道理别个不爱听,曲子能唱进大家心里。”吴传发说,他的慢板源自生活,歌颂新生活,也倡导新风尚。

劝诫高空抛物,吴传发创作小品《串门》,呼吁“一点一滴从我做起”;数字时代,为了让老人体验生活的便捷,吴传发创作《5G新时代》:“出门坐公交,不用把心操,先查智能公交网”“上街逛商场,不用带钱包,扫码刷卡来付款,全用支付宝。”

每个作品出炉,张冬梅总是第一个听众。“不通俗”“不押韵”“太造作了”,张冬梅直言不讳,吴传发不厌其烦地修改。

“慢板要像绣花,一针一线见功夫。”在吴传发茶几上,一本《现代诗韵》放在最易拿的位置,如今已纸页发黄,边角破损。

吴传发在家里排练湖北慢板,老伴张冬梅成为他的第一个观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成熔兴 摄)

薪火相传焕青春

“让传统艺术焕发青春光彩”,2020年12月,吴传发入党时,在心中暗自承诺。

2023年,吴传发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下一封信,信中汇报了自己入党后的点点滴滴。

“我时刻铭记您的指示,又创作出32部湖北慢板、小品和三句半,节目演出受到群众好评。为了湖北慢板后继有人,我举办了三期慢板培训班,从创作、表演上培训年轻人,让他们也热爱湖北慢板。我们已合作演出了数场,效果很好。”

虽已高龄且身患疾病,吴传发仍心系慢板。“我不能登台,但仍可以创作。”吴传发介绍,近期,他将部分慢板创新创作,从唱词、表演上加以改进,使慢板作品更契合时代。

武汉市青山区文化馆负责人余曼丽表示,吴传发以前创作的慢板作品仍然充满生命力,近期该馆将与吴传发一起,将部分慢板作品进行再创作,将于7月中旬上演。

这位84岁老党员用艺术实践证明:只要根植人民、紧跟时代,民间艺术永远年轻,党员初心永远炽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