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公安局精准扶贫漳河刘院村见闻

“吃了大半辈子堰塘的泥巴水,没想到还能吃上自来水。”看着家里崭新的一切,70多岁的高婆婆脸上挂满了笑容,一个劲地邀请前来走访的荆门市公安局扶贫工作队的同志进屋,“丁警官,来屋里坐。”

一片金黄的油菜花田边,一个粉墙红瓦的小院掩映在竹林间,3月22日,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妻在院子里晒太阳,温暖又和谐。这里是湖北省省级贫困村,随着两年前扶贫工作队入驻,这里悄悄发生着变化。

引来甘泉润民心

“刘院村和漳河水库的直线距离虽然不到10公里,但是这里地势高,水利条件差,是典型的旱包子村。我们看得到水,用不到水,农业用水要靠二级、三级提灌。碰到干旱年景,有的田里连续两三年颗粒无收,草长得比人还高,地底下的石头多,很多地方打井都没水,堰塘水又脏,人畜饮水全靠去漳河里拖。”2015年8月,荆门市公安局扶贫工作队入驻刘院村,全村建卡的贫困户122户388人,村支部书记杜春香见到工作队就诉苦。

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工会主席、村“第一书记”钱先斌和队员们挨家挨户走访,找出了穷根:刘院村想要脱贫,必须先解决水的问题。

为了村子能早日通上自来水,市公安局党组一班人和工作队成员协调各部门,积极筹措资金。村委会也将全村饮用水工程方案上报漳河镇。刘院村安饮工程项目总投资120万元,采取项目支持、包联单位和企业帮扶和村民自筹的办法共同解决。去年上半年,安饮工程顺利完工,全村农户用上了自来水。甘甜的漳河水流进了全村,刘院村告别了到漳河拖水吃的历史。

吃上了干净水、放心水,村民们生活有了盼头,更加积极地抓生产、谋生路。生产用水建设也要跟上,工作队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将U型渠建设纳入工作日程。工作队副队长丁军华告诉记者:“经过前期勘察,我们总共筹资15万元,新修和改造了3000米U型渠,如今,渠道工程已经完成,准备从当地的刘嘴水库抽水,引水入塘,到时可以解决村里200亩农田的灌溉难题。”

依托产业拔穷根

记者来到刘院村蔬菜基地,翻新的土地散发着泥土的清香,嫩绿的红薯苗在阳光下随风摇摆。

“西兰花已经收了,我们刚种了红薯。”刘院村副主任刘千烈说,蔬菜基地一年可以种植一季西兰花一季红薯,种苗都由合作社免费提供,并请专业的技术员给村民进行技术指导,收获时由合作社统收统销,村民不用为销路发愁。“每年11月到来年2月种西兰花,亩产2000斤以上,合作社按8毛钱一斤收购,西兰花收上来后种红薯,亩产在5000斤以上,统一收购价一斤4毛钱以上,每年仅这两项,一亩地至少可以增收3600多元。”

扶贫工作队通过实地调研,与村委会商讨,确定以农业合作社带动村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精品蔬菜种植实现共同脱贫致富。“西兰花、红薯、无籽西瓜、甜玉米,这些作物都不需要大肥大水,很适合我们这里的土地环境。”刘千烈告诉记者。目前,在成祥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村里流转了50亩土地用以搭建蔬菜基地,还带动村民流转了20亩土地,并准备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我们预期是流转200亩土地建设蔬菜基地,其中红薯50亩、甜玉米50亩、金丝瓜50亩。”

“刘院金丝瓜”是刘院村的注册商标,这种村民们房前屋后种植的金丝瓜,不需要太多技术含量,属于纯天然瓜果,又易储藏易运输,煮熟后,拿凉水冰一会,用刀剖开,用筷子一搅,瓜瓤就自然成为丝状,颜色金黄,爽脆可口,一度在农家乐里供不应求。合作社抓住商机,鼓励村民们利用荒山、荒坡大规模种植金丝瓜。

去年,通过大力推销金丝瓜,已经有很多客户上门预定,合作社还将“刘院金丝瓜”带到了云南世博会。

精准扶贫帮到人

“西瓜基地、刘元金丝瓜基地、成祥蔬菜种植基地”,在刘院村村委会里,记者看到精准扶贫作战示意图上,一张彩色的地图上标注出了刘院的发展规划。一年多来,已精准脱贫89户280人。

荆门市公安局将精准扶贫与党员干部“两学一做”紧密结合,要求领导干部开展结对帮扶,市公安局33名副县级干部到刘院村一对一结对,为每个贫困户制订了详细的脱贫计划。

村民钟富国今年50岁,家里还有老伴和儿子三口人,钟富国常年患病,田里收成不高,一年的人均收入只有2700元左右,家中入不敷出,2015年他们家被列为特困户,市公安局技侦支队长刘光新与其结对。

刘光新鼓励钟的儿子学习一门技术,并多方联系为他介绍了一份修理工的工作,同时帮助他家进行产业调整,将原来的传统种植改为种大葱和荸荠。钟富国的儿子打工一年可收入2万多元,家里种植的大葱和荸荠每年可增收上万元。去年年底,村里通过入户核算,钟富国一家已经成功脱贫。

行走在刘院村的乡村道路上,两旁新栽的楠树抽出了新芽。除了实施安饮工程、建设灌溉U型渠和调整产业结构,工作队还筹资15万元,为村里修整道路路基路肩11公里,铺设通贫困户砂石路30公里,方便了村民的出行;加强村庄环境整治,为贫困户发放8000余棵楠树苗,绿化道路5公里,植树造林30多亩;加强村网络建设,为35户贫困户免费发放卫星天线户户通;协助合作社销售农产品;筹资28万元建成漳河新区光伏发电产业项目基地,并网发电后,每年可以为村里增收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