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也是吃货 盘点跟名人相关的美食发明

三宫保鸡丁、火腿、火锅、饺子.......这些耳熟能详的美食,其发明故事里都少不了某位名人的功劳。不信?

  宫保鸡丁与晚清名臣丁宝桢

丁宝桢是个美食家,喜欢吃鸡和花生米,尤好辣味。他任四川总督期间,就被麻辣味为主的川菜迷住了。他看到川人炒菜必用花椒、辣椒、豆瓣时,灵机一动,便让 厨师对自己喜爱的“酱爆鸡丁”进行改革:鸡丁不变,把山东常用的面酱换为鲜辣椒,再加上当地产的小花生米。厨师经过一番功夫,端出一盘青里透红的爆鸡丁。 丁宝桢品尝后,便与厨师现场讨论,是不是鸡肉丁太大,是不是太辣了……经过几次爆炒,丁宝桢终于满意。当朋友们品尝这道菜后,都赞不绝口。渐渐地,这道菜 成为丁宝桢宴请宾朋时的看家菜;渐渐地,这道菜在四川范围开始流传,并以星火燎原之势扩向全国。因丁宝桢被朝廷封为“太子少保”他被人们称为“丁宫保”, 而他发明的这道菜,也被称为“宫保鸡丁”。

  “小荔枝口”宫保鸡丁与京剧大师梅兰芳

宫保鸡丁本应该是麻辣口味,但北京的宫保鸡丁是酸甜中带着微辣,当地人都叫做“小荔枝口”。它的发明与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密不可分。

1950年夏季的一天,梅兰芳唱完戏后与同事到新开的川菜馆“峨嵋酒家”吃饭。他点了一份宫保鸡丁。厨师得知是为梅兰芳点名的菜品,就为如何迎合梅老板 清淡的口味动起了脑筋。片刻,一盘酸甜微辣的宫保鸡丁被端到了梅兰芳面前,梅兰芳吃后赞口不绝,之后十年一直光顾峨眉酒家,并起在十周年庆典之际,提笔作 诗:“峨嵋灵秀落杯盏,醉饱人人意未阑。应时识清培育广,良庖能事也千般。”时至今日,梅兰芳的题诗在峨眉酒家依然随处可见,峨眉酒家也因此名声大噪。

  火锅与元世祖忽必烈

火锅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烹饪方式,它以锅为器具,以热源烧锅,待锅中的水或汤沸腾时涮煮食物,其特色是边煮边聊边吃,营造出一种“同心、同聚、 同享、同乐”的独特文化氛围。说起火锅的起源却有一桩历史趣谈。传说,元世祖忽必烈常年带领蒙古大军南征北战。有一年冬天,他的大军遭遇了暴风雪,部队只 好停下来稍事休息。可就在这时,探子来报,敌人正向他们休息的地方围过来,部队要立即迎战。此时,忽必烈的大军已是饥肠辘辘,加上天寒地冻,士兵战斗力十 分虚弱。忽必烈命令伙夫迅速做些吃的充饥,提高战斗力。伙夫情急之中把冰冻的羊肉切成薄片,放入这开水锅烫熟,蘸上调料给大家吃。

一场大战过后,忽必烈大胜而归,想对伙夫做的美食大加赞赏,命后勤官在全军中进行推广,并亲自命名此菜为“涮羊肉”。“涮羊肉”传入民间后,人们渐渐地不满足于羊肉这一种食材,牛肉、鱼肉、各种蔬菜菌类都拿来涮着吃,“涮羊肉”的名称也慢慢被“火锅”所替代。

  冰糖葫芦与“昏君”宋光宗

还记得小时候和小伙伴们站在街道上等待着冰糖葫芦出锅的情景吗?眼看着串果、熬糖、蘸糖、冷却一步步地完成,早已迫不及待,想咬下一颗红艳艳的冰糖葫芦。

小贩们一声声的吆喝更是吸引来更多人的注意:“脆香酸甜的冰糖葫芦,健胃消食、美容健脾,……冰糖葫芦,皇宫秘方,皇后灵丹,……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快来买哟!”

“皇宫秘方”、“灵丹”是不是言过其实了呢?其实,这并没有说错,糖葫芦就是起源于皇宫,和南宋皇帝宋光宗有关。

从辛弃疾的诗作中,南宋朝廷的懦弱和畏缩可见一斑,面对侵犯,他们不愿通过打仗来维护统治的稳定,而是一味求和避让。宋光宗也是这么一位昏庸的帝王。受父亲宋孝宗禅位登基之时他已经43岁,即使不和年纪不足8岁的圣君康熙比,和一般君王比,这个年纪也算大的。本就没有安邦治国的能力,再加上体弱多病,宋光宗在位期间,不思朝政,整天沉湎于酒色之中,而其中有位黄姓贵妃颇得他的喜爱。

宋绍熙三年,即1192年,这位皇贵妃突然肚子疼的厉害,看得皇帝心急如焚,赶忙召唤御医诊治。然而,服用了御医配置的药,贵妃的病症没有一点减轻的征兆,肚子仍然疼痛不止。

这可气坏了宋光宗,大怒之下,他把御医全部都关进大牢。这下,再也没人敢给贵妃看病了。看着美人一天天消瘦下 去,皇帝只能干着急,后来有人出主意张榜求医。榜子贴出去几天竟有了回应,一位老和尚揭了皇榜,随之被招进后宫,为贵妃切脉诊断。

诊断完毕,和尚从兜里取出几十个山楂果子,吩咐宫女把果子和冰糖一起熬制,让贵妃一顿饭吃5到10颗,并宣称坚持半个月病自然就好了。光宗不免蹙眉,这又不是 药材,就是普通的果子,怎么能治病!但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得照办。谁知,贵妃的病情竟然慢慢好转了,胃口也慢慢恢复了。龙颜大悦,吩咐御膳房常常备着这 种果子。后来,这种果子也有了自己的名字——“蜜弹弹”。

其中的玄机说来简单,妃子常吃山珍海味,估计积食了,对症下药,山楂和冰糖一起熬制就是利用山楂健胃消食、帮助消化的功效。实际上,就算不找医生,饿她十天半个月,这种富贵病也就好了。

后来传到民间,人们都觉得山楂果蘸糖特别好吃,为了食用方便,提前用木签穿好颗数。这就是冰糖葫芦的由来。好吃的糖葫芦就这么一代一代流传下来。

  饺子与“医圣”张仲景

东汉末年,各地灾害不断,很多人身患疾病。南阳有个名医叫张机,字仲景,自幼苦学医书,博采众长,成为中医学的奠基人。张仲景不仅医术高明,什么疑难杂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医德高尚,无论穷人和富人,他都认真施治,挽救了无数的性命。

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走到家乡白河岸边,时值隆冬,天气异常寒冷,张仲景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患上了冻疮,很多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回到家,求医 的人特别多,他忙的不可开交,但他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百姓。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

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姜、葱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

张仲景的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出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偏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火腿与抗金名将宗泽

宋末年,宋金鏖战多时。宗泽刚处理完猪肉的入库和分配事宜,就接到紧急诏令:结集人马救援汴梁。原来,金兵二次包围京师,宋钦宗令康王赵构为勤王主帅,宗泽为副帅,共同率兵解围。

宗泽晋见赵构时,也顺带了一些精制腌猪肉和猪脚。赵构是个贪吃的主儿,一看红通通的猪脚就喜欢上了。他让厨师精心烹制猪肉和猪 脚,并请宗泽一起品尝。席间,赵构问道:“听说这些猪脚都是从你家乡带来的?”宗泽连声称是。赵构接口道:“看这些猪脚鲜红似火,形状悦目,不妨叫火腿吧!”

勤王军在宗泽带领下,十三战十三捷,宗泽被 金兵们敬称为“宗爷爷”。后来,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后,封宗泽为开封知府。 这时,宋高宗赵构又想起那些鲜美可口的火腿,便传旨让宗泽经常腌一些送入宫中。宗泽受宠若惊,便开始琢磨如何对火腿进行包装和运输,毕竟,在封建社会,能让皇帝挂念是当官者的荣誉。冥思苦想后,他把原来的火腿进行轻熏、包装,真正做到色、香、味俱全。宋高宗对这种美食赞不绝口,金华火腿的名声就此传播开 来,宗泽也因此被尊称中火腿业的祖师。

  曹操鸡与一代枭雄曹操

徽菜是中国汉族八大菜系之一,曹操鸡是徽菜中的一道美食,也是一道传统名菜。成品色泽红润,香气浓郁,皮脆油亮,造型美观,食后余香满口,因其风味独特而 受到中外食客好评。据传,这道菜始创于三国时期,看名字就应该知道它与曹操有关。公元208年,曹操率83万大军从都城洛阳出,开始南下征吴的伟业。可由于他带领士兵日夜操练,再加上长途行军过度操劳,大军行至庐州时,曹操痼疾头疼病发作,茶饭不思,一病不起,其所统帅大军也随之停滞不前。曹操幕僚们十分焦急,遍请庐州城内名医给曹操治病,可就是不见好转。

他精选了一只约一斤半左右的本地“鸡伢”(长了两个多月的小鸡),宰杀后洗净,再配以古井贡酒、天麻、冬虫草等滋补中药,怕不够,又配上了党参、黄芪等七八种名贵药材。伙房师傅遵其嘱咐,将鸡和料放入沙锅煎熬,不多时辰,一盘色质金红,皮 脆骨酥,肉白如雪,烂而连丝的药鸡送到了曹操面前。曹操看到这色香味俱全的药膳,情不自禁尝了一口,觉得味道不错,便又吃了几口,结果越吃越好吃,顿时食欲大增,便狼吞虎咽地一扫而光。说也奇怪,他的头痛减轻了不少。

来源:蝌蚪五线谱

责编:张凤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