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农”字招牌——我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纪实

年底,一份份数据汇总到市农业局。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86.89万亩,同比增加10.82万亩;出栏生猪、家禽、牛、羊,肉、蛋产量稳中有增;水产品产量57.2万吨,同比增加2.1万吨;稻田综合种养面积65.2万亩,同比增加8.5万亩,平均亩产值超过3500元。部、省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100%。

如此漂亮的数据,让人觉得去年梅雨期强降雨仿佛没来过。

去年,荆门市积极应对特大灾情对农业产生的不利影响,坚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为核心,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全力建设“三区三中心”,交出了一份现代农业发展的满意答卷。

以高效农业为抓手

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

现在你如果问荆门农民,怎样种田最赚钱?他们一定会说,发展稻田综合种养效益最好。

2016年,荆门市农业部门以高效农业为抓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形成了以“香稻嘉渔”为代表的稻田综合种养,以果、蔬、花、菌集约化生产为代表的设施农业和以农牧结合为代表的循环农业三分天下的局面。

去年,荆门市高效生态农业模式推广面积达到105万亩,其中“稻—鳖”综合种养面积达到8万亩,亩最高产值过万元;柴湖“中国花城”影响力辐射华中地区,凤梨、红掌、白掌、绿萝等盆花产品畅销全国;钟祥市柴湖镇马南村投资建设“牛—沼—菜”生态种养模式基地2000亩,高品质娃娃菜、西兰花畅销广州、重庆、石家庄等地。

经过2015年保护价取消风波后,2016年油菜生产出现回暖。荆门市将双低油菜保护区范围从沙洋县、钟祥市、京山县和掇刀区等4个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的县(市、区)扩展到全域。截至去年11月底,全市双低油菜种植面积161万亩,占油菜已播栽面积的95.4%;统一供种资金546.8万元,占油菜奖励大县资金的34.6%;统一供种面积62.3万亩,占油菜已播栽面积的37%。

此外,荆门市还开展了畜禽养殖“三区”划分,强力推进天门河、竹皮河流域禁养区养殖场关停工作,启动了长湖流域水产养殖拆围工作,预计今年12月底可全面完成。围绕“三带五区”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试验示范,全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00万亩,完成高效生态循环应用模式示范面积6500亩;推广秸秆利用机具1590台套,秸秆还田面积551万亩,还田利用率达到72.5%,全市秸秆五化利用总量达到381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1.7%。

以三产融合为平台

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发展

农业产业化经营如何向纵深发展?荆门人给出了答案。集中力量打造集聚区,以点、线带动面。围绕“三带五区”布局,打造高效生态农业;围绕“两区八园”,建设生态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围绕“四区四带”,实现农业旅游融合发展。

一年多里,项目、技术、资金逐步向荆钟、荆京、荆沙三条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带及屈家岭、彭墩“1+9”、柴湖、官垱、孙桥五个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集聚,示范引领效应逐渐扩大,主推“菜—苞—菜”“香稻嘉渔”等10种高效生态农业模式,推广面积达36.88万亩,占全市的35%。

荆门市围绕富硒、长寿、生态建立了彭墩长寿食品加工产业集聚区、屈家岭生态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京山生态食品加工产业园、沙洋水产品加工产业园为重点,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仅去年1—10月,全市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1043.2亿元,同比增长11.51%,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61.4亿元,增长12%,实现利润17.6亿元,出口创汇14564万美元。

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对旅游休闲地的要求越来越高。荆门市吸收油菜花旅游节的经验,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涌现出彭墩乡村大世界、汇源农业嘉年华、柴湖中国花城、昕泰休闲观光农业园、五里智慧农业园、圣境花海等一批农旅融合的乡村旅游景点。目前,全市休闲农业景点达1000多个,建成省级以上休闲农业示范点13个。形成了“一主三副”城区周边15公里范围内集“采摘、垂钓、体验、观光、休闲”于一体的都市农业模式。

哪里农村建得好?荆门人会数出很多。钟祥彭墩、京山马岭、掇刀七岭……一个个以产业为依托,三产融合、产居融合,各具特色的新型农业综合体已初步形成。在三产融合中,电商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一批淘宝村、淘宝网店悄然兴起。借助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平台,“香稻嘉渔”大米、钟祥葛粉、香菇等土特产品成为网上畅销商品。以文集“香稻嘉渔”基地为例,去年5月淘宝网店上线以来,“农寿”牌有机大米日最高销量超过3000单,网店农特产品月平均销售利润达50万元。

以高新科技为支撑

提升农业技术装备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中国农谷建设战略的提出,农业科技发展就被摆在重要的位置。

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引进安信种苗等农业科技企业……无疑不是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经过一年的发展,现代种业发展得以稳步推进。国家甘薯种质资源圃、马铃薯试管培育基地建成投运,油菜丸粒子加工项目启动,安信蔬菜种苗项目即将开工。华中农业安格斯原种基地和汉江牛业西门塔尔原种基地建成运行,荆门市原种牛数量达3000头,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肉牛种业繁育基地。

农业科研合作深度开展。以荆门农科院为依托,新建了盖钧镒大豆院士工作站。加强与中国农科院棉花所、蔬菜花卉所、南京农大等科研院所(校)以及棉花、蔬菜、大豆等院士专家团队的科研合作,开展了大豆、甘蓝品比试验,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研究,青饲玉米一年三熟模式研究,冷凉菜高效安全生产技术等多项课题研究。

农技推广服务创新试点全面启动。以十大模式为重点,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十种高效模式推广面积达到105万亩。积极推进乡镇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改革,“公益性+经营性”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综合服务试点在全市展开。

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提升。农机装备制造业发展取得良好开端,京山拖拉机生产项目建成投产,屈家岭豪丰5万台农机具生产项目可望年内试运行,凯跃农机博览城项目5月将建成投产。农机化水平持续提升,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7%,全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1%。

农业“一高三新”、三产融合、技术支撑等一系列做法都为荆门市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新高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让荆门的“农”字号招牌擦得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