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河村探路“新农联”

 

本报记者 杜大权 钱华云

    正月初五,皑皑瑞雪普降荆楚大地,崇山峻岭中的漳河镇京河村一个农户家里热气腾腾,村里的当家人苏池富正召集几位示范户户主,起草土地、资金入股协议,完善“新农联”运行机制。

    “我说的新农联,全称叫新型农民联合体。”说起新农联这个新探索,苏池富颇感自豪,娓娓道来。  

    2008年,苏池富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彼时的京河村,没有一条水泥路,没有一个象样的产业,农户们散种的柑橘树一到冬天就冻死。

    京河人可不愿守着清新的空气和洁净的漳河水过苦日子。苏池富带着村“两委”一班人省内省外到处转,听说哪个村产业做得好就跑到哪里看。最终,他们决定把耐寒的葡萄作为主导产业来发展。

    30亩葡萄试验基地的种植效益让村民们大开眼界:1斤葡萄卖到30元,一亩田纯收入1万元!

    村民们的心热起来了,短短几年间,葡萄种植面积发展到了1200多亩。村委会清理集体资产,以前低价发包的鱼池承包费涨了好几万元,村集体也有钱了。水泥路“顺其自然”地铺到了每个组,自来水通到了每一家,宽带也在进村入户。

    京河村北接大山,南濒漳河,200来户村民散居在五条岗,4000亩岗坡地含有丰富的矿物资,适合水果生长。在葡萄产业上尝到甜头的京河人雄心勃勃,立志打造生态水果之乡,开始试种草莓、蓝莓、樱桃、弥猴桃、冬枣、太空莲籽、桃子、梨、藕带、雷竹,立争四季有果,四季有花,一年四季留得住客。

    寒来暑往,在葡萄这个主打产业上忙得热火朝天的京河人,也遇到了苦恼:村“两委”依托村里成立的漳河富辉果蔬专业种植合作社热心为村民服务,指导种植技术,做广告宣传,注册“京河”商标,搭建销售平台,让每户村民与市场面对面对接,京河葡萄的名头是打响了,可农户们彼此竞争,把价格杀下来了,单价从30元一路狂跌至6元,几乎没有利润。

    在怨声载道中,苏池富决定办联合体,统一生产、统一价格、统一销售,发挥土地最大效益,共同富裕。

    2015年底,苏池富带动7户农民先行先试。他们把相对集中的土地重新丈量,每户按面积入股,重建标准化水果园区,实行规模化经营。

    联合体试验效果再次吸引了村民:2016年,葡萄尚未收获,但套种的苞谷这个附属作物不仅产量提升了20%,单价比农户散卖高出0.5元,而且是收购商直接到田里收割装袋,不用农户晾晒、清杂。

    村子里沸腾了,不少农户纷纷要求加入联合体,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这几天,我们要抓紧把联合体的规矩立起来,按照同一个尺度吸收自愿加入联合体的农户。”苏池富信心满怀,热情高涨。

      (2017.2.3  荆门日报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