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结构优化情况的重要指标,反映出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发展情况。
2025年一开场,湖北产业新动能就不断加快培育。数据显示,今年1至2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7.9%,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保持快速增长,以23.5%持续领跑工业大盘。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数据在2024年全年22.7%增速的基础上,再次增长!
新产品 新成果持续涌现
作为工业大省,围绕汽车、光电子信息等湖北传统优势产业,一大批企业正围绕各自优势领域,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成果,科技创新正引领湖北优势产业不断壮大。
以汽车产业为例,眼下,越来越多的车企投入智能交互等前沿科技研发,助推湖北汽车产业在“下半场”竞争中掌握核心技术优势。
“天神之眼C”视觉系统测试
武汉光谷的大学园路上,一辆测试车正平稳驾驶,驾驶员双手脱离方向盘,周围行人、石墩、往来车辆等信息正在被“三只眼”识别,这是由武汉企业橡隆科技研发的视觉智能驾驶方案。
今年年初,比亚迪喊出“智驾平权”的口号,底气正是来自橡隆科技这款“天神之眼C”高阶智驾系统,这套系统由两个广角摄像头、一个长焦摄像头组成,被业界称为“二郎神”。相较于激光识别的智驾系统,在实现高精度感知的同时成本也大幅降低,今年年初一经量产,便成为比亚迪多款车型的供应商。“能给车辆提供实时3D监测的能力,这是我们团队在业内实现的首创,预计今年产量在30万台以上,产值预计会做到两亿元以上。”橡隆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文锋告诉记者。
橡隆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文锋
骄人的成绩单如何取得?“以创新加速产品落地”,在企业研发室的墙上,一条条口号传递出企业紧抓科技创新的紧迫感。“当下最大的市场感受是快,还有稳。公司从成立到现在,几乎全是做了从0到1的产品突破,这个1不只是把产品做出来,而是说能够推向市场。”橡隆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文锋说道。汽车工业的大变革中,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不到3年时间,橡隆科技已为东风、小鹏、宇通、吉利等10余家车企提供定制化产品,覆盖车型超过40种。眼下,企业还在攻克工业机器人、无人机及飞行汽车的立体视觉系统。
在湖北,今年以来,围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湖北动力电池、车规级芯片、智能传感器等产品加速研发和量产,研发新产品、寻找新场景、取得新突破,呈现出转型快、动能足、赛道新、质效优等特点。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邹薇告诉记者:“湖北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结合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促使前期科技研发成果能在短时间内实现本地转化,成为产业增长的动力。”
记者观察发现,近三年湖北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近17%,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已经突破万亿。今年1至2月,湖北高技术制造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41.3%,为湖北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强劲动能,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新赛道 新引擎抢占先机
优势产业不断转型,湖北也正围绕未来产业进行前瞻布局,特别是以未来健康、低空经济、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为代表的未来产业,也正悄然成群,成为湖北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
武汉楚精灵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内镜精灵”
位于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中部创意大厦的武汉楚精灵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一台诊断设备屏幕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病人胃里的情况。如遇可疑病灶,系统会立即标注,便于医生精准快捷判断病症,这便是“内镜精灵”。
“目前公司先后在德国杜塞尔多夫、韩国首尔、新加坡等地的国际会议上进行了学术讲座或手术演示,‘内镜精灵’也已进入新加坡、意大利、马来西亚等国家进行临床试用。”楚精灵医疗总经理助理梁华北介绍。
未来已来,如何增强“快人一步”的战略主动?湖北全省各地纷纷发力,武汉出台《武汉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围绕人形机器人、元宇宙、未来网络、量子科技、通用人工智能等13个细分领域绘出“武汉未来产业地图”,力争到2035年未来产业营业收入规模达到万亿级;宜昌则坚持“以电育算、以算育数、以数育产”发展路径,全力打造“算力之都”;襄阳聚焦未来制造、未来材料等赛道,不断加强从“0”到“1”的创新。
最新数据显示,湖北高新技术企业总量五年增长2.8倍,突破3万家,居中部第一。一大批湖北企业积极“奔未来”,抢占发展新赛道,推动湖北产业迈向更高层级。
新基地 新动能落地生花
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产能,不断延伸的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为高技术发展厚植生长沃土,也吸引了大批科技企业重仓湖北。一批批新产业、新项目纷纷加快落地,为湖北产业发展积聚源源不断地发展后劲。
大美科技位于黄石的LED显示屏产线
在距离橡隆科技70公里外的黄石电子信息产业园,去年年底投产、今年年初达产的大美科技平均每30秒就有一张显示屏下线,8条全新自动化LED显示屏成品产线正全力运转,产品发往国内及东南亚、俄罗斯等海外市场。
公司总经理易高清告诉记者:“目前设备产能已完全释放,一天可生产2万张模组(成品),月产量达55万张,年产值可达5亿元。”他还告诉记者,2023年选择落户黄石时,看中的是当地光电子产业完备的配套体系。“临近武汉,科研技术和教育资源丰富,政府还提供了设备补贴和供应链金融支持。目前也吸引了十多家同行、上下游企业入驻电子产业园,形成了产业集群。”易高清向记者强调:“只有形成产业集群,才能真正做大做强。”
眼下,围绕“51020”现代产业集群,湖北提出5个支柱产业力争迈向万亿级,4个以上优势产业过5000亿级,10个特色产业过千亿级。围绕电子器件制造、医药制造、智能消费设备制造等重点领域,今年1至2月,湖北工业投资增长13.3%,实现了连续13个月两位数增长。
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杜伟岸认为,去年以来,湖北产业发展含新量、含金量不断增加,后劲充足的态势日益清晰。“在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过程中,湖北始终坚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三线并举,通过提升高新技术附加值、推动数字化转型等措施,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从而强化主导产业的拉动作用,释放未来产业的潜力和相对优势。”杜伟岸告诉记者。
眼下,湖北各地以项目为抓手,狠抓营商环境、精准释放政策红利,投资吸引力不断增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邹薇分析道:“近年来,湖北提振消费与扩大内需成效显著,民营经济也释放出强大活力。尤其是不断吸引面向新质生产力生成的核心领域大项目布局和落地,形成了稳健的增长势头。”
来源:长江云新闻
编辑:孙弋雯
二审:黄韶光
三审:吴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