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长阳县委、县政府在考题上写下了答案。
近期,长阳全县上下正在作答一道既要又要的高难度试卷。用13天的时间,在宽200多米的长阳清江上搭建起了一座临时通车浮桥。
一边是清江抽水蓄能电站这一国家“十四五”重点项目建设需要封路,另一边封闭的道路是长阳县城的主干道会影响群众日常出行。
如何在保障重大工程的同时,解决民生出行的燃眉之急?日前,白龙岗纪事踏上这座浮桥,找寻修建这座浮桥背后的深层逻辑。
▲搭建完工的临时通车浮桥。
3月24日,长阳清江临时浮桥通车后迎来首个工作日。清晨6点40分,天刚蒙蒙亮。长阳县津洋口皇家一号小区的居民罗清已经起床,轻轻推了推还在被窝里的女儿郑梓萱:“囡囡快起床!今天要走新浮桥上学!”
郑梓萱是龙舟坪小学301班的学生。以往,她从家到学校只需20分钟。但自从七里湾道路因清江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自当天封闭施工后,她的上学路需要乘坐家校直通车绕行浮桥。
▲学生在津洋口搭乘家校直通车。
为此,罗清一家比往常提早了20分钟起床。7点25分,母女俩匆匆吃完早餐,赶到小区门口的乘车点。这里已经聚集了十几位家长和学生。7点45分,直通车抵达,跟车老师清点人数后,车辆缓缓驶向南园浮桥入口。
“快看,是浮桥!”车厢里,孩子们兴奋地透过车窗观察。阳光下,银灰色的浮桥横跨清江,桥面微微起伏,但在严格限速下,车辆行驶平稳。8点整,直通车安全抵达对岸,比预计时间还早了5分钟。8点20分,罗清的手机响起,班主任发来信息:“梓萱已安全到校。”
▲车辆在浮桥上通行。
县教育局数据显示:龙舟坪中学第一班直通车7:05发车,7:35到校;津洋口中学最早一班6:40出发,7:23抵达;实小集团直通车耗时最久,通行时间为1小时。
浮桥通行首个工作日,共有920名师生通过浮桥通行。“直通车均有教师跟车,所有学校无一人迟到。”县教育局工作人员告诉白龙岗纪事。
与家校直通车不同,社会车辆早晚高峰通行,由于车流量太大,确实会受到一定影响。为此,县公安部门在临时浮桥两端及重点路段设置执勤点,并利用视频监控实时调度,运用导航引导外围车辆绕行318国道,最大限度提升道路通行效率,避免长时间拥堵。
长阳龙舟坪和津洋口,好似一根扁担的两头,中间靠封闭的七里湾路直线连通。
此前,两地分别为两个乡镇集镇,后为长阳县城两大组团。封闭了这条道路相当于切断了两地间的主干道,甚至影响到长阳县城连接宜昌的宜长快速路的通行。
面对如此重大的决策问题,长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组织业主单位、施工单位,交通、公安、应急、教育、卫健等有关部门反复论证。最为重要的一点,尊重民意、顺应民心,也是决策中的重要考量。
一是面向社会发放3000余份调查问卷听取意见建议,二是面向社会举行临时保通方案听证会征集意见建议。
3月3日,长阳自媒体“长阳微同城”微信的运营者田龙山,作为社会各界受邀代表之一参加了听证会,他亲身参与了保通方案的论证。他在听证会上建议:通过媒体开通直播,让群众实时通过手机即可查看浮桥通行的情况,合理安排出行。他的这一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采纳。
当天,像田龙山一样参加听证的还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政企事业单位代表、个体工商户代表、学生家长、退休职工等社会各界代表50多人。发放的3000份调查问卷的意见也被收集起来。
最终形成的保通方案几经完善,确定了包括浮桥在内的四条绕行路线。
一、船运方案率先被“一票否决”。“能不能用渡船?”有市民提议。但交通部门算了一笔账:船运汛期需停航,大雾天气需停航,夜间无法通行停航,且安全风险高,该方案最先因安全问题被“一票否决”。
二、隧洞方案因效费比被淘汰。电站设计之初,曾计划在山体打通一条临时隧洞。但勘测发现,隧洞不仅施工周期长,且造价高达8000万元。未来道路恢复后,又不能发挥效能,效费比太差被淘汰。
三、浮桥方案折中且高效。浮桥20天内即可架设完成,造价仅为隧洞的1/5,桥面限速20公里/小时确保安全,可通行10吨以下车辆(安全考量,实际限行为3吨),每小时流量达700辆。相对是合理安全临时性解决方案。
县政府还承诺开通24小时答疑热线,并制定恶劣天气应急预案。
这是既要保发展又要保民生的“长阳解法”。
清江抽水蓄能电站是长阳县的“头号工程”。装机120万千瓦的电站相当于再造一个清江“隔河岩”电站。作为国家“十四五”重点项目,电站投产后年产值将达8.2亿元,贡献税收1.2亿元。项目的建成将大大加速长阳的经济社会发展。
但项目推进中,两个“等不起”成为最大挑战:
政策倒计时:电站必须在2029年前投产,否则容量电价下调将导致年均损失1.5亿元。
自然窗口期:下库围堰施工若未在2025年汛期前完成,工期将延后一年。
“两个等不起”让封路成为非常之时的非常之举,面对“不得不封”和“不得不通”的两难困境,县委、县政府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已经封闭的龙舟大道七里湾段道路。
一是,浮桥方案兜底。浮桥两端设红绿灯和值班岗亭,并联合气象局建立水位预警机制,加上其他道路绕行确保将民生出行的影响降到现有状态下最低。
二是,加速市政特大桥攻坚。在浮桥上游两公里处,清江市政特大桥正在加班加点施工,力争7月1日前具备通车条件,将市民通过浮桥的通行的时间压缩在3个月左右。
▲正在加班加点施工中的清江市政特大桥。
中国电建、中铁五局清江市政特大桥项目联合体中铁五局项目经理杨小飞说:“清江市政特大桥目前建设进度接近90%,大桥边跨预计4月中旬合拢,中跨最后80米正在加快合拢,目前人员和设备加到最大,220多名工人24小时施工加快建设进度。”
浮桥承建方湖北华舟应急装备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袁建乡说:“浮桥过去更多是用在救援和工程建设上,用在交通应急上还真不多,地方也是想尽了办法。”
在浮桥通行前一天,白龙岗纪事遇到退休居民王湘鄂,他专程上浮桥来看看质量。他说:“一辈子没见过浮桥,想象中车开上来会很晃,实际却很稳当,我经常两地跑也就放心了。”
这座浮桥,或许只是长阳发展史上的一个短暂注脚。但它折射的,正是一座县城在“既要发展又要民生”的难题中给出的务实答案。
今天的短痛,是为了明天的“长通”。正如新闻发布会上所说:相信今天的坚守,都将化作时代答卷上的加分题!
来源:白龙岗纪事
编辑:孙弋雯
二审:黄韶光
三审:吴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