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荆门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深入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广泛宣传、科技赋能、强化监督、协同配合,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矿产资源规划、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全过程,推动绿色矿山创建工作应建尽建、向优向好。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家矿山入选国家绿色矿山名录库,14家矿山入选省级绿色矿山库,绿色矿山总数居全省前列。
广泛宣传,营造绿色矿山创建氛围。组建绿色矿山创建专班,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第三方技术为支撑的绿色矿山创建体系。通过媒体报道、文件传达、会议培训、企业座谈等形式开展线上、线下宣传,印发《关于加大绿色矿山创建工作力度的提示函》等文件,重点将国家对绿色矿山建设给予的土地、矿产、财税、金融等方面政策支持进行全面宣传和解读,充分调动矿山企业参与创建的积极性,矿山企业创建绿色矿山意识显著增强,逐步从“要我创建”转变为“我要创建”。截至目前,已组织开展相关政策宣讲15场次。
对标对表,明确绿色矿山创建路径。聚焦矿区环境、资源开采、资源综合利用、绿色低碳、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科技创新与规范管理等六项创建重点,对标先进地区、先进矿山、先进做法,督促矿山企业做到“边开采、边修复、边治理、边提升”,矿山水土流失、矿区大面积裸露、扬尘噪声等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矿产资源节约利用水平逐步提高,助推地方乡村产业经济发展逐渐凸显实效。其中,京山市的李家沟建筑石料矿实现矿区绿化美化、道路硬化、加工封闭化,成为后进矿山变先进典型;龙会山磷矿成功从磷矿尾碴萃取高纯度氧化镁粉、碳酸钙产品,在国内率先取得科研成果,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科技赋能,提升绿色矿山创建水平。鼓励矿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采用先进的开采、选矿和环保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紫岗矿业、城控窑湾等矿山企业引入综合管理平台,实现采矿、加工过程智能化控制,矿石回采率提高了1%-2%;大峪口磷矿采用新型选矿工艺,磷矿入选最低达9.69%,远低于《湖北省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23-2025年)》最高要求,刷新了行业内磷矿选别最低品位纪录,实现了对超低品位磷矿的高效高值利用。同时,加强与武汉工程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为绿色矿山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强化监督,严格绿色矿山创建审查。加强与生态环境、应急管理、水利湖泊、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的联络及信息共享,对绿色矿山创建相关要素进行核查把关,常态化开展专项检查督导,督促各参评矿山企业对照创建标准开展自查自评以及第三方评估,及时发现问题短板,积极推动整改。利用矿业权勘查开采信息公示实地核查契机,对绿色矿山进行全面“回头看”,落实不合格淘汰的动态管理机制,持续巩固绿色矿山建设成效,2022-2024年期间,累计将4家不合格矿山移出绿色矿山库。(通讯员:鲁习奎)
来源:荆门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
编辑:郑耘
审核:彭良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