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秋冬时节忙水利

今年我市遭遇超历史极值的强降雨,农田水利设施损毁严重,充分暴露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

如何把短板补齐?

早在7月,市委、市政府在防汛抗灾的关键时刻,就成立了6个抗灾救灾工作组,市水务局派出技术人员参加防汛抗灾。防汛工作告一段落后,防汛抗灾工作组就地转化为灾后重建指导组,帮助县(市、区)科学策划项目,优化工程布局,给予技术指导。灾后,更是迅速把“三农”工作的重心转到灾后重建、兴修水利的主战场上来。

9月1日,市政府出台了《荆门市灾后恢复重建实施方案》,明确工程应急整治与长效提高抗灾减灾能力相结合,按照市政府制定的2016—2018年重点建设项目三年滚动计划,积极推进重大水利项目策划包装,力争早审批、早开工、早受益。全市共策划灾后水利基础设施恢复重建项目37个,总投资240.5亿元。沙洋马良泵站和钟祥南湖泵站新增外排能力、水利普查新增的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新建小型水库、汉江堤防整治和大中型灌区建设工程等一批项目相继开工、完成和正抓紧推进前期工作。

10月8日至9日,全市秋冬“三农”工作会要求,各地迅速掀起灾后恢复重建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高潮,及时恢复水毁设施,抓好重点工程建设。10月12日,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灾后重建兴修水利的实施意见》,明确了灾后重建兴修水利的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10月18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到省水利厅协商灾后水利设施恢复重建工作。

在秋冬水利建设中,全市坚持“先动手、再伸手”,做到水毁工程在哪里,建设就跟进到哪里。梅雨期一结束,水务部门就重点恢复受损的水库、堤防、闸站工程,优先恢复灾损的灌溉和供水设施。目前,全市已修复渠道526公里、渠系建筑物431处、泵站586处、水闸62处;54座水库溢洪道水毁修复正抓紧进行。特别是及时抢修农村供水工程76处,保障了70.8万受灾群众的正常生活供水。

在今年应对强降雨的过程中,汉北河流域荆门段抵御灾害的能力不足,导致流域内京山县、钟祥市、屈家岭管理区多处被淹。在恢复重建中,我市把治理作为水利建设的“先导工程”,流域内的京山县、钟祥市和屈家岭管理区成立工程建设指挥部,9月份就在汉北河掀起灾后重建热潮,预计春节前完成41公里河道清淤除障任务。全市已累计投入资金8亿元,加固堤防15公里,疏浚河道56公里,清淤沟渠480公里,衬砌农渠135公里,新建改造泵站50座,整治塘堰850口。

补齐水利短板,资金是关键。我市在全力争取国家和省项目资金的同时,通过银行信贷、PPP、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融资近30亿元,用于竹皮河综合治理、汉江以西水系连通、屈家岭汉江引水等工程建设。并通过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市县财政重点倾斜、社会募捐、整合涉农资金和灾后重建资金补充、吸引社会多渠道投资等途径,把水利建设资金的“底盘”做大、渠道做宽。今年,全市计划筹资40亿元,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局办:刘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