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省厅和荆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荆门市交通运输事业快速发展,特别是钟祥市“四好农村路”创建成效显著,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4950公里,通村公路、农村客运实现全域覆盖,城乡交通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
一、强化“三保”,让农村公路建设有保障
一是强化主责保计划。坚持把农村路网建设作为富民基础工程和民生暖心工程抓紧抓实。做到:有责任,成立全市农村公路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把农村公路建设纳入政府目标考核,让一把手“挑起担子”。有规划,聘请中国公路咨询集团公司权威专家,高标准编制《钟祥市农村公路交通规划》,为农村路网建设“拿准盘子”。有措施。统筹制定《钟祥市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监管实施方案》,明确农村公路建设的责任单位、职责任务、工作要求,为落实农村公路建设硬任务“开好单子”。
二是强化筹资保投入。通过整合财政资金、争取项目资金、筹集社会资金等方式,确保农村公路建设“不差钱”。除财政预算投入1.665亿元外,我们还整合国土、水利、民政、移民等部门涉农资金1.02亿元,争取上级项目资金1.785亿元,筹集社会资金6300万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十二五”期间,我市累计投入5.1亿元,完成县乡三级公路改造227.6公里,新建通村公路1534公里。
三是强化监管保质量。落实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采取三种监管方式,保障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委托专业监管。聘请有资质的监理单位负责县乡道质量监管;成立交通质监站,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等薄弱环节监管;委派乡镇公路养护站技术人员,参与通村公路质量监管。动员社会监督。发动农村“两代表、一委员”成立通村公路质量监理小组,加强跟踪监督。引导媒体监督。发挥《政风行风热线》、《电视问政》等媒体监督作用,倒逼责任单位落实建设规范和质量要求,确保农村公路“政府放心,群众满意”。
二、突出“三抓”,让农村公路管理有基础
一是抓管养体系建设。整合交通执法督查大队、乡镇交管站、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所,成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局,对全市农村公路进行统筹管理;在乡镇设立公路养护站,负责辖区农村公路日常管护;组建村级养护队,落实2-3名村道管理员,负责通村公路卫生保洁,基本形成了市、镇、村三级协同的管养体系。
二是抓全民参与护路。按照“交通牵头、部门配合、村村动员、全民参与”的思路,进村、进组、进农户,广泛宣传农村公路管理法律法规,形成了农村公路保护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同时,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着力打造村道示范点。目前,全市已打造村道示范点495个,实现了每个村一个示范点的目标。
三是抓治违限超监管。对在农村公路上以路为市、打场晒粮、乱堆乱放、挖掘路肩、毁坏行道树等违法违规行为,开展集中整治;在连接国、省道的农村公路路口,设置“限高、限宽、限行”设施和标志;严厉打击通过农村公路偷运、绕行的超限超载车辆;将国省道“治抛、治超、治扬尘”行动延伸至乡道、村道。目前,已打造了丰北线县级公路示范线和陈冷线、长汤线等23条乡道示范线。
三、力促“三化”,让农村公路养护有支撑
一是力促公路养护规范化。研究制定《钟祥市通村公路养护暂行办法》,细化市、镇、村养护职责和任务,有效解决了“重建设、轻养护”问题。同时,市财政每年安排1360万元,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配套标准从每年每公里1000元提高到2000元。
二是力促公路养护日常化。严格实行“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管养体制,将日常养护经费和人员配备作为镇、村的重要考核指标,每3-5公里路段确定1名包保人员,实现四定:人员定岗、岗位定责、垃圾定点、清运定时,压实农村公路养护责任,真正实现“有路必管、有路必养”。
三是力促公路养护专业化。以养护质量为重点,建立养护质量与计量支付相挂钩的工作机制。对日常保洁、绿化等非专业项目,通过分段承包、定额包干等办法,吸收沿线群众参与。对农村公路大中修等专业性工程,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交由专业化养护队伍承担。有序推进基层养护作业单位向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企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参与养护市场竞争。
四、坚持“三导”,让农村公路服务有实效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实现农村客运全覆盖。按照“政府主导、市场主体、部门主力”的思路,大力推进“三个一批”,按照定线、定点、定班次、定标价的“四定”要求规范一批;通过中央财政燃油补贴和市级财政专项补贴,扶持客运企业恢复一批;通过冷热线互补、干支道搭配、新辟线路等方式,带动新增一批。通过多元投入、财政奖补、绩效考核,先后投入1.2亿元,引导16家客运企业投入乡村客运,495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村通客车”。我市农村客运绩效考核相关做法被《人民日报》头版报道。
二是坚持政策引导,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坚持“政策引导、市场运作、因地制宜”,在村村通客车基础上,推动城乡公交试点改造。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政府确定运营线路、站点设置、运营企业和车辆标准,以企业为主体运作,实现农村公交与城市公交的无缝对接。目前,我市九里乡和胡集镇客运企业已增配运营车辆12台,年底前将投入运营。2019年,全市可实现农村客运公交化。
三是坚持市场先导,构筑农村物流新平台。大力推行交通综合运输服务站、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站、客运站、农村物流点“多站合一”模式,建立市、乡、村三级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构建以货运站场为节点、17万农户为终端的交通运输服务信息平台,实行农村客运与基地物流、农村淘宝的有机结合,由通村客车负责寄递物流,推进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目前,我市已建成旧口、张集、东桥三个农村综合运输服务站,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