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第四次全国扫黑除恶常态化推进会召开,下一阶段将重点对金融放贷、教育、市场流通等行业领域开展整治。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防范非法放贷的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非法放贷
非法放贷是指违反国家规定,未经监管部门批准,或者超越经营范围,以营利为目的,经常性地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放贷款,扰乱金融市场秩序的行为。所谓经常性是指2年内向不特定的人或单位出借资金10次以上。
(二)非法放贷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
1.具有无场景依托、无指定用途、无客户群体限定等特征的“现金贷”活动。
2.采取虚假宣传、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不合规手段诱导学生过度消费或面向在校学生发放贷款的非法“校园贷”活动。
3.以民间借贷为幌子,通过“虚增债务”“伪造证据”“恶意制造违约”“收取高额费用”等方式非法侵占财物的“套路贷”诈骗活动。
4.利用非法集资资金发放民间贷款的。
5.以故意伤害、非法拘禁、侮辱、恐吓、威胁、骚扰等非法手段催收贷款的。
6.利用黑恶势力开展或协助开展放贷业务的。
7.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再高利转贷的。
8.其他非法放贷行为。
(三)非法放贷会产生哪些危害
1.非法放贷会产生高额利息,加大借贷人的经济负担,可能导致“拆东墙,补西墙”的局面,最终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2.非法放贷会产生暴力催收行为,导致借贷方的私人信息被泄露,甚至人身安全遭到侵犯,严重损害社会治安。
3.非法放贷行为扰乱金融市场秩序,影响经济有序发展。
(四)如何防范非法金融放贷
1. 有贷款需求时,谨慎选择合法合规的金融机构办理贷款业务;
2.防范虚假金融广告,警惕陌生电话推销贷款和非法网络贷款,远离“无抵押、无担保、秒放款”等非法贷款小广告,遇到“放贷机构”和“信贷专员”主动联系要小心谨慎,多方确认核实,避免个人财产遭受损失;
3.保管好个人身份证件,保护个人隐私,不随意向他人泄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向他人出借身份证件或银行卡;
4.如发现非法金融放贷,请积极寻求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注意收集相关证据,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
5.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生活观,摒弃攀比心理,自觉纠正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和从众消费等错误观念。在日常消费过程中,消费水平要在个人承受范围之内。合理安排生活支出,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目跟风,对自己负责,对家庭和社会负责。
来源:阿拉尔市人民法院
编辑:琳达
二审:杜莉
三审:黄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