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本台今天起推出“弘扬劳模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系列报道,展示劳模风采,激励和鼓舞全市广大职工以先进模范人物为榜样,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为荆门“转型升级 跨越发展”贡献力量!今天播出第一篇,李清阳:逐梦在希望的田野上,讲述省劳模、京山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高级农艺师李清阳的故事。
谷雨节气过后,位于京山市罗店镇的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一派繁忙景象,周边村民们开着大小车辆,来到合作社的早稻育秧工厂拖运优质秧苗。与往年一样,这些秧苗是合作社免费为大伙儿代培育的。
京山市罗店镇秦家寨村村民 秦柏林:“它这个苗子,像技术、播种等都是他们帮我们搞的。”
京山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高级农艺师 李清阳:“我们合作社主要是以服务为主,这个智能温室早稻(育秧)基本上接近尾声,除了我们自用,还为周边的农户进行代育秧,如果百姓托管的,我们包种(子)包育(秧)、包插(秧)。”
在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另外一个露天育秧基地,近半个足球场大小的场地上一片青绿,工人师傅正在为长势健壮的秧苗喷水。以前,村民们自己人工育秧费时费力,如今合作社采取工厂化的方式为村民免费集中育秧,每一轮可提供一万多亩大田的秧苗供应。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罗店人,李清阳前些年看到当地农业种植模式单一、生产方式落后的情况后,自筹资金3000万元回乡创办了京山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
京山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高级农艺师 李清阳:“因为我家祖祖辈辈是农民,是种地的,看到他们脸朝黄土背朝天,效益低,非常辛苦,想到如何来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采取规模化 集约化 现代化的经营模式。”
目前,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已拥有收割机、旋耕机、抽穗机、飞防无人机等各类农用机械288台套,实行集中流转和农事托管服务,目前,合作社流转土地5400亩,订单服务10万多亩,从育秧开始,插秧、飞防、秸秆综合利用、粮食烘干、加工到产品销售,全程实行机械化、全产业链服务。
京山市罗店镇王畈村村民 王世发:“原来种地很吃亏(辛苦),全部都是用人力,现在通过合作社的(机械),像下秧、育秧、插秧、整地、收割都是合作社的用机械完成。”
近几年,李清阳积极探索水稻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有效解决了“谁来种田,怎样来种田”的难题,实现了农业的提质增效,每年为农户节约生产成本2000多万元。除了发展现代农业带动一方共富裕外,绿李清阳还热心公益活动,回馈乡邻。
京山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高级农艺师 李清阳:“这个照片是2020年我们新冠疫情刚发生,我们买了10万只口罩和20吨蔬菜,转交给我们的京山市红十字会,这个是我们捐给福利院的,夏天送西瓜,这个是捐给我们贫困村的,捐了18万...”
怀揣一颗赤子之心,李清阳坚持投身慈善事业,他利用合作社的优势,免费为脱贫户整田、插秧、收割,解决生活困难。王畈村村民吕志坤外出打工时伤了腿,爱人身患鼻咽癌,家里20亩稻田的耕作成为难题,生活一度陷入困境。
京山市罗店镇王畈村村民 吕志坤:“李总从2016年就开始,扶贫时就帮扶我们,帮我们扶贫,插秧 整田都是他,再就是每年逢年过节都给我们送慰问品。”
京山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高级农艺师 李清阳:“作为一个农业企业,能发展到今天的这个规模,能发展得这么顺利,也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对社会上的一些捐助,也是我们企业应该做的责任和担当。”
目前,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粮食种植、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等为一体的服务型企业。2017年,合作社在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基础上搭建电商平台,并在东南、华中、华南设立仓库,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农电商”的经营模式,整合周边特色农产品在线上及线下销售,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为推动当地现代农业发展和产业扶贫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京山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高级农艺师 李清阳:“随着业务的增加,于是我们就整合了当地的一些农产品如百花菜、葛粉、皮蛋等当地的特色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2018年以来,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先后获得“全国星级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等荣誉。李清阳本人也获评“湖北省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全国扶贫先锋”“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突出贡献农民”。
京山市罗店镇党委副书记 杨 威:“我们李清阳同志在京山、在我们罗店镇,是一个实干家,也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企业家,同时也是农机技术推广的先行者。”
(荆门九派通融媒体中心 编辑:郭铁 三审:丁凡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