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东宝区在马河镇马咀村建立“红色哨卡”试点机制,打造“哨卡+哨点+哨兵”基层治理平台,初步形成一支队伍、三项要求、五防体系的“135”工作模式,不断提升基层应急处突能力,打通微网格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
【现场声】
“这上面主要就是说禁止露天焚烧,不准烧秸秆,不准烧荒,您可以拿着看。”
值班巡逻和“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是东宝区马河镇马咀村红色哨兵的常态化工作,哨兵们根据哨点范围,采取车巡+徒步的巡逻方式,对重点路段、重点人员进行全覆盖巡逻,确保时时有人管。
东宝区马河镇马咀村村民 马池国
“我们村里干部和红色哨兵做的很好,每次在公路上都是巡逻好几次,一天巡逻好几遍,提醒我们不烧秸秆,不随便乱烧。”
据了解,马咀村依托红色“塆组之家”阵地建立哨卡,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哨卡总班长,负责统筹调度,塆组党小组长担任各哨卡组长,在居民集中的地方设置哨点,各哨点动员党员、村民代表和热心群众担任哨兵,最大程度的将“红色触角”延伸到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东宝区马河镇马咀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马青
“我们马咀村有6个哨卡小组,每个小组有3至5名哨兵,每天从早上7点到晚上7点,坚持对防山火、防灾害、防电诈、防乱砍乱伐进行巡查,确保了我们全村人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不受到损失,做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让我们全村人民有幸福感获得感。”
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报告是“红色哨卡”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的主要工作流程。面对突发事件,5分钟内哨兵可抵达现场,10分钟内哨点组长可到位。此外,“红色哨卡”严格落实“响哨必办、难哨联办、拖哨督办”的闭环工作流程,织密筑牢吹哨防“火”、吹哨防“诈”、吹哨防“灾”、吹哨防“乱”、吹哨防“疫”的基层社会治理防护网。
东宝区马河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 朱玉佩
“我们马河镇坚持党建引领,依托‘湾组之家’阵地建立了红色哨卡,让群众积极参与到红色哨兵队伍中来,目前已经在马咀村、钱河村、白泥村进行了试点先行,有效提升了基层的应急处突能力,下一步我们将在全镇广泛推广,常态化的开展‘五防’工作,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荆门九派通融媒体中心 编辑:王芳 三审: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