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连日来,记者在一线调研采访时了解到,为深入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走进基层,各地城乡社区积极行动,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社区工作实际相结合,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从社区群众最关切的事情着手,创新基层治理机制,努力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幸福更美好。
携手共建党群“和融”新家园
冬日,太行山南麓,河南省新乡市裴寨村,平坦干净的马路、整齐排列的房屋让人眼前一亮。
这是2022年9月8日拍摄的河南辉县张村乡裴寨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近年来,正是靠着把党小组建在农、工、商等产业上,以党员的先进性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个曾经人均年收入不到千元的省级贫困村,已发展成为人均年收入超2万元的新型城镇化社区。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裴寨村党支部书记裴春亮说,认真学习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振兴的思路更加清晰。“基层党组织只要带领乡亲们听党话、跟党走,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大力发展致富产业,就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提高社区治理效能,更好服务人民群众,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
近期,上海市虹口区的一些机关干部有了“新身份”——居民区党组织书记。
刘懿静是选派干部中的一员。走上嘉兴路街道天虹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的新岗位,她组织开展了“两代表一委员”联系服务群众、党员代表座谈、居民代表恳谈等一系列面对面活动,深入了解群众需求,推进参与式规划,引导居民区各类组织、党员干部和居民同向发力,以“红色引擎”提升社区治理效能。
“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拓宽基层各类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系列部署。
暖冬晌午,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清水塘社区的花园里,小板凳围成一圈,社区干部、党员代表、物业代表、居民志愿者齐聚一堂,“同心议事会”开始了。
老旧小区提质改造、社区老年食堂选址开建……清水塘社区党委书记汤国清将话题抛出来,大家的话匣子纷纷打开,你一言我一语,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老人们在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岳峰镇桂溪社区的一家老年食堂用餐(2022年6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在汤国清看来,做好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能力,让群众生活更满意、更舒心是社区工作者努力的方向。“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好、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党组织的带领下,进一步拓展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组织形式和渠道,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共同缔造美好生活。”她说。
着力描绘民心“和暖”新图景
“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民生工作的安排部署,说到了社区工作者的心坎上。
“冷书记,我老伴过世了,儿子周末才能回来。我这身边没有人,腿脚不便不好做饭,你看咋能给解决一下?”
走访社情民意的时候,社区老人提出的困难,让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毓璜顶街道大海阳社区党委书记冷晓燕非常在意。她将这一情况写进民情日记,并由此萌生了建立一座专为老年人服务的老年食堂的想法。
经过多方走访调查,争取到社区居民的同意,加上6名社区志愿者的帮衬,“壹家饭堂”很快建立起来。开业第一天,17名老人前来就餐,纷纷称赞社区有想法、敢尝试、做得好。如今,饭堂饭菜的口味越来越好,前来就餐的老人也越来越多。
10年来,通过走访社区群众,了解他们的急难愁盼,冷晓燕累计记录了3万多条社区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记满了22本笔记本。
“老人身体不好、孩子需要照顾、房屋需要改造、设备需要调整……这些事看起来小,但却是群众心中的大事。知道群众在想什么、在看什么、在要什么,才能决定我们以后做什么。”冷晓燕说,面对新时代社区工作的新形势、新期盼、新挑战,社区工作者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改善社区民生和激发社区活力为目标,持续为社区幸福生活发光发热、添砖加瓦。
拼版照片:上图是改造前的吉首市乾州街道蔬菜社区化工厂宿舍一角(2021年11月12日摄);下图是2022年3月5日,居民在改造后的化工厂宿舍行走(新华社记者陈泽国摄)。新华社发
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
“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增进民生福祉是贯穿始终的主线。
切实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才能把社区建设成人民群众的幸福家园。
在山西,长治市潞州区正在带领社区进一步开展老旧小区改造,更多小区将迎来充电桩、老年助餐点、快递柜等便民设施;在湖南,株洲市在各社区探索建成20余个健康驿站的基础上,围绕“大健康”开展健康教育、慢病管理等个性化服务,解决老年人看病难问题;在河北,灵寿县各个社区持续推进园林绿化、社区美化工程,擦亮生态“金招牌”,让社区生活环境更美、群众生活更舒心。国家发改委驻灵寿县挂职干部工作组领队、副县长贺婷表示,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城乡社区要从群众最深切的期盼入手,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办好民生事、温暖百姓心。
在杭州市临安区玲珑街道东山社区便民服务站,党员志愿者帮助居民填写公租房申请资料(2022年8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创新铺就社区“和美”新画卷
邻里间互帮互助多了、团结友爱的朋友多了,这是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深田社区的生活新氛围。
深田社区曾经面临诸多难题:60岁以上居民占比超过三分之一,特别是独居老人的养老、照护问题难以解决;楼道乱堆乱放难治理、电路老化接触不良难维修;邻里纠纷时有发生。
如何通过创新社区工作模式,打通影响基层治理效率的痛点堵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强城乡社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实效’。我们要想办法、出实招,与居民一起处理好每一件小事、急事、难事。”深田社区党委书记庄莹莹说。
庄莹莹告诉记者,社区不但建立了“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网络,还成立了由小区调解骨干、社区网格员、律师等组成的调解服务队以及志愿者“百事帮”互助队,合力解决社区出现的矛盾困难,努力让社区充满浓浓的邻里情谊。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洪岗社区志愿者为市民检查口腔(2022年7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做好为民服务、创新服务模式,让人民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是社区工作者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心愿。
走进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附城镇新山村,一张实时显现“民情地图”的电子大屏格外引人注目。
在这张“地图”上,网格员定时巡查的信息即时可见,从村口垃圾乱堆到村民纠纷排查,滚动更新的信息形成了电子化、可追溯、可核查的“发现—上报—处置—回访”的闭环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社区居民在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飞英街道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进行咨询登记(2022年4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拓宽解决社区问题的能力和视角。”新山村党支部书记吕湖泳说,近半年,“民情地图”帮助村里处理了84起矛盾争议。“民情地图”不仅在电子屏幕上,也在老百姓的手机里。村集体“三资”、财务收支公开等工作,村民都可以在微信小程序中实时查询。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集民智、汇民意、凝民心,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共建共治共享将为城乡社区注入新活力,汇聚起广大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共同创造新时代幸福美好生活。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编辑:琳达
审核:彭良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