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微风拂过,林间的浓雾渐渐散去,丁坪村的居民们也逐渐从睡梦中醒来,准备开始劳作,一片安详。可就是在这个不起眼的小村落里,一座面积11.62公顷的变电站屹立于其中——那就是钟祥市500千伏双河变电站。在站里,有这样一位平凡的人,他迎着早晨第一缕阳光踏入设备区例巡,顶着星光进行晚间夜巡测温,他就是变电运维二班副班长张柱庭。
1982年,中国首批500千伏变电站在湖北省投运,而双河变电站就是其中的一员。当时设备全为国外进口,刚入职不久的他带着满腔热血,虽然有一定的电气理论知识,但是面对全是英文的设备说明书及一、二次接线图纸依然有些茫然。可刚投运不久的超高压变电设备急需新的人才来进行维护,伴随着坚定的责任心,他坚信自己一定可以胜任这项工作。白天,他与前辈们巡视站内设备,完成日常工作,晚上,他学习电气专业英文,尝试摸清图纸,为了能快速掌握专业知识,有时甚至一整晚没合眼。渐渐地,他把这些国外产的设备运行状态、理论知识、易发生隐患的部位都牢牢掌握于心。
90年代时检测仪器没有现在这么先进,许多缺陷只能用肉眼去发现,尤其是用电负荷高峰时期,双河站作为全省的供电骨架,一旦出现跳闸事故则会影响大量用户的供电。当时迎峰度夏期间,为了能发现潜在的隐患,张柱庭把一个小时可以完成的巡视工作硬生生“拖”成了两个小时,从高处的母线、绝缘子、基建横梁到低处的端子箱、接线盒、电缆沟,每一个设备都不放过,等回到值班室时,他的工作服早已湿透,站里的同志都笑称“张工的工作服换得真频繁啊!”。正是因为他一丝不苟的工作热情练就了他的“火眼金睛”,站内有些高压设备的仪表在两三米高的构架上,当班组其它班员还在观察指刻度时,他一眼扫过就知道设备运行是否正常。现任站长对他的评价,“只有张工走过的地方,我们才放心!”。
当时最花费时间的工作可以说是操作票的拟票过程了。与现在常用的电脑开票不同,当时的操作票纯粹依靠手写,一旦票面出现错、漏项,则只能重新填写,那时的张柱庭还是一名值班员。有一次,第二天要完成一次调试操作,当天晚上十点,他们值长工作了一天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张柱庭让值长先休息,自己填完以后再拿给他审核,待填完以后拿给值长,票面工整无误,这时已经凌晨四点。这种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伴随了他整个职业生涯。
后来更先进的检测仪器逐渐出现了,当他拿到分部配给站里的第一台红外测温仪时笑得合不拢嘴,初步了解使用方法后就迫不及待地拿到设备区进行测温,站里的同志回忆称“当时张工拿到那个测温仪时别提多高兴了,在设备区转了一晚上!”。直到现在,59岁的张柱庭仍然保持着工作与学习热情,站里有了无人机后,他经常拉着刚取证的青年同志学习无人机的操作方法。
随着双河站改扩建工作的进行,设备规模也越来越大,运维工作量逐渐增加。繁重的运维工作并没有减少张柱庭的斗志,他一面巡视,一面从巡视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设备多不容易观察,就用照相机拍下来拷到电脑上去逐一核对,一次测温无法测完全部设备,就改为早晚两次分块进行;倒闸操作频繁,人员不够就分成几个小组,调整值班时间;就这样,在不断摸索中,他与他的“战友”们出色的完成了上级安排的各项任务。
38年以来,张柱庭始终保持着他对变电运维的热爱,用行动和信念书写着自己的奉献之歌,用平凡的坚守谱写着人生的篇章,在变电运维这一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光和热。
来源:国网湖北超高压公司荆门运维分部 杨浩然
编辑:李丁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