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肾脏病内科副主任医师汪平申请的《基于ROS/HIF-1α/HMOX1正反馈环路探讨蔗糖铁拮抗高磷血症诱导的血管钙化的机制》喜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资助。这是荆门一医继2020年、2021年连续2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后再次斩获该基金项目,也是荆门一医第4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标志着荆门一医科研水平再上新台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代表我国基础性研究的最高层次,是我国设立的最高水平的基金项目之一,以其学术水平高、评审严格、竞争激烈而备受关注,是所有科技工作者努力攀登的科学高峰,也是衡量一家单位学术水平和科研实力的重要指标。
荆门一医是荆门市医疗卫生系统唯一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单位。2014年,创伤骨科I病区主任丁凡博士主持开展的科研项目《线粒体氧化应激信号通路参与糖基化终末产物诱导椎间盘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020年,神经内科II病区主任卢志刚博士的科研项目《从miR-24-3p调控Keap1/Nrf2信号通路探讨辛温醒脑开窍法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1年,丁凡博士的科研课题《SLC7A11-AS1/LCN2在AGEs诱导的髓核细胞铁死亡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丁凡也因此成为荆门一医两次斩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第一人。此次肾脏病内科汪平的科研项目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已是荆门一医第4次问鼎我国科研领域最高峰,充分奠定了荆门一医骨科、神经内科、肾脏病内科在全市学术界的领军地位。
近年来,荆门一医秉承“科技领先 服务无限”的办院理念,高度重视科技发展,做到临床与科研相结合、双促进,打造高水平科研平台。2020年以来,医院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卫健委科研项目、市科技计划项目等各级科研立项146项,科研经费382万元;新增省级科研成果95项,获得国家专利168项;发表的论文被SCI收录88篇;2021年湖北省首个“功能性结直肠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落户荆门一医,是荆门市获得的首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荣誉,标志着荆门一医在功能性结直肠病领域的诊疗及研究水平进入湖北省第一方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的逐年突破,彰显了荆门一医在青年人才引进、培养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效,标志着荆门一医在承担高级别科研项目能力上的显著提升,为医院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蓄积了力量。
丁凡,创伤骨科I病区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19年入选湖北省医学青年拔尖人才。
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曾在武汉协和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学习。现任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学分会非公医疗学组委员、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中国部儿童骨科专业委员会湖北省青年学组常务委员、湖北省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委员、湖北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委员、湖北省医师协会骨科学分会青年委员、湖北省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委员、荆门市创伤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及荆门市骨科学会常务委员。
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湖北省卫健委项目2项及荆门市重点项目1项,参与编译骨科专著2部。发表包括SCI在内的高质量学术论文20余篇。专业特长: 擅长复杂四肢骨与关节损伤、骨折微创治疗、儿童创伤及骨与软组织肿瘤;尤其是复杂肘关节损伤、骨盆髋臼骨折及老年髋部骨折的规范化治疗。
卢志刚,神经内科II病区主任,主任医师,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博士后,湖北省卒中学会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同行评议专家,高级职称评委会评委,荆门市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荆门市医学会医学鉴定专家库成员,获得“湖北省医德之星”及“荆门市好医生”称号。长期从事脑血管病基础与临床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及荆门市科技局项目多项,发表包括SCI在内的高质量论文10余篇。专业特长:从事临床工作二十余年,擅长各类脑血管病、头痛、头晕、周围神经病、脊髓病变、脑炎、痴呆、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神经肌肉疾病、睡眠障碍、神经重症及神经科疑难病等的诊治。
汪平,肾脏病内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师从著名医学专家桂希恩教授、丁国华教授。擅长各类肾病诊治,尤其在血管钙化、CKD-MBD领域有极高造诣。长期从事血管钙化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的探索,取得多项世界首创性研究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及市厅级科研项目多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一项(省内血管钙化领域首个);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著3篇,得到国际同行认可并被多次引用;担任省级基金评审专家、IntJMolMed等多本SCI期刊审稿专家。
编辑:张舒娜
一审:陈馨敏
二审:周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