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铁牛”减损增效 每亩多收20多斤稻谷

眼下,中稻收割在荆门全面展开,我市更新换代新农机,新增上千台大马力收割机,一台台“大铁牛”驰骋田野,实现粮食减损2%到3%,相当于每亩多收20多斤稻谷。

9月2号,在掇刀区团林铺镇松店村,机手王世强在稻田里规范操作农机收割水稻。今年,他新换了一台“福田”牌130马力的收割机,一块三亩半的稻田一个多小时就收割完了。

农机手 王世强:“以前小马力(收割机)一天能收割二三十亩地,现在换了大马力(收割机),一天也就是可以收割五六十亩地,换了这个大马力后,割台精选度都比较高,田里面(收割)也比较干净,没有说给老百姓浪费多少(粮食)。”

荆门广播电视台见习记者  闫壮:“现在这片田就是刚刚收割完的,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每抓起一把呢,基本上是看不到稻谷的散落的,而且呀,它这个处理(粉碎)得也比较细致,更适合油菜的播种。”

王师傅所在的荆门市掇刀区创丰农机专业合作社有各种类型的收割机15台。以前,合作社全部是105马力的收割机,机收过程中不仅经常“卡壳”,而且收的也不干净,造成粮食浪费。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今年7月,合作社一次性采购了6台大马力的收割机。

荆门市掇刀区创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熊文华:“从原来3%到5%的损失率,现在减少到基本上都在1%到2%,相对提高了一半。”

熊文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按平均1500斤的产量计算,减损1%到2%就相当于多收了二、三十斤稻谷,而合作社一季下来要收14000亩水稻,相当于减少了近30万斤的粮食浪费。

今年秋收,荆门市农机部门重点推广水稻减损收获技术,对483家农机合作社的上万名农机手进行了操作技能、安全生产等技术培训。同时,更新换代了上千台套的“大铁牛”,建成粮食烘干中心180处,日烘干能力2.5万吨,确保阴雨情况下水稻及时收获。

荆门市农机发展中心监管科科长  吴国成:“机收减损方面,首先是做好农机具的检修,做好老旧农机具的报废更新,同时做好减损技术的培训,还有就是在烘干设施上加大投入,确保水稻不霉变。”

(荆门广播电视台    编辑:郭铁  三审:鲁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