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文明村镇】 “五老”发余热 建设和谐村

乡风文明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种的重要一环。这不,沙洋县五里铺镇杨集村创办“五老”调解协会,走出了一条成本低、效率高、制度全的“民间调解”新路子,那么什么是“五老”调解协会?我们一起去看看杨集村的治村之道。

一大早,沙洋县五里铺镇杨集村杨师傅的林地里来了几位老熟人,看到老熟人的到访,杨师傅满脸的笑容。

沙洋县五里铺镇杨集村“五老”调解协会 会员 徐万银:“老杨,你这树长得蛮好啊。”

沙洋县五里铺镇杨集村 村民 杨志荣:“这要感谢你们调解得好,给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我们的矛盾没有了,树也长好了。”

原来,这几位老熟人既是杨师傅同村的乡亲,也是村里“五老”调解协会的调解员。今年三月份,杨师傅在自家林地繁育的200根杨树苗准备移栽,谁知被同村的李师傅不明不白的砍走了,两人因为杨树苗闹起了矛盾。

荆门市沙洋县五里铺镇杨集村 村民 杨志荣:“这个杨树苗我是准备留给自己,缺苗子的部分准备补的,他来砍了,他说他拿去栽,我看到了蛮生气 ,我去找他,他比我狠一些 ,还对我大发脾气。”

看到砍树的李师傅态度强硬,杨师傅没有继续理论,而是来到村委会找到“五老”调解协会寻求帮忙。“五老”协会会员徐师傅得知情况后,联合村干部多次介入调解,最终让双方化干戈为玉帛。

沙洋县五里铺镇杨集村“五老”调解协会会员   徐万银:“当时发生矛盾之后, 不可能一下缓解过来,一而再、再而三(上门调解),第三次的时候, 我们才把这个矛盾纠纷解决好了,双方都握手言欢了。”

沙洋县五里铺镇杨集村 村民   杨志荣:“(跟我)赔了一千块钱的损失,我自己把苗子弄回来全部栽了这个结果我比较满意。”

原来,为探索基层矛盾纠纷解决办法,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作用,2002年,五里铺镇杨集村首创“五老”调解协会。“五老”即:农村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老教师、老复员军人,他们在村里辈分高、有群众基础、有威信,让“五老”充当和事佬进村入户化解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

荆门市沙洋县五里铺杨集村“五老”调解协会 会长 李俊杰:“会员在下面听到一点线索,就主动找他们沟通,婆媳也好, 父子也好 ,相互沟通,跟他们说你们都换位思考,各退一步在家庭当中没有谁对谁非,他们一想,确实话说的是对的。

据了解,五老”调解协会自成立初就制定了《“五老”调解协会工作职责》、《“五老”调解协会工作人员及工作制度》等,“五老”调解协会的成立,充分发挥了“五老”人员的余热,为营造乡村和谐稳定的环境注入了新鲜血液。

沙洋县五里铺镇杨集村 党支部书记    李万福:“我们交给他们主要的任务就是关注矛盾纠纷,也就是邻里纠纷,包括家庭纠纷,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包括环境治理,惠农政策的宣传工作范围已经扩大到全辖区的各条战线上面去了。”

今年五月,五里铺镇“五老”调解协会被列为全省农村“一约四会”优秀典型案列。目前,五里铺镇政府以杨集村“五老”调解协会为示范点,推动全镇21个村(居)相继成立了“五老”调解协会,并在村“两委”的指导下开展工作。五老”调解协会成为五里铺镇一张闪亮的名片。

沙洋县五里铺镇 党委委员    程力:“建立健全了报送机制、 分流机制、反馈机制,在乡村振兴、矛盾纠纷化解、环境整治、乡风文明等方面发挥出了突出的作用。

(荆门广播电视台    编辑:郭铁   三审:丁凡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