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抗美援朝老兵,爱人参加过唐山大地震救援,女婿也是军人。东宝区仙居乡三泉村村民曾召秀一家三代人参军报国,在当地广为传颂。
曾召秀老人的卧室里有一个略显陈旧的行李箱,里面盛放着几次搬家后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老物件,最让她珍视的是一张照片和一枚勋章。这两样物件都是父亲刘长安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留下来的。小时候,曾召秀和兄弟姊妹们最爱听父亲讲战斗故事。
东宝区仙居乡三泉村村民 曾召秀:“部队上的一些战友都喊他小机灵。在一次执行任务中,三个‘小不点’去执行任务回来的时候,一个(被敌人)打死了、一个打伤了,他把死(牺牲)的那个埋在高粱地,然后把伤的一个,在天快亮的时候弄(背)回去了。在我们的心目中,我觉得爸爸是勇敢的、是坚强的。在战争中、在战场上,他是毫无畏惧的。”
虽然父亲57岁时就因病去世,但是父亲对曾召秀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东宝区仙居乡三泉村村民 曾召秀:“我爸爸叫我们在任何时候踏踏实实做事,教育我们走路只有艰苦的路是最长的路、幸福的路,才是让自己感到骄傲的路,不要靠别人,所以说我一直这些年我都是自力更生。”
曾召秀的丈夫是来自红安的退伍军人阮观清。1974年入伍的阮观清,1976年随部队参加了唐山大地震救援,也正是在那场救援中,他被倒下的墙体砸断了六根肋骨。
曾召秀的丈夫 阮观清:“那一次的灾难太狠了,那时候只顾着要执行任务,只顾着能抢一个人是一个人,手指都扒得流血。”
也许是因为这份对军人的特殊情怀,曾召秀的二女儿结婚时,也选择了军人,曾召秀一家三代参军、报效国家的初心也深深影响着下一代人。
曾召秀的孙女 鲁阮薇:“从小跟我爷爷,我在他身上看到了三点精神,一个是肯吃苦,然后第二个就是奉献精神,然后第三点就是自立自强的精神。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宝贵的财富,对我从小的启蒙,包括以后的职业规划来说,包括价值观,都是一个很深远的影响。”
(荆门广播电视台 编辑:王芳 三审:鲁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