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文化产业观察(一)】 数字文化产业观潮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文化产业的数字化不断转型升级,科技创新赋予文化产业发展新动能。当前全国全省数字文化产业发展风起云涌,数字文化发展的澎湃潮流,为荆门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持续的发展动力。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已数年稳居世界第二。从2012年至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超45万亿元,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数字文化产业,是以文化创意内容为核心,依托数字技术进行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的新兴产业。今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高度,对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

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打造全国数字经济高地,构建数字化平台体系,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立以头部企业为引擎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打造全国数字产业化引领区和产业数字化先导区。位于武汉光谷中心城的长江文创产业园,致力构建“文创 传媒 网络视听”新文化融合高地,初步完成了内容制作、智能研发、数字娱乐、文化传播、数字营销、服务配套等视听业态汇聚。

省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支持荆门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迎接数字经济风口,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对于我市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可谓恰逢其时。荆门文化资源富集,建成市博物馆新馆、市图书馆新馆等一大批大型文化场馆,实施大型文物保护工程11个,推出《乡月照人还》等一批精品力作,钟祥明显陵、漳河极客公园、京山太子山生态旅游区、沙洋油菜花节等精品节会声名远播,全域旅游格局加快形成。《全市2021年文化产业数据质量评估报告》显示,2021年我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单位105家,从业人员8797人,实现营业收入139.3亿元,资产总计255.06亿元。但全市过亿元的文化企业仅19家,全省178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我市仅3家。文化产业方面存在的短板,也为后发赶超,突破性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市提供了巨大空间。发展“含金量高、含绿量高、含新量高”的数字文化产业,不仅可以带动现代服务业强规模、上水平,而且还将改善我市一、二、三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协调发展。

8月4号,520荆楚数字文化产业园开园暨“荆楚520”IP上线活动将在荆门园博园举行,这对于荆门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荆门市委常委 市委宣传部部长 徐莉:建设520荆楚数字文化产业园,旨在用科技赋能文化,让数字时代的文化插上腾飞的翅膀,激发文化创新发展及其产业实践并带来全新的文化体验,旨在用数字经济提升文化产业,利用园博园汇聚荆楚区域文化引领数字文化的优势,形成以数字文创产业为主打的为主导的集聚空间,努力打造数字经济发展的荆门样板。

(荆门广播电视台    编辑:郭铁   三审:鲁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