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审题指导及优秀教师下水作文选登

一年一度的高考落下了帷幕,今年全国新高考Ⅰ卷的作文题引发的热潮却未退去,为人们津津乐道。为了给后来参加高考的学子以参考,提升其审题能力,从而为其写好高考作文打下基础,荆门广播电视台《荆门周刊》特邀省内外知名专家和优秀教师对今年全国新高考Ⅰ卷的作文进行审题指导,并同写高考作文,且作精彩点评,以期对未来考生有所裨益。

【真题回放】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本卷适用地区:山东、湖北、江苏、河北、广东、湖南、福建)

【审题指导】

守正才能出奇

□谭邦和

看到今年作文题给的材料,马上想起了不久前给一位商界的朋友写的一幅字:守正出奇。我想这可以作为这道高考作文题的主题定位,或者展开一下,叫守正才能出奇。

材料给出了三个围棋术语:本手,妙手,俗手,多数考生可能不会围棋,因此未必接触过,难免有陌生感,不过题干给出了基本解释,所以第一步,考生要理解题干给出的解释,比较准确地把握这三个围棋术语的含义。

这道作文题中题干的解释并不完美,对着解释来看,理解“妙手”不难,就是“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本手”和“俗手”就未必了。“本手”就是“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这个解释太宽泛,什么叫“合乎棋理”,什么叫“正规下法”,都可能让人捉摸不住。我理解应该是稳扎稳打地布阵,是形成局面的基础,是安分守己理当如此的正着,看起来功用暂时未必明显,也不巧妙,但不能只顾眼前,不下就可能遭遇麻烦留下破绽。

“俗手”理解的难度还要大一点,“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为什么叫“俗手”呢?其实“俗手”更像是围棋圈内人士的习惯说法,通常是指表面看很有利,其实很吃亏的那些棋着,例如紧贴对方棋子出手,逼对方应子,貌似先手,很厉害,而几手下来就发现对手反而受益自己已经不妙了。这样看来,估计考生在理解这三个术语方面未必没有难度。

其次,考生要理解“本手”“妙手”“俗手”之间的关系和所包含的方法论意义,“本手”还没练好,就去追求“妙手”,很可能反成“俗手”,一败涂地。要懂得稳扎营盘,才有出奇制胜的机会,厚积薄发,方能不落俗套,一下手就求奇用巧,很可能弄巧成拙,满盘皆输。

很显然,这个作文题不会是让你去写一篇围棋论文,它是一个类比,是让你从围棋的方法论里获得“启示意义”,进而在更宽阔的生活领域里讨论人生的哲理和方法论的问题。这也就是我赠友的四个字“守正出奇”所包含的意思。

这样的主题看上去并不新鲜,但对考生很友好,希望考生准确地理解题意,写出能得高分数的文章。

(谭邦和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古典文学教授、语文课程专家)

【下水作文】

行本手之实 创妙手之境

□郑晓君

围棋中的“三手”,不仅关乎技艺,更关乎思想品行。人,要想行稳走远,不仅基础要实,而且行为要端,只有行本手之实,方能创妙手之境。

立足本手求发展,根深方能叶茂。本手是根本,是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也是人生发展的基础。习总书记曾勉励青年要“打牢知识功底,积蓄前进能量”,强调基础对于青年学习、成长的重要性。只有基础扎实了,我们的人生,才能有所作为。如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代表中国队摘得2金1银的谷爱凌,其扎实的功底来自于3岁就开始对滑雪运动的爱好与学习。十多年的时间,她立足本手,勤学苦练,最终成绩惊人。又如“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先生,一生投身国防科研,在“两弹一星”元勋中,他是唯一没有留过洋的人,却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刻苦学习的精神,立足本手求发展,最终创造了中国物理学界的奇迹。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成功者的经验告诉我们,人生、事业乃至国家的发展,没有了本手这一根本,根,就不可能深;叶,更不可能茂。

摒弃俗手行正道,行稳才能致远。俗手,乃歧路也,看似合理,实则谬矣。人生路上,总有人难免急功近利,只图眼前蝇头小利,而忽视了未来的远大前程。如古代方仲永,少年有才,却不思学习、进取。误入俗手,失了本手,最终“泯然众人矣”。再如高考恢复后,曾一度热门的“少年大学生”,而今成绩卓著者,终是寥寥。承受不住寂寞,忍受不了修行,是无法到达远方的。如三国时的杨修,虽有才华,却误入歧路,最终落得惨死的下场,成为历史的笑柄。而与他同时期的诸葛亮,同样是才华横溢,却摒弃俗手行正道,隐居山林,静卧茅庐,洞察天下,最终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一鸣惊人。人生的发展,放眼长远,方为正道。俗语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近忧”,乃俗手之忧,实可弃之矣。

胸怀妙手勤砥砺,卓尔定能不群。妙手,实为人生之胜境,是胸怀大志之人经过勤奋学习、认真总结、反复实践的结晶。“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深入田间,扎根地头,直到逝世之前,仍然带领着他的团队进行巨型高产水稻的研究。据悉,2021年,袁老离世不足三月,他的团队研究的2米高的巨型稻,在浙江开化等地已经试种成功,亩产可达1600公斤——袁老的“禾下乘凉梦”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还有一生倾情青蒿素研究的屠呦呦,半生默默无闻,却勤奋工作,不图名,不求利,只愿自己的研究能造福人类。终于,她被世界发现,成为我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本土科学家。当然,这样的殊荣不是人人都能获得,但只要我们胸怀妙手,勤于砥砺,我们就有可能出类拔萃。

总之,人生的至境在妙手。我们只有摒弃俗手,行本手之实,才能创造妙手之佳境。

(郑晓君系高中语文特级教师、省作协会员、“叶圣陶教师文学奖”获得者)

 【专家点评】

本文标题即中心论点,行文紧扣标题,观点明确,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开篇转述材料,由“三手”引出自己的思考,提出观点并扣题。中间主体部分分三层,分别由三个分论点统领。结尾简洁,照应开头,强化中心。

作为议论文,作者注重论证方法的运用,注重“用事实说话”,通过举例、引用、对比等论证方法来有力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每一个分论点的论证,都有两个甚至数个鲜活的例子,并通过对例子的简要分析,使论点和论证有机融合,成为一体,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作为一线老师,下水作文主要是给学生提供可以借鉴的范例,行文上,时刻牢记的是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从这一点上来说,本文“规范”已足,但创新不够。    (江天 某知名杂志编辑)

悟本手之智 做妙手青年

□熊 雷

从围棋的艺术领域来回望中华文明,她之所以能五千年不断代,与运用本手之智守正,进而妙手获对弈胜局的不二法门同理。借鉴围棋的艺术,自知打好成长的基础,才能成长为不断精进的有智、有为青年。

本手虽平淡,却能防患于未然。“本手”在围棋术语中意为安守本分的着手,也称正着,是普通场合的正规下法,看似平淡无奇,却能防患于未然。如《少林寺》中庭前扫地小和尚,却能扫、挡侵寺的邪恶力量。正是小和尚安守本分,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扫”中打下了不赖的功夫基础,故而能在守寺护法中防患于未然。故宫里修复古文物的工匠们,几十年如一日,沉淀于平淡无奇的字画器皿间,也是在下一手正着,为的是防患于古董宝贝们损失于当世,而遗憾万方。

本手虽无奇,却能守正而创新。正着易见棋局宽广而稳定,给对弈取胜提供着伺机而动的环境,一旦时机成熟,正着一举即为妙手。樊锦诗几十年守护莫高窟,积攒大量敦煌文化遗产资料,当她遇见互联网数字技术,顷刻间,一座线上敦煌古城焕发新生,攻城掠地般呈现出妙手创造的新形势、新未来。本手常有,妙手不常有,正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变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唯有悟得“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的管子智慧,方是悟得妙手出于本手而高于本手的对弈之智,才是我中国青年精进勤修、砥砺提升的成长过程,更是华夏民族崛起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

妙手能回春,需铁肩担大义。对弈剑出鞘,自见高与下,能妙手回春者,必艺高一筹。也是具备了本手的深厚基本功,而非俗手的急功近利之举,正如明末思想家黄宗羲《明儒学案》中云:“为学作事,忌求近功。”能为学作事回春的妙手中,医者华佗、活字印刷发明者毕昇、深山凿天路人毛相林……最被世人赞为言人又言己“铁肩担大义,妙手著文章”的李大钊,一代先驱的妙手尽显一世仁心。

宋代大儒朱熹也曾有语:“学者之患,在于好谈高妙,而自己脚根却不点地。”当下的新时代青年应汲取这些本手与妙手的智慧,为乡村振兴助力,为中国实现现代化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正如米丘林所言:“在创造家的事业中,每一步都要三思而后行,而不是盲目地瞎碰……”的确,责立中国、任当天下的新时代,我们要争做三思本手正着,后行妙手有为新青年。

(熊雷系湖北黄冈市团风中学语文教师、湖北省高考语文优秀评卷员、省作协会员、《帅作文》特约编辑)

【专家点评】

本文紧扣“本手”立意,突出守正方能创新。开篇提出观点,表明立场。接着用了三个分论点“本手虽平淡,却能防患于未然”“本手虽无奇,却能守正而创新”“妙手能回春,需铁肩担大义”,并分别采用多个角度、多个论据予以论证。结尾借朱熹和米丘林的话告诫人们需“扎好脚跟,三思而后行”,进一步明确主题“我们要争做三思本手正着,后行妙手有为新青年”。

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层次十分明晰。全文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多种方法,论据结合命题突出传统文化的特色,也较为充分。(江天)

根之茂者其实遂 膏之沃者其光晔

□刘武忠

“本手”精通方成就“妙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今我辈生逢国运日上之期,更应承接先辈的“本手”,精通得以成就“妙手”。正所谓“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得今如此不易,百年“本手”扶“妙手”。先辈的续章妙手就是我们。百年前,有陈仲甫的“这是几代人的大事业”为本手,有李大钊的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为本手;有康有为的拳拳爱国心,殷殷报国志为本手;有梁启超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为本手。他们为我们扶起了成就妙手的道路,“终日乾乾,于时偕行”,作为中国青年,我们担起责任,我们自强不息,我们打好基础,伸出青年之手,推动创新。

时代发展飞速,基层“本手”显“妙手”。这是最好的时代,我们眼前无所不有,我们全都奔跑在生活的路上。70岁的西北工业大学张立同院士举了个例子,学工科的学生,要能画出机械的工程图表。以前的工科学生,在设计环节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训练,所以一到工厂,学生就知道怎么画图,怎么设计。而现在的工科学生计算机能力和外语能力都很强,但是工程图不会画。这正是因为他们忽略了工程学生的本质,过滤了基础,也就是他们忘记了本手,只想着学妙手。创新不是事先安排好的,不能急功近利。尤其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知道基础学习是最重要的。就像建一座金字塔,基础越广,塔尖就越高。厚积薄发才能引领时代前进。

上天入海著华章,归功科研显“本手”。整个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期待我们去创造,而不是去重复。中国从落后到如今的飞跃实属不易,可诸位看看,金怡濂花甲之岁领建“神威”,其每秒三亿次运算终成大国重器;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飞向太空。黄金时代,不在背后,它在我们的前面;不在过去,仍在未来。这成就只源于科研者们脚踏实地,积得跬步至千里,积成小流成江海。天地之功不可仓促,艰难之业当累日月。人生之路漫漫,打好的基础会成为一叶小舟,而未来河流飞湍,水深石崎,这叶小舟能否顺流而下,全看“本手”。

人生没有捷径可言,只有打好基础,脚踏实地。为什么河海不择细流,土壤不让泰山,是因为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寒不累时,则霜不降;温不兼日,则冰不释”,即便我们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棋手,那就做一名合格的棋手。从下好“本手”出发,成就“妙手”的道路上避免俗手。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语出韩愈《答李翊书》,其大意是,有茂密的树根,就会有丰硕的果实;有充足的灯油,就会有明亮的灯光。比喻凡事从根基上下工夫,自然会有显著成效。愿诸君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上,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生命如歌,是因为你历尽山河。

(刘武忠系湖北荆门掇刀石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荆门市优秀教师、省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

【专家点评】

本文紧扣“本手”与“妙手”构思立意,突出“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的观点。开篇引材料、扣主题、明立场。接着铺排大量古今典型人和事作论据,阐明厚积薄发才能引领时代前进,鼓励青年抓住基层“本手”显“妙手”的好时代,告诫青年下好本手才能成就妙手,从而规避俗手的哲理,凸显了行文的三元思辨性,让作文呈现了深刻和发展的等级。

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采用了引—论—联—转—结的结构模式;全文运用了举例、引用等多种论证方法,论据充分,且语言有骈散结合的特点,体现了深厚的文字驾驭功底。(江天)

求真务本 方得妙手

□冉少华

博弈者夺利造势,纵横有道,可谓妙手;射箭者矢无虚发,百步穿杨,可谓妙手;行医者药到病除,起死回生,可谓妙手。根深方能叶茂,本固才可枝荣。因此,只有基本功扎实了,理解深刻了,水平才得以提升,才能做到精妙。俗语云:熟能生巧,巧能生花。求真务本,方得妙手。

求真务本,身处平凡岗位,亦可人生出彩,妙手后定。

雷锋,一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他求真务本,把“助人为乐”作为人生信条,从每件小事做起,最终凝聚成了“雷锋精神”,哺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张秉贵,一位普通的售货员,他求真务本,对业务精益求精,做到了“一抓准”“一口清”,被评为劳动模范;王继才,一位普通的民兵,志愿加入开山岛民兵哨所执勤队伍,他求真务本,32年一直坚守孤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还有默默钻研数十载的科技人员,坚守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基层干部,累倒在手术台旁的医生,对孩子们关怀备至的教师等等,一群平凡者,在各自的战线,坚守岗位,求真务本,做好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岗位创造了不凡的业绩,展现出昂扬的英姿。

求真务本,力求走稳本手,亦可进退自如,妙手偶得。

习字之人先习楷书,再练行书,后再草书。习字之本手,需苦练才能得其要领。字的结构、比例、线条、大小等都要下苦功。越过楷书练行书、草书,看似像模像样,实则无神,只能是俗手之作。画家佛罗基奥教达芬奇画蛋,连续十几天,在达芬奇不耐烦的时候,佛罗基奥告诉他:反复练习画蛋就是严格训练用眼睛细致地观察形象,用手准确地描绘形象,只有手眼一致,绘画才可以得心应手。后来,达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期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成为一代宗师。达芬奇能够妙笔生花,得益于走稳本手,也得益于突破传统,勇于创新。有时候,我们却急功近利,忽视了本手,就急于到达峰顶,但行至最后,回首来路,却发现本手不实,来路已失真。是的,妙手在前方,只有求真务本,懂得进退,妙手方可期。

下棋之本在于棋理,在于正规;医疗之本在于医德,在于服务;教育之本在于立人,在于树德。然而,现实却令人叹惋!人教版插图事件,我们看到的是教育者丧失本真,被利益异化,这样的人怎能创作出美的东西?郑州120接线员,内心早已没有了救死扶伤,这样的人怎能不尸位素餐?在教育、医疗这关乎民生的两大棋局中,我们本应看到妙手恒生,妙笔生花,怎奈部分工作者俗手频出,令人大跌眼镜。究其原因,他们丧失本真,丢了本手,又何谈妙手?我们一直在追求美的东西,却不知道大道至简,最美的其实就是出自本真,坚守初心。

作为时代青年,肩负民族重任,我们力求做一个好的“棋手”,求真务本,厚积薄发,守正创新,化“本手”为“妙手”,为祖国的伟大复兴锦上添花。

(冉少华系广东佛山市顺德区优秀教师,曾在《语文教学通讯》等发表多篇论文,现就职于广东佛山顺德文德学校)

【专家点评】

弈道,亦人道。下棋,需重视本手,要合乎棋理,切不可好高骛远;做人做事,亦当如此。正如习总书记所言:“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此文正印证了这一观点:求真务本,方得妙手。

文章开篇转述材料,提出观点并扣题;主题部分抓住“本”和“真”,就如何做好“本手”,练就“妙手”,避免“俗手”展开论证;结尾照应开头,强化中心。文章观点鲜明,结构清晰,注重事例运用及分析说理,排比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魅力。(江天)

【名师综评】

我一向认为语文教师自己要会写作,不会写作的语文教师不能算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一定各种文体都能上手,例如小说、戏剧,就不是人人都拿得起来的文体,但散文或者还加上诗歌,语文教师应该都能下笔。散文是表达能力的基本手段,应该自己也是高手;诗歌是一个人的情怀的外在表征,现代自由诗没有格律束缚,啊啊几句很困难吗?即令写得不太好也没关系。这几篇下水作文都出自优秀语文教师之手,他们是散文家,还是诗人。面对今年的作文题,他们都有慧眼,都把握住了这三个围棋术语的基本意涵,也理解了这篇作文要从关系入手,并由围棋的棋理棋艺类比到人生哲学和更加宽阔的生活领域,谈出这三个围棋术语及其相互关系所能给予我们的“启示意义”。理解题意,找准主题,他们很在行。几位老师的学养都比较深,读书很多,记住了很多哲言妙语,因而论证过程中都能左右逢源,引经据典,既加强了文章的论据,也增添了文采。我知道这些年的作文教学,老师们都会要求学生多记名句,以便在高考作文时随手引用,有震慑阅卷教师而哄来高分的效果。所以我想,跟着这几位老师学语文的孩子,高考作文分数都不会低。不过我也得说,这几篇文章在深刻性和独特性方面都不太够,这应该是即时下水作文都难避免的吧!还有一点我也想指出,几篇文章都有学生腔,我揣摩一下,这是几位老师临时把自己想象成考生并心中装着高考阅卷教师的缘故吧!我希望语文老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教孩子写真作文,真正地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写作,到写高考作文的时候,这样的孩子分数一定不会低。(谭邦和)

来源:荆门广播电视台《荆门周刊》

编辑:琳达

审核:彭良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