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发布 加快推进健康荆门和体育强市建设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漳河新区,屈家岭管理区,荆门高新区,大柴湖开发区,市政府各部门:

现将《荆门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荆门市人民政府 

2022年3月17日 

荆门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

为加快推进健康荆门和体育强市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国发〔2021〕11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鄂政发〔2021〕38号)有关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展示城市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综合价值与多元功能,为荆门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湖北中部中心城市作出积极贡献。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市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2%以上,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到93%以上,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6名,全市各级体育社会组织达到150个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以上。

二、主要任务

(一)促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新跨越。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国办发〔2020〕36号)精神,制定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以湖北省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建设为契机,完善市、县、镇、村四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同步推动公共健身设施建设,促进荆门健身场地设施提质增量,实现体育公共资源均衡化、均等化发展。到2025年,完成东宝区圣境山体育公园、掇刀区文体中心、漳河新区全民健身中心、沙洋县游泳馆、钟祥市奥林匹克运动公园、京山市网球小镇、屈家岭管理区体育综合体等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各县(市、区)基本实现“一场两馆”建设目标。

落实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公众开放政策,加强对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开放工作的评估督导。加快推进符合条件的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馆设施有序向公众开放,提高现有场馆综合利用率。通过发放体育消费券等方式,支持商业性体育场馆、民建民营体育场馆实现公益性开放。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运营和维护管理,确保安全使用。

(二)掀起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新热潮。

以齐抓共管、分类指导、百花齐放为导向,以“崇尚人人体育、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推广群众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健身走(跑)、骑行、登山、羽毛球、网球、游泳、广场舞等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培育航空运动、低空运动(滑翔)、汽车运动等时尚休闲运动。普及冰雪运动知识,探索开展冰雪群众赛事活动。

构建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组织举办市、县两级赛事活动,市级每四年举办1次综合性运动会、每两年举办1次老年人综合性体育健身大会、每年举办1次社区运动会,各县(市、区)每年举办(承办)有一定规模的赛事活动12场次以上。积极推动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向农村(社区)延伸,向企事业单位和重点人群拓展。围绕“一县一品”目标定位,深度整合串联自然人文资源,因时因地挖掘发展各地优势项目。办好爱飞客飞行大会、圣境山滑翔伞系列赛、环漳河自行车挑战赛、沙洋马拉松、中国(京山)网球节等精品赛事。

(三)激发全民健身社会组织新活力。

加强体育社会组织扶持培育和服务管理,充分发挥体育社会组织在全民健身中的主力军作用,到2025年,各县(市、区)均建立健全体育总会组织,并向乡镇(街道)延伸,逐步推进实体化运行。引导扶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社区体育俱乐部建设,支持企事业单位及各行业建立体育健身组织,组建代表队或健身团队。鼓励全民健身组织下沉到行政村(社区),积极参与承办基层全民健身赛事活动。

加大政府购买体育社会组织服务力度,健全公开透明规范的公共体育服务购买长效机制。建立体育社会组织等级评定机制,培育一批立足基层、服务百姓的示范性体育社会组织,充分发挥体育社会组织在全民健身活动和参与体育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四)提升全民健身指导服务新成效。

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每年举办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不断壮大全民健身指导和志愿服务队伍。鼓励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广泛参加健身科普活动,促进科学健身知识、方法的研究和普及,为全民健身活动提供场地设施、技术指导、活动组织一体化服务。强化社会体育指导员专项技能和业务知识培训,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进科学健身讲座、健身技能培训、赛事活动组织等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普及推广健康理念、健身方法、运动技能等知识。

建立健全国民体质监测常态化工作机制,推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活动常态化。在有条件的场馆、医院或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运动康复门诊,开展技能传授、运动处方等科学化健身指导,加强运动干预,推动市民运动健康关口前移。

(五)推动全民健身融合发展新实践。

深化体育与教育融合,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坚持“教会、勤练、常赛”,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引导学生树牢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理念,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促进体育与商业融合,以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探索全民健身促进体育消费的创新性举措,扩大健身消费券发放规模。推进体育与旅游融合,充分发挥各县(市、区)资源优势,打造屈家岭射箭“一箭钟情”、京山网球“一网情深”、沙洋马拉松“一马当先”、东宝圣境山滑翔伞“一伞浪漫”、漳河爱飞客“一飞冲天”等体育旅游品牌。加强体育与卫生融合,积极推广“运动是良医”理念,持续推动“323”攻坚行动,依托社区运动会平台,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

(六)打造全民健身文化新名片。

扎实推进体育强市、健康荆门建设,深入挖掘体育的多元价值,推动体育文化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深入挖掘各县(市、区)“一县一品”休闲运动项目文化内涵,支持建设网球、航空运动、射击射箭、滑翔运动、马拉松等博物馆或项目文化展示中心。鼓励各县(市、区)依托“一县一品”和品牌健身系列活动,开展项目文化展示、交流活动。

健全全民健身宣传长效机制,依托政务网站、新闻媒体等平台开辟健身专栏,普及健身知识,宣传具有荆门特色的体育影视、体育摄影、体育美术、体育音乐、体育出版物等精品佳作,讲好全民健身故事,树立全民健身榜样,传播社会正能量,发挥体育文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重点工程

(一)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工程。

落实国家“十四五”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要求,加快推进“一场两馆”建设,确保各县(市、区)建有公共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乡镇(街道)建有运动健身中心,村(中心村)建有文体广场。在新城区,大力建设体育中心(文体中心)、体育公园、体育广场、健身步道、户外运动中心等健身设施。在老城区,积极改造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建设一批中小规模健身型体育综合体;充分利用空置场所“金边银角”,建设小型、简易、便民的群众体育设施。鼓励支持各县(市、区)发挥比较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建设一批体育公园、健身绿道和水上运动、航空运动、攀岩运动、汽车运动等户外运动基地。

(二)实施全民健身赛事品牌提升工程。

各县(市、区)要结合自身优势和潜能,打造至少1个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沙洋县重点举办“江汉运河马拉松”,发展游泳、桨板、皮划艇、垂钓等水上运动,打造水上运动之乡品牌;京山市重点举办中国(京山)网球节、中国(京山)绿林网球·英雄会国家级业余赛事,擦亮“中国网球之乡”名片;钟祥市重点举办U系列足球赛和业余足球联赛,做强足球特色项目;东宝区重点举办滑翔伞系列赛事活动,发展滑翔、登山、越野、露营等山地户外运动,打造全国滑翔伞运动基地;荆门高新区·掇刀区重点依托广泛的武术运动群众基础和优质武术培训机构,打造武术特色小镇;漳河新区重点举办爱飞客飞行大会、国际跳伞锦标赛等航空运动赛事活动,打造大美漳河·飞行圣地品牌;屈家岭管理区重点举办全国传统弓射箭比赛,发展射箭运动。

(三)实施重点人群健身活动培育工程。

提高全民参与度,促进重点人群体育健身,推进全民健康。发挥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农民体协等组织作用,推动青少年、妇女、残疾人、农民、老年人、少数民族人员等重点人群参与健身活动。以各类体育协会为支撑,开展以“生活第五级·运动时刻”为主题的系列赛事活动,引导人民群众从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向体育健身高品质生活迈进。以干部职工为先导,办好以“第三空间·跃动荆门”为主题的干部职工赛事活动,引导干部职工从家庭、单位走向运动场。以老年人群体为示范,组织开展以“夕阳红”为主题的老年人体育节等活动,引导老年人老有所乐,促进老年人健康长寿。以广大农民为重点,举办以“垄上行”为主题的农民趣味运动会等系列赛事活动,丰富广大农民体育文化生活。以青少年学生为重点,举行以“阳光快乐”为主题的“启明星”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外体育活动。以残疾人为重点,推广以“康复健身”为主题的健身与康复运动,鼓励残疾人走出家门,主动参加各种有利于身心康复的体育活动,促进残疾人锻炼康复。

(四)实施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工程。

推进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将1-2个县(市、区)培育成为省级体育消费试点城市,辐射和带动全市体育消费提档升级。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全民健身服务业,培育以俱乐部为主体的体育健身组织,形成结构合理、形式多样、满足消费者多元需求的体育健身休闲市场;鼓励商业性体育健身场所在非高峰时段向市民低价开放;积极推进体育培训业发展,着力扶持一批有资质、重信誉、讲品牌的体育培训机构。鼓励社会力量创办各类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广泛开展体育夏(冬)令营及课余培训活动。引导社会资本投资运动休闲产业,支持发展以体育运动休闲为服务内容的俱乐部。积极扶持体育类社团发展壮大,充分发挥社团桥梁纽带作用,引导市民扩大体育运动休闲消费。

(五)实施全民健身信息化改造工程。

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以及人工智能、AR、VR等技术,推动荆门智慧体育建设,提升全民健身智慧化、科学化水平。大力推进现代科学技术在体育公共资源配置、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体育装备制造、体育服务产品开发与创新等领域运用的广度与深度。加大智慧体育公园、智慧健身步道、二代室外智能健身器材、智慧体育场馆建设与改造,提升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智慧化水平。探索符合荆门实际的智慧体育场馆实现方式,到2025年,新建体育场馆智慧化率达到100%,老场馆智慧化改造率达到50%。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各县(市、区)要结合本通知要求,制定本地《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 年)》,对各年度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于2025年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市文旅局要会同市财政、教育、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制定配套措施,加强督促指导,形成推动全民健身各项任务落实的整体合力。

(二)加强经费保障。各地要将全民健身工作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和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并逐年增加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投入。对体育彩票公益金,每年要按照规定比例列支用于全民健身事业。在体育场馆设施运营、公益健身服务体系、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等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全民健身事业。

(三)加强安全保障。加强体育场馆、健身设施安全监管,在公共体育场馆配置急救设备,确保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开放服务达到防疫、应急、疏散、产品质量和消防安全标准。建立健全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分级管控体系,落实赛事活动主办方、承办方及地方体育主管部门管控责任。坚持防控为先、动态调整,统筹做好赛事活动举办和疫情防控工作。

来源:湖北体育

编辑:菲菲

审核:周舟

编辑:菲菲

审核:周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