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回声 总书记两会上关心的10件民生“小事” | “努力让水更清、景更美” ——探访内蒙古自治区乌梁素海生态综合治理

“乌梁素海我作过多次批示。现在看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还要久久为功。”

——2021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乌梁素海景色。通拉嘎 摄

二月,乌梁素海的冰面还没有消融。然而,春风已经越过乌拉山,送来了鸿雁的一声声啼鸣。冰面上,金黄色的芦苇随风摇曳,婆娑作响,像是在召唤远方的鸟儿。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主任龚明珠告诉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乌梁素海治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内蒙古精心实施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国家试点工程,湖心断面水质已从过去的劣五类提升至四类,来此安家落户、繁衍生息的鸟类重新多了起来。”

“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想要治污,必须从源头抓起”

乌梁素海在哪里?打开地图,黄河“几”字形顶部便能找到它。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是由黄河改道而形成的河迹湖,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也是地球上同一纬度最大的湿地。

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着功能作用的重要性。它是绿色的屏障,能抵御西边乌兰布和沙漠的风沙;它是生命的源泉,东边的阴山、北边的乌拉特草原,都得益于它的滋润,生机盎然。因此,乌梁素海一直有“塞外明珠”“塞上都江堰”的美誉。

可是,前些年,乌梁素海“生病了”。52岁的张美霞,土生土长的乌拉特前旗人,对湖的变化印象深刻:“小时候,人在船中坐,鱼在水中游,乌梁素海清澈见底。不知从哪天起,黄藻越来越多,大片大片的水域被覆盖,散发出浓浓的腥臭味,隔着几百米都能闻到。”

鱼少了,鸟少了,“塞外明珠”失去了光彩,生态治理迫在眉睫。

习近平总书记对此十分牵挂,2018年以来,每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都对乌梁素海生态治理提出明确要求。

“我们坚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领悟到生态环境治理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2月16日上午,巴彦淖尔市副市长赵巍峰拿出一张内蒙古河套灌区现状图,一边比划一边介绍。

他揪起图纸的左下角,说明当地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形地势;指着图纸上红绿相间的条纹图,介绍乌梁素海的水流走向……“看到这些,你就能懂,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想要治污,必须从源头抓起”。

紧接着,赵巍峰拿出一张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图,上面可以清晰看见,在乌梁素海流域上游,高标准推进乌兰布和沙漠治理,减少泥沙流入黄河;在城市建成区和工业园区,加快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建设;在湖区及周边,开展乌拉山受损山体修复和乌拉特草原生态恢复……

近几年,当地积极给乌梁素海找“病灶”、开“药方”,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比如,针对生活工业污水排放的“点源”污染,关停重污染工厂,同时改造升级污水处理厂,保证所有工业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只有达标后才能排放。

针对农业灌溉用水的“面源”污染,广泛开展“四控两化”行动(控肥、控药、控膜、控水和畜禽粪污资源化、秸秆资源化),降低农业面源污染负荷。

针对芦苇水草和底泥淤积的“内源”污染,在清淤和芦苇收割利用的基础上,采取生态补水、建设网格水道等措施,改善水动力条件,让部分死水流动起来,提升湖区生态系统的净化功能。

实践越深入、成效越明显,信念越坚定、信心越充足。乌梁素海生态保护中心、当地渔业管理公司的干部群众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要想重新擦亮乌梁素海这颗“明珠”,必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定不移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之路。

“再过些日子,这里的鸟更多、鱼更欢”

乌梁素海生态治理的深入推进,既带来了水质的提升,还带来了当地干部群众环保意识的提高。

走进农牧民刘秀珍的家中,只见到处摆满了盆栽、鲜花,家里生机盎然。这几年,她主动调整种植结构,家中80亩土地由种玉米改成了种小麦,并且坚持不用化肥、不覆膜,只用畜禽粪便,人工拔草。她说:“农田是自家的,但空气是共用的。谁想闻臭味?谁不想自己的家园变得美丽?”据刘秀珍介绍,她家的小麦加工面粉还成功申请了绿色食品标志,每年增收4万多元。

这种思想观念、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为乌梁素海的生态治理注入了持久的动力。以芦苇为例,以前是任凭腐烂在水里、囤积在仓库里,如今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引导下,它成了宝贝。

张美霞,以前是渔民,现在响应号召上了岸,有了一份新工作——芦苇编织,“编一天赚150元。每年4到10月,芦苇生长旺盛,也是最忙的时候。编织的箩筐、帘子都很畅销”。

曹松林,以前外出务工,现在返乡创业,兴建了3个总面积1400平方米的木耳大棚,“我们将芦苇粉碎后做成菌棒,发展木耳产业,一年利润10万元左右”。

连军强,怀着对乌梁素海的浓浓情结,决心发展芦苇画工艺,“乌梁素海的生态变好了,我们也希望顺势而为,打响芦苇画的品牌”。

……

芦苇变废为宝,既优化了生态、净化了环境,又激发了活力、改善了生活。如今,垃圾不再乱扔了,污水不再乱排了,当地百姓正在以实际行动自发呵护着美丽的乌梁素海。

夕阳西下,乌梁素海格外美丽。在入黄口处,乌毛计水质自动监测站每4小时采一次水,常年监测水质变化。当地这样的监测点共有38处。“哪里的监测数据有异常,我们就及时追踪到哪里,精准施治,努力让水更清、景更美。”监测站维护人员张晋伟说。

巴彦淖尔市市长王志平表示,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快推进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国家试点工程建设,高标准实施《“十四五”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规划》,久久为功,笃行不怠,推动乌梁素海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芦苇荡漾,鸿雁飞翔。此刻,鸟类摄影爱好者马海明扛起他的相机,驾着破冰艇驶向乌梁素海的深处。他平静地说:“再过些日子,这里的鸟更多、鱼更欢,拍出来的照片会更美更精彩。”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责编: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