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新湖南客户端发文《挽刘思齐同志》。
文章信息显示,2022年1月7日凌晨1时47分,刘思齐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刘思齐,又名刘松林,1930年3月2日出生于上海,毛岸英的妻子,刘谦初烈士和张文秋的女儿。刘思齐的母亲张文秋是毛泽东的革命战友,1927年,在武汉召开的中共第五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见到张文秋,说:如果你生了女儿,我们就要“结亲家”。
新中国成立后,毛岸英在北京机器总厂任党支部副书记。1949年10月15日与刘思齐结婚。朝鲜战争爆发后,毛岸英参加志愿军,1950年11月25日不幸牺牲于朝鲜。
刘思齐在朝鲜为毛岸英扫墓
据《人民论坛》报道,新中国刚成立,毛岸英和刘思齐结婚,毛泽东力改旧习,喜事简办,将自己1945年重庆谈判时穿的大衣作为礼物送给新人,并风趣地说:你们结婚了,我很高兴。可我又没有什么东西送给你们。这件大衣送给你们俩,略表我的心意。以后岸英白天穿,晚上你们俩盖,也算我送了礼物给思齐了。
资料图 毛泽东与毛岸英(右二)、刘思齐(右一)
刚结婚不久,毛岸英就参加了抗美援朝作战,不幸牺牲。后来,为了儿媳刘思齐寄托对毛岸英的思念,毛泽东让刘思齐和她的妹妹到朝鲜去给毛岸英扫墓。这次的一切生活费用完全由毛泽东自己负担,用他的稿费开支。
刘思齐谈毛岸英牺牲视频 来源:凤凰视频
新湖南客户端文章《张文秋:石门媳妇、毛泽东的“双儿女亲家”》介绍了毛岸英与刘思齐的婚姻。
据介绍,毛岸英的妻子刘思齐,与毛岸英弟弟毛岸青的妻子邵华,是同母异父的姐妹。姐妹俩共同的母亲张文秋,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曾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多年,是一位老革命家。张文秋在革命生涯中经历了失去两任丈夫的痛苦和两次入狱的磨难,但她始终对理想忠贞不渝。她的两个女儿嫁给了毛泽东的两个儿子,因此她是毛泽东的“双儿女亲家”。
图|刘思齐与妹妹邵华
刘思齐的父亲刘谦初,早年是毛泽东的战友。1931年,刘谦初担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时,因被叛徒告密,与妻子张文秋一起被敌人逮捕入狱。当年4月5日,刘谦初遭军阀韩复榘枪杀。临刑前,他唯一的遗言是对张文秋说:“你怀的孩子,我再也见不到了。不过,今后你们不论流落到哪里,都要思念齐鲁这片热土,因此孩子出生后,就取名‘思齐’好了。”
1938年春节,毛泽东在延安观看话剧《弃儿》。当他知悉扮演小主角的女孩,便是刘谦初的女儿时,郑重其事地交代说:“思齐是烈士的后代,我们都有责任好好培养她。”接着他抱起思齐说:“我做你的干爸爸,你做我的干女儿,就这样一言为定了。”
1948年5月,毛岸英与刘思齐在平山县西柏坡村确立了恋爱关系,1949年10月15日,毛岸英和刘思齐的婚礼在中南海菊香书屋的西房里举行。
毛岸英和刘思齐合影
1950年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牺牲后,毛泽东更加关怀刘思齐,为了尽快减轻她沉痛的心情,改换一下环境,同意她赴苏留学。毛泽东对刘思齐一直有信必复,抬头不是称“亲爱的大女儿”,就是“思齐儿”。
毛主席和儿子毛岸青,儿媳刘思齐一起
在毛泽东的敦促下,刘思齐于1962年初,与空军学院教师杨茂之重建了家庭。毛泽东还亲手书写了“贺匾”: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图|刘思齐一家合影 张文秋(中) 刘思齐(右) 邵华(左) 张少林(前)
刘思齐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曾谈到了再婚一事。
毛泽东原大儿媳刘思齐女士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我眼中的毛泽东”为题与网友交流。
她说,岸英牺牲以后,我一直没有考虑个人问题,并不是因为舍不得主席的家里地位,而是我走不出对岸英的感情。每次想到他的牺牲,都非常痛心,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再去谈恋爱,怎么再去想组织家庭?
图|毛泽东 毛岸英 刘思齐 李讷
刘思齐说,毛主席总觉得我要一天不结婚,他好像就总有一个未了的事情没办。他的关心并不带有任何的压力,主席曾写信告诉我,要考虑自己的生活,不要固执了,应该考虑要重组家庭了,这就是催我结婚。
图|毛岸英 刘思齐
刘思齐后来改名刘松林,但人们还是习惯叫她“思齐”。
(视频)刘思齐:我的爱人毛岸英
半个世纪的儿女故乡情,曾经回京山二次
自从参加革命后,张文秋离开家乡京山已经有半个多世纪没有回过一次老家,但她心里时刻不忘故乡情。
1984年1月,80岁高龄的张文秋和女儿刘松林(刘思齐)、邵华及女婿毛岸青等一行回到了湖北京山县,她们到孙桥镇青树岭看望了故里的父老乡亲。张文秋还特意率毛岸青、邵华和刘松林,在京山县城的尖峰山上栽植了两棵常青柏树。
1984年1月,毛主席的双儿女亲家张文秋,带着大女儿刘思齐(刘松林)、二女儿邵华、二女婿毛岸青等回到了阔别数十年的京山故乡,大家一起在京山烈士公园合影。
京山县对家乡出了这样一位著名革命家十分重视。1995年10月22日,应京山县委、县政府的邀请,92岁高龄的张文秋老人特意委托二女儿邵华、三女儿张少林以及邵华与毛岸青之子毛新宇,专程从北京赶来京山出席“张文秋革命事迹展览会”开幕式。邵华将军十分高兴地告诉县里的领导,尽管母亲已是92岁的高龄,但精力仍很充沛,自己亲手撰写回忆录,每天工作时间长达七八个小时。
1995年10月24日,毛岸青、张文秋、刘思齐(左一)、邵华在京山空山洞(程义浩 提供资料)
1995年10月23日上午,邵华和张少林一行参加了“张文秋革命事迹展”开幕式。然后,她们又冒着蒙蒙秋雨前往京山县烈士陵园,来到革命烈士张振甲(张文秋胞弟)的墓前敬献了花圈。当日下午,她们又到京山县印刷厂进行了参观。随后,她们到孙桥镇青树岭张家湾探访了当地干部群众,并到张文秋的母亲孔关兰的墓前敬献了花圈。
2001.6刘思齐在北京接受湖北和京山媒体采访,并为京山题词(程义浩 提供资料)
2001.6刘思齐在北京接受湖北和京山媒体采访,并为京山题词(程义浩 提供资料)
10月24日清晨,天似乎很通人情地放晴了,阳光灿烂,天高气爽。邵华和张少林一行登上京山县尖峰山电视差转台参观。11年前第一次来京山时栽下的两棵长青树已长得粗壮高大,郁郁葱葱,充满蓬勃向上的活力。在尖峰山上,邵华一行细心地为两棵翠柏培土培蔸。
邵华将军还向故乡领导介绍了张文秋老人写回忆录的事情。张老已经写出了38万字的初稿,还准备继续再写。
2006年,刘思齐在母亲张文秋陵园祭奠
几年来,张文秋不仅带着毛岸青、邵华和毛新宇到京山看望家乡人民,而且带他们到宜昌参观了葛洲坝工程,并曾两次到新疆悼念毛泽民、陈潭秋、陈振亚等先烈,还再次到韶山参观了毛泽东故居。张文秋老人的诗,道出了她不忘为党提供史料和为党的事业撰写回忆录的心声:“南北参观今古迹,东西一览好河山。重游战地怀亡友,再绕战史写长篇。”
位于京山烈士公园的张文秋老人雕像
张文秋老人70多年的革命生涯,极其丰富的革命经历,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奋斗不息、壮心不已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毛泽东的孙子毛新宇。毛新宇在读初中的时候就写过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爱我的姥姥――张文秋。
来源:新京山综合央视新闻客户端 人民网《人民论坛》 新湖南客户端 凤凰视频 一品京山等
编辑:杨帆
审核:张瑞华
三审:黄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