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湖中学旧址
凤湖中学旧址位于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龙山所村。它于2002年12月被慈溪市委、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41年4月,日军侵占浙东,国民党守军一战即溃,镇海、鄞县、奉化、慈溪、余姚等地相继沦陷,大部分中学解散或内迁。没有内迁的部分中学被强制进行奴化教育,许多青年因不愿接受奴化教育而失学。
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中共慈镇县工委决定创办一所中学,以提高青少年的政治、文化水平,吸引他们参加抗日救国斗争。于是,实际上被我地下党控制的国民党“镇海县江北办事处”和龙山区署,发动辖区内的乡镇长和地方士绅,在敌我力量的缓冲地带——龙山所,设立了一所初级中学。学校因当地的凤浦湖被定名为“私立凤湖中学”。
凤湖中学于1942年秋季开学,它是我党在敌后斗争的环境中动员知识青年投身抗日民主运动的一种尝试。慈镇县工委选派的李健民(共产党员)、陈文舟(中共秘密系统党员)分别负责教务与总务。后来,凤湖中学还成立了党支部,由李健民担任书记。
经过第一学期的努力,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有进步倾向的教师向党靠拢,办学方针也顺利地推行开来。第二学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时期,凤湖中学着重安排全面系统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教材大多由教师自己编写。上语文课时,教师们注重结合形势,选用《时事简讯》(浙东区党委主办)里的文章和社论。历史课的教材是社会发展简史、中国近代革命史。地理课则讲述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苏德战场动态等。音乐课重点教唱抗日歌曲。同时,学校还经常举行时事报告会,结合实际分析国民党统治区和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抗日态势。
凤湖中学的语文教材选用《时事简讯》里的文章和社论
凤湖中学在周一到周五的晚上或周末组织学生到群众中去,利用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说唱、活报剧、小调等,展开宣传活动。为配合我军自制手榴弹的需要,凤湖中学发动学生收集、捐献废铜烂铁。女同学们参加龙山区妇女会的活动,利用业余时间争做劳军鞋。这些活动,使凤湖中学名声大振。第三学期,凤湖中学的学生人数迅速增加到170人。
凤湖中学组织的抗日宣传等活动越来越频繁,这引起了彼时伪军镇北保安团姚华康部的注意。1943年10月25日上午,姚华康带伪军包围凤湖中学,进入校内,进行大搜查。在没有搜出学校私通三五支队的证据后,姚华康气急败坏地限令学校在3天内迁到伪军据点澥浦去。
伪军撤走后,李健民即去中共慈镇县委汇报。中共慈镇县委根据战时形势,决定西迁,组织师生展开反“迫迁”斗争。校内师生根据自愿原则,挑选年龄稍大的20多人参加流动训练班。训练班采用半军事化形式,学习内容由以文化为主转为以政治思想为主。12月下旬,因敌伪军将展开“扫荡”、天气已经寒冷、流动生活有困难,凤湖中学停办。
凤湖中学虽只存续短短一年零两个月,却是一个革命的熔炉,也是一个撒播种子的苗圃,为浙东抗日事业培养和输送了一批干部,光荣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
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编辑:杜莉
审核:张瑞华
三审:郑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