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剪刀、一堆报刊、一瓶浆糊、一副眼镜……这是家住上海市金山区石化街道滨海四村的老党员何福良每天的“生活必需品”。1995年,何福良开始收藏报刊,并将有关中国共产党的史料、新闻、大小会议等材料收集、整理、归纳制作成剪报。目前,制作的剪报已达百余册。
26年的坚持——制作剪报
今年86岁的何福良20岁就加入中国共产党,至今已有66年党龄。退休前,他在金山县担任卫生防疫站站长,从事了一辈子的医务工作。退休后的他为撰写家族史和自己的成长史,将收藏的部分学习和会议资料等汇总成册,供后辈翻阅。从“无心”到“有心”、从“有心”到“精心”,何福良坚持了26年。
当我们走进何老家里,一阵阵书香油墨味袭来。他老伴自豪地说:“老何这人除了爱好看书、看报外,没有其他爱好。”20多年来,他的卧室、书房堆满了从各处收集来的资料。每天他总要花上大量时间阅读、研究、整理。从中共一大至十九大的相关新闻报道和党的历次重要会议等资料,都是他的珍藏。
在所有收藏的史料中,最令人瞩目的是一本党的十三大修订后的党章手抄本,何福良花了好几天才完成。说起这本手抄本的来历,何老仍记忆犹新:“从一大到十九大有关的党章资料我都珍藏着,唯独十三大的缺失了,我就原原本本地将他们抄下来,把它们收藏好。它记载的是当下,传承的是历史,缺一不可。”
为了能更好地收集资料,何福良每年都自费订阅各类报刊,按照不同的主题和内容,将收集的资料分门别类地整理,并仔细地记录好日期,做好封面和封底,在居委会的帮助下装订成册。从《毛泽东窑洞里的会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用奉献书写璀璨人生》到今年的《党史上的第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何福良这些大小、厚度各异的剪报详细记录展示着祖国往昔的峥嵘岁月与社会的沧桑巨变。
送给小辈的“红包”——一本党章
“他不仅对自己很严格,对小辈们也是如此。家里的小辈们都会收到父亲送的一本党章。”何福良的儿子打趣道。
何福良的父亲在他四岁时被日军杀害,母亲带着他四处逃难,辛苦拉扯长大。成年后的他深知只有坚定不移跟党走、听党话,人民才能过上好日子。厚厚的一叠个人奖状记载着何福良为共产主义事业发展所付出的满腔热忱和艰苦奋斗。
“如今年轻的一代没有吃过打仗的苦,没有经历过自然灾害时吃不饱穿不暖的困境,就怕年轻人忘记幸福的来之不易。我想在有生之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年轻一辈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提起为什么要坚持不懈地做剪报,何福良滔滔不绝。
如今,他的孩子们在他的教导下纷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孙子也成为了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精神需要传承,信念始终坚定。“我时常告诫小辈们,年轻人必须要认真学习党的历史,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入党初心,多为人民作贡献,多做好事,扛起身上的重担,对标先进,才能扬帆起航。”何福良语重心长地说道。
建党百年的“礼物”——百册剪报
近日,何福良又把新完成的近百册党史学习剪报送到居委会。为了尽快完成这些剪报,何福良起早贪黑地坚持做,这可让老伴既心疼又埋怨,曾多次偷偷藏起剪报本,却总因何老发火不得不拿出来。何福良笑着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许多新思想、新提法、新举措,作为一名老党员,看了很是激动。我将他们收集起来,作为礼物送给党总支,方便党员们翻阅。”
居民区党总支收到这份沉甸甸的“礼物”后,立即组织支部党员们一起开展学习,何福良为大家讲解每一份剪报的由来、每一份史料的意义,让大家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发展历程,引导年轻党员们继承新时代使命,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听说居委会有很多党史剪报,我就来了。看了以后深受启发,非常感动。何福良同志作为一名高龄党员,坚持收集党史资料装订成册,免费赠予我们阅读,这种精神难能可贵,值得我们学习。”居民区的党员们连连称赞。
对党和祖国的爱,已经深入何福良的骨髓。“做剪报虽然很繁杂,花精力,手脚也不灵活,但只要身体允许,我会坚持不断收集整理各种资料,给小辈们留一点精神财富。”
来源:上海学习平台
编辑:杜莉
审核:张瑞华
三审:黄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