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初召开的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要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的部署,坚持内容供给和基础建设并重,稳步提高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在公共服务上提质升级,更好服务广大人民群众。2021年,广播电视行业将加快实施重点惠民工程,补齐欠发达地区公共服务短板;对接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农村地区公共服务整体提升水平;加强标准化建设,完善公共服务长效机制。这为在新发展阶段创新实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惠民工程、加快实现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提质升级,确定了坐标、指明了方向。
一、近年来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提质升级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1.策划实施了一批新的惠民工程项目
第一是实施老少边穷地区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工程。广电总局与应急管理部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发挥应急广播在应急管理中作用的意见》。目前,全国已建成6个应急广播省级平台,1326个县级平台,部署终端137万个。拓展了应急广播功能,满足了应急信息发布、疫情防控、防灾减灾、社会治理等多层次应急工作需要。四川省在全国率先试点建成省本级应急广播平台,全省88个贫困县应急广播播控平台全面建设完成,实现了应急广播省市县乡村五级贯通。全国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出台后,应急广播已从试点工作上升为全行业战略。
第二是实施智慧广电固边工程。2020年,广电总局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论证、统筹推进,针对边疆一线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策划实施智慧广电固边工程,提升边疆广播电视综合服务能力,合力强边固防,维护边疆和谐稳定和意识形态安全。相关省区认真研究落实,拿出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举措,为推动广播电视在边境地区智能化、数字化、一体化发展,形成与城市农村牧区全面协同覆盖的公共服务体系,进行了积极探索。内蒙古自治区出台了智慧广电固边工程专项规划,明确了实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精品工程、推进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强边固防工作要点、加快由“看电视”向“用电视”服务转变、强化网络安全建设、创新“智慧广电”示范项目等六大重点内容。到2020年6月,全区固边工程完成投资7.64亿元,补齐了边境地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覆盖短板、供给短板、服务短板,有效提升了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
第三是实施贫困地区广播电视制播能力建设。广电总局积极争取应急广播体系建设财政资金补助范围从深度贫困县扩大到老少边穷地区,进一步完善国家应急广播调度控制平台。2020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播电视局公示了中央财政补助的15个深度贫困县应急广播体系建设项目。2020年3月,陕西省清涧县下达了中央补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县级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专项资金715万元,专项用于深度贫困县应急广播体系建设设备购置。
2.针对广大基层和农村,策划实施了智慧广电乡村工程。
在智慧广电乡村工程实施方面,在实现户户通基础上,完善覆盖政策,调整优化惠民工程项目实施和运维,通过有线、无线、卫星三种覆盖方式,实现智能协同覆盖,向人人通、移动通、端端通、优质通的目标发展。各省(区市)按照整体规划、试点先行、分步实施原则,提升有线电视网络承载能力,升级改造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系统,优化增加播出终端、可视化监控设备等,对接对农广播节目资源,丰富综合广播服务,保障应急广播服务,构建智慧乡村服务,推动疫情防控常态化宣传引导;完善村级智慧播控平台,优化网络配置,对接新时代实践文明中心平台、县级融媒体中心平台及省市县三级应急广播平台等,建成上下贯通、可管可控的农村数字IP云广播体系;创新运维机制,发挥县(区)运维管理主力军作用,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安全播出责任制,多渠道加强资金配套,确保系统优质通、长期通。
在应急广播播控平台建设方面,乡村“大喇叭”更是发挥了大作用、作出了大贡献。各市县利用乡村应急广播和村村响广播,全天候、全时段、全方位滚动播报,将自然灾害、疫情防控等相关信息、知识和动态及时传递到千家万户、田间地头,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3.努力打通点、线、面,推进试点示范,把标准化建设摆到突出位置。
在推动直接面向群众的服务机构标准化管理方面,广电总局完善了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行业标准规范,细化了地方实施标准。
在推进试点示范方面,2020年7月,根据报送的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方案,广电总局正式批复同意在浙江、四川、云南三省启动标准化试点工作,指导相关省局坚持因地制宜,注重探索创新,以完善直接面向群众的服务网络为重点,在设备设施、从业人员、服务管理、行为规范等方面制定具体实施标准,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在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二、补短板、强基层、重长效,加快实现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1.提高政治判断力,进一步实施重点惠民工程,尽快补齐欠发达地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短板。
2021年,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入新发展阶段,也是广电行业补齐欠发达地区公共服务短板、实现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新跨越的关键时期。
第一是突出重点,规划、启动、实施好智慧广电固边工程、三区三州市级广电融合工程等,做好广播电视网络和平台建设,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能力不高问题,让公共服务有一个质的提升。
第二是要继续实施老少边穷地区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工程,加快基层应急广播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鼓励多方力量积极参与,不断扩大应急广播覆盖面,着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和巩固脱贫成果,解决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存在短板问题。
第三是要进一步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治疆方略,做好广播电视对口援藏援疆工作,着力深化改革创新,解决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动力活力不足问题。
2.提高政治领悟力,对接乡村建设行动,进一步推进农村地区公共服务整体提升水平。
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完善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我们要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做好规划设计,抓紧推进落实。
第一是要加快实施智慧广电乡村工程,建设智慧化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广播电视从户户通向人人通、移动通、终端通升级,努力让城乡群众一体享有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
第二是要坚持内容供给和基础建设并重,探索建立本地服务平台,优化节目内容资源配置,增加县级广播电视机构和融媒体中心节目内容资源总量供给,推动优质资源向基层下沉、向乡村覆盖,同时,继续推进直播卫星平台高清节目同播工作,加快高清节目进村入户。
第三是要落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国家战略,继续实施好智慧广电专项帮扶行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获得感。
3.提高政治执行力,加强标准化建设,构建全媒体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长效机制。
加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必须完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项目、技术标准、工程规范和管理制度,推动广播电视公共服务逐步进入法制化约束、标准化推进、规范化运行轨道。
第一,要根据国家、行业的宏观政策和指导,因地制宜形成统筹协调、上下衔接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标准化政策体系和理论体系,建立健全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体系,完善基层公共服务运行维护保障体系。
第二,要在扩大试点规模中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将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与政府职能转变、智慧广电建设、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制定标准、实施标准、监督标准三个环节,不断推进标准的规范和实施,把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持续推向深入。同时,加强标准动态调整研究,加强绩效评估和管理,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综合效益。
第三,要把全媒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广播电视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构建智慧型全媒体公共服务生态系统,包括全媒体公共服务技术体系、服务对象体系、产品与服务体系、业态体系、体制机制等。
(执笔:刘继生)
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编辑:郑芸
二审:杜莉
三审:郑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