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加快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建设美丽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都要求我们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绿色转型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石。绿色发展方式倡导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节能、降耗、减污为目标,以管理和技术为手段,实施生产全过程污染控制,使污染物的产生量最少化,并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绿色生活方式追求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包括文明意识、思维习惯、消费方式、消费结构的绿色化。二者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供给侧与需求侧、生产端与消费端的有机整体。

绿色转型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由之路。优美的生态环境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社会结构、消费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都将发生深刻变化,生态环境在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权重不断提高。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人民群众对更加优美的生态环境的期盼日益强烈和迫切。这要求我们,“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要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大力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让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绿色转型是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共进的现实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走出一条经济增长与环境改善的双赢之路。但也要看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依然突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面对生态环境制约,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绿色转型,这是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共进的现实路径。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只有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走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可循环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平衡发展需求和资源环境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绿色转型是实现生产生活方式全面深刻变革的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全过程地融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各个层面,形成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

转变观念,以绿色理念推动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变革。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积极培育生态文化,让绿色生活成为公众自觉行为。增强全社会绿色消费意识,促进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引导公众自觉抵制过度消费、跟风消费、攀比消费,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在衣、食、住、行、游等各个领域向绿色化转变。

转变方式,以绿色消费倒逼生产方式绿色转型。生活方式绿色化是生产方式绿色化的动力和归宿。加强科技创新引领,通过消费端和需求侧的变革带动生产方式转变,促进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扩大绿色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规范和统一绿色产品认证体系,加大政府绿色产品采购力度和范围,引导公众积极选购绿色产品。大幅度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有序推进煤改电、煤改气,实现清洁取暖。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构建企业和社会绿色供应链,推进绿色包装、绿色采购、绿色物流、绿色回收,大幅减少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转变思路,以全民共治助推形成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合力。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需要全民共同参与和躬身践行。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政府、企业、公众各尽其责,形成全社会推进绿色转型的强大合力。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培育发展环保社会组织和志愿团队,开展形式多样的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机关、绿色学校等创建活动,加快推进绿色出行和垃圾分类处置。开展绿色产品信息发布,建立查询平台,推广国家认证的环境标志产品、有机产品、绿色装饰材料等绿色产品。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健全举报、听证等制度,完善舆论和公众监督机制,构建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

(作者系河北省委党校教授)

来源:河北日报

编辑:郑芸

二审:杜莉

三审:郑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