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和研究“四史”的理论指引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史”的重要论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学习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全面阐述了学习“四史”的重大现实意义,全面分析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贡献和革命精神,科学评价了党的领袖人物的历史地位,对构建中共党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提出了要求和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史”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学好“四史”、做好“四史”的研究和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引。

深刻认识学习“四史”的重大现实意义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引用古人的话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多次要求党员干部要学好党史、国史。2020年1月8日,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似风华正茂。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总结中国共产党100年来的历史经验,对广大党员进行“四史”教育,使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永远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具有特别的作用和意义。

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我们要不断地向历史学习,汲取历史智慧,总结历史经验和历史规律,以回答和解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还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治国理政应该善于总结和学习历史经验,以历史为镜鉴。习近平总书记就善于在党的历史中总结提炼治国理政的思想和战略,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通过总结我们党历史经验,不断升华提炼出来的。

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历史不仅提供经验,还提供教训,可以使我们保持头脑清醒,吃一堑长一智,使我们不再重犯历史上曾经犯过的同类错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学好“四史”能够让我们在“历史性考试”中考出好成绩,能够让我们跳出“历史周期率”。今天,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一场新的历史性考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还有很多更难的历史性考试等着我们,要想考出好成绩,就要不断地向历史学习。

学习“四史”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要尊重历史事实、尊重历史规律,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历史是客观存在的,谁也不能任意选择、任意打扮和任意篡改。历史既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和规律性。我们不能随意丑化历史、糟蹋历史。否定了老祖宗就会从根本上否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对于历史虚无主义我们要敢于亮剑,坚决抵制和斗争。2016年10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把尊重和维护“四史”写进了党规党纪中。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让英雄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传扬,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绝不做亵渎祖先、亵渎经典、亵渎英雄的事情”。2018年4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以立法的形式规定“国家和人民永远尊崇、铭记英雄烈士为国家、人民和民族作出的牺牲和贡献”,“禁止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

全面评价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史”的重要论述有着强烈的历史感,具有宏阔的历史视野,坚持了一种大历史观。他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把它放到中国社会发展的大历史进程中考察,要向过去看,也要向未来看。向过去看,是要弄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向未来看,是要说清楚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的长焦镜头时而由远及近,时而由近及远,从中华文明5000多年、世界社会主义发展500年、中国近现代史180多年、中国共产党1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改革开放40多年的大视野大背景看待中国共产党,习近平总书记得出许多新观点新论断新判断,为“四史”评价提供了重要评判标准,为“四史”宣传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二部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对党的伟大历史贡献和伟大飞跃都作出深刻精辟的论述。这四处论述从不同的角度深刻总结党的历史,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关于党的历史贡献的体系化认识成果,大大深化了对党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的认识,开辟了认识党的历史贡献的新视野,体现了新时代我们党对自身历史发展规律性认识的拓展、深化和升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是近代历史上的一个鲜明界限。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谁能够带领人民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谁就能够成为决定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领导力量。历史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才有了正确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才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作出了三个“伟大历史贡献”,实现了三个“伟大飞跃”。第一个伟大历史贡献和伟大飞跃是,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第二个伟大历史贡献和伟大飞跃是,党团结带领人民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第三个伟大历史贡献和伟大飞跃是,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二部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中,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看作是一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史,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作出的历史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从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领导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角度深刻总结党的历史贡献。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的角度深刻总结党的历史贡献。习近平总书记从五四运动以来百年的历史来看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它是从4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从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从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100年实践中得来的,是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8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历史传承发展中得来的。

四篇讲话由于看待党的历史的角度不同,因而对于历史时期的断代划分点不同、对于伟大飞跃的表述不同,但它们之间并不矛盾,而是自洽的、一致的。这四篇讲话形成了党的历史贡献体系化认识的新成果,构成了一个全面认识党的历史贡献的科学体系。

学习伟人风范,弘扬革命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全面准确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晚年所犯的错误,指出:“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有其主观因素和个人责任,还在于复杂的国内国际的社会历史原因,应该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和分析。”“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尽管他们拥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斗争经验、卓越的领导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认识和行动可以不受时代条件限制。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把他们像神那样顶礼膜拜,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我们党对自己包括领袖人物的失误和错误历来采取郑重的态度,一是敢于承认,二是正确分析,三是坚决纠正,从而使失误和错误连同党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我们评价领袖人物历史功过的基本尺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遍布河北阜平和平山西柏坡、山东临沂、湖南湘西、福建古田、陕西延安和铜川照金、贵州遵义、江西井冈山和于都、安徽金寨、宁夏西吉、山西吕梁、上海、浙江嘉兴、甘肃高台、北京香山、河南信阳、吉林四平等革命老区和革命圣地,带领我们学习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明确肩负的重大责任,增强为实现党的初心和使命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族谱中的革命精神有专门的论述,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沂蒙精神、大别山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习近平同志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2005年6月在光明日报发表了《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一文,将“红船精神”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当选的中央政治局常委重访党的诞生地,他指出:“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让“红船精神”永放光芒。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伟大的长征精神,指出:“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对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的论述,都注重阐发这些宝贵的精神遗产所包含的伟大现实意义。

加强“四史”研究,讲好中国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这其中也包括构建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加强“四史”研究要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在谈到如何研究中共党史时就曾指出:“如何研究党史呢?根本的方法马、恩、列、斯已经讲过了,就是全面的历史的方法。我们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当然也要遵照这个方法。”“研究中共党史,应该以中国做中心,把屁股坐在中国身上……如果是完全坐在外国那边去就不是研究中共党史了。”“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这里就体现出了党史研究应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中国问题,同时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党史姓党”。坚持“党史姓党”,与坚持党史的科学性不矛盾。正如毛泽东讲的,“我们研究党史,必须全面看,这样研究党史,才是科学的。我们研究党史,必须是科学的,不是主观主义”。尊重历史事实,尊重历史规律,全面地看问题就是科学性。

加强“四史”研究要解放思想、勇于探索。习近平总书记近几年来讲“四史”,既讲耳熟能详的经典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故事,也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敢于触及敏感话题,还历史本来面目。例如,对于抗美援朝战争,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经此一战,中国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可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帝国主义再也不敢作出武力进犯新中国的尝试,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砥砺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都要汇聚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都要锻造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都要激发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甘肃张掖市高台县瞻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碑和阵亡烈士公墓、参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在大别山区的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瞻仰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堂,在吉林省考察调研时参观四平战役纪念馆,分别讲到西路军不畏艰险、浴血奋战的英雄主义气概,为党为人民英勇献身的精神,同长征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四战四平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武装斗争过程中的一次重大战役。我们从八一南昌起义到井冈山斗争,从艰苦卓绝的长征、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抗美援朝,革命烈士的鲜血铸就了革命成功的丰碑,我们一定要牢记胜利来之不易。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讲话鼓励着“四史”专业工作者解放思想、勇于探索,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加强“四史”研究要把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和讲好故事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要组织各种精彩、精炼的故事载体,把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寓于其中,使人想听爱听,听有所思,听有所得”。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和讲好故事结合起来,这是针对国际传播讲的,但同样适用于“四史”的研究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还要求,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要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我们“四史”专业工作者的责任,就是要把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和讲好故事结合起来,帮助人们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并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学术委员)

来源:红旗文稿

编辑:云薇

二审:杜莉

三审:郑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