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江西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在科学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对经济发展趋势作出的重大判断。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对发展阶段的概括,还体现了发展的价值取向。深刻理解经济高质量发展科学内涵,准确把握江西经济发展省情,研究提出有针对性意见建议,助推江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深刻理解经济高质量发展科学内涵

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从供给看,高质量发展应该实现产业体系比较完整,生产组织方式网络化智能化,创新力、需求捕捉力、品牌影响力、核心竞争力强,产品和服务质量高。从需求看,高质量发展应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需求,这种需求又引领供给体系和结构的变化,供给变革又不断催生新的需求。从投入产出看,高质量发展应该不断提高劳动效率、资本效率、土地效率、资源效率、环境效率,不断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分配看,高质量发展应该实现投资有回报、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并且充分反映各自按市场评价的贡献。从宏观经济循环看,高质量发展应该实现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循环通畅,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和空间布局比较合理,经济发展比较平稳,不出现大的起落。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努力,我国GDP占世界经济比重从2.7%迅速提高到15%,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中国奇迹”,经济发展进入由大向强转变的历史新阶段。在改革开放初期,为解决当时“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尽快发展社会生产力,各方面工作都要配合和服从快速发展经济。当前,我国经济实力显著提升,生产力发展的制约因素更多表现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特别是表现为经济结构性矛盾尖锐、生产效率性问题突出、社会民生建设滞后和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经济发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数量不足,需要“快”字当头。那么,在新时代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好”字当头。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般包括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其中,质量变革是主体。质量变革,包括通常所说的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更重要的是全面提高国民经济各领域、各层面的素质。持续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不断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效率变革是主线。效率变革就是要找出并填平在以往高速增长阶段被掩盖或忽视的各种低效率洼地,为高质量发展打下稳固基础。通过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全面提高经济的投入产出效率。动力变革是基础。动力变革就是要在劳动力数量和成本优势逐步减弱后,适应高质量、高效率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需要,加快劳动力数量红利到质量红利的转换。将发展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全面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各个层面劳动者的素质。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能将着眼点着力点放在GDP增速上,经济增长速度要由原来的“高速”调整为“中高速”。同时,牢牢守住发展底线,保持战略定力,提高防范化解各种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正确处理好五种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数量增长和质量发展的关系。在经济数量增长阶段,片面强调经济效益,忽略了经济的持续和健康发展。而高质量发展强调的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结合,体现的是人与经济社会相协调的一种包容性的增长。

二是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不仅要让市场有为,推动资源向优质企业和产品集中,促进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和聚集;也要让政府有为,主动采取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弥补市场失灵。

三是正确处理好发展新业与升级旧业的关系。今后一个时期,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仍然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但也要看到,传统产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的质量提升,也是新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要通过智能化、精细化、绿色化、服务化、品牌化,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四是正确处理好提质增效与补齐短板的关系。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在实现快速增长的同时存在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那就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不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仅影响了我国发展的质量和“成色”,也制约了发展的后劲。积极统筹各地、各领域的协调发展,更好地激发经济发展潜力释放。

五是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质量提升的关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好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要增强政策的透明性和可预期性,为经济主体的合规性、适应性调整留出合理的时间周期。

二、准确把握江西经济发展省情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明确指出:发展不足仍然是江西的主要矛盾,江西要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十三五”以来,江西省上下按照中央部署,在推动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上取得显著成就。

一是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十三五”期间,江西省地区生产总值跃上了2万亿,年均增长8.8%。今年上半年GDP增长0.9%,主要指标多数实现正增长,增速继续位居全国前列。江西省千亿产业达11个、千亿开发园区达4家,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5万亿元,2019年江西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列全国第3位、中部第1位,创近年来最好成绩。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呈现新格局。2019年,江西省三次产业比例为8.3:44.2:47.5,一、二次产业比重比2015年分别下降2.1、9个百分点,服务业比重比2015年提高8个百分点;以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代表的新动能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升。2019年,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36.1%、27.7%和21.2%。

三是创新驱动能力得到新提升。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占GDP比重预计达1.8%,比2015年提高0.76个百分点;江西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到53%,全国位次前移1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件,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高新技术企业达5700余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7%,比2015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四是城乡面貌发展取得新成效。“一圈引领、两轴驱动、三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加速形成。江西省铁路运营里程达4941公里,其中高速铁路1329公里,实现了设区市全覆盖;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144公里,“两纵一横”高等级航道网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2万个村组整治任务全面完成,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动力电、光纤网。

五是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全面完成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重点任务,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全流域生态补偿,构建了五级“河长制”“湖长制”,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节能减排成效明显,万元GDP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计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累计减少等指标均达到国家目标要求。

六是内陆双向开放实现新突破。成功获批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崛起和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赣浙边际合作示范区、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等。南昌、九江、赣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获批建设,赣州港、赣州黄金机场获批临时开放口岸,九江港口岸获批扩大开放,中欧班列开行数累计951列。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在加快发展上有差距。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占全国比重仍然偏低,比如GDP仅占全国比重2.44%,在全国排名16位;人均GDP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73.38%、居全国第24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6.2%。二是在创新发展上有差距。2019年江西省R&D占GDP比重1.6%,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6个百分点、居中部第5位;江西省没有一所“双一流”大学,“中字头”科研院所只有两家,在赣院士仅4名。三是在协调发展上有差距。江西省省会城市首位度不高、辐射带动力不强,2019年南昌GDP总量5596.2亿元,分别仅为武汉、长沙、郑州、合肥的34.5%、48.4%、48.3%、59.5%;原中央苏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较慢,江西赣州、吉安、抚州三市人均GDP分别为江西省平均水平的68.4%、74.2%、72.2%。四是在绿色发展上有差距。随着江西省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环境保护面临较大挑战,少数地方和部门仍存在“先发展后治理”等错误思想,绿色产业整体规模小、竞争力不强。五是在开放发展上有差距。2019年,江西省外贸依存度仅14.7%,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9.5个百分点。民营企业总量不大、层次不高,江西省仅有6家企业入围2019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

三、坚定走好江西高质量发展新路

2021年,我国将进入“十四五”时期,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面对新时代、新机遇、新挑战,江西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发挥好江西优势,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

(一)坚定创新发展,培育高质量发展源动力

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体制机制变革释放出的活力和创造力,科技进步造就的新产业和新产品,是世界经济历次危机后走出困境、实现复苏的根本。一是加快构建高效创新协同体系,打通科技与经济的通道,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引导和鼓励企业与大学、院所合作开展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和相关基础研究。二是健全完善科研成果转化利益联结机制。实施江西省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通过股权激励、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改革等,让企业化的科研单位率先享有科技成果处置权,让科技人员享有股权、期权。三是加快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不同环节、不同阶段提供全程服务的专业化、网络化平台。

(二)坚定协调发展,构建区域联动发展新格局

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充分发挥江西各地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形成优势互补、合理分工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一是树牢“一体化”发展新思维。建立健全省域合作联动机制,加强横向对接,优化区域板块基础设施条件,着力推动土地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金、科技资源、信息资源一体化高效配置,形成“全省一盘棋”的发展格局。二是加快实施更加鲜明的强省会战略。举江西全省之力支持打造南昌,在产业、科技、财税、金融、国土等方面出台更有力度的政策措施,一体化推进规划编制、产业布局、交通设施等优化完善。三是大力发展“飞地经济”“飞地产业”。根据各地资源禀赋,打破行政区域对产业链条区域分割的界线,统筹推进江西省产业链条、产业集群间的功能整合,形成产业差异化、特色化和协调化布局,引导各地合理确定具有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互补产业、关联产业,提高产业空间资源配置效率。

(三)坚定绿色发展,推进经济生态实现双赢

绿色生态是江西的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加快构建具有江西特色的绿色产业体系,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真正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通道”,走出一条发展与环境双赢的新路。一是坚定生态优先理念。坚持把“生态+”的理念融入产业发展中,积极发展“生态+现代农业”“生态+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二是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绿色技术促进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建设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绿色产业园区、培育产业转型升级集群,推动产业发展模式向绿色化、智能化、信息化转变,从“汗水型经济”走向“智慧型经济”。三是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将绿色设计、绿色技术和工艺、绿色生产、绿色管理、绿色供应链、绿色就业贯穿于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实现环境影响最小、资源能源利用率最高,获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多方共赢。四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打造江西生态旅游品牌形象,积极开发相关旅游产品,切实将增加旅游收入的着力点转到休闲、养生、购物和娱乐等要素的激活和经营上来,摒弃依靠“门票经济”的传统发展老路,实现生态旅游产业的提档升级。

(四)坚定开放发展,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

江西不沿边、不靠海,存在对外运输和贸易服务成本高、效率低等瓶颈问题,要加快构建内外并举、全域统筹、量质双高的开放格局,努力走出一条内陆省份双向高水平开放,以开放促创新、促改革、促发展的新路。一是充分发挥江西独特的区位优势。探索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和海峡西岸城市群的合作新模式,对接科技创新资源,形成交通互联、产业互补、要素互融、成果共享的协作关系。二是全力推进内陆型开放经济试验区建设。重点开展产业链招商,完善推广数字外贸平台,统筹推进一般贸易、加工贸易、服务贸易,稳住外贸基本盘,提升国际市场份额,形成外资、外贸、外经联动发展新格局。三是大力构筑高能级内陆开放平台。聚焦江西特色优势和发展需求,努力争创江西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心,推动设立江西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区、景德镇陶瓷国有重点实验室等平台。

(五)坚定共享发展,牢记以人民群众为中心

共享发展不是理想,而是有实实在在的内容,要以推进平的发展、扶贫脱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要抓手,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一是推进平等发展。大力破除重效率轻公平、重城市轻农村、重GDP轻民生、重“做大蛋糕”轻“分好蛋糕”等观念,加紧完善相关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等权利。二是推进扶贫脱贫。共享不是搞平均主义,共享承认差距,但要求把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防止贫富悬殊,尤其要努力消除贫困,确保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三是推进共同富裕。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切实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作者系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来源:江西人大

编辑:郑芸

二审:杜莉

三审:郑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