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启航!

1月23日,湖北进入2021年省两会时间。24日上午,省长王晓东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多次提及鄂州。今年的鄂州市政府工作报告相关内容与省政府工作高度契合,满载希望的蓝图,让这片热土未来可期。

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鄂州机遇

精准扩大有效投资。航空方面,建成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

加快释放消费潜力。大力引进世界知名和国内龙头商贸物流企业。

建设高层次创新平台。高标准建设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抓紧推动“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破题开篇。加快都市圈城市群发展。完善武汉城市圈协同联动机制,推动优势产业链圈内延伸,建设城市圈大通道。支持武汉、孝感、鄂州、黄石、黄冈加快建设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支持武汉、咸宁、鄂州打造生态绿色发展区。

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推动深层次改革与高水平开放相互促进,为发展添动力、激活力、拓空间。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入推进湖北自贸区改革创新,推动武汉片区扩容。建设武汉、宜昌、黄石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支持襄阳、黄石、荆州、鄂州创建综合保税区。

持续抓好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严格落实《长江保护法》,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双十”工程。持续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大力抓好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治绿”、入河排污口整治。扎实推进长江、汉江干流湖北段十年禁渔。开展长江生物多样性调查。持续开展国土绿化。建设长江、汉江、清江生态廊道。我们要唱好新时代长江之歌,接力绘就绿满长江、水润荆楚的锦绣画卷。

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鄂州元素”

鄂州“划重点”

01航空枢纽

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精准扩大有效投资,航空方面,建成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加快释放消费潜力,大力引进世界知名和国内龙头商贸物流企业。

跨入2021年,社会各界对鄂州新建机场的关注更加密切。1月19日,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建设鄂州指挥部指挥长会议明确:今年计划完成投资266亿元,全面完成省委、省政府“2021年大飞机起飞”部署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鄂州市主要领导会见日邮物流(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兼CEO杉岡正宽一行,双方就投资合作事宜进行洽谈,共同推动日邮物流枢纽中心在鄂州落地。

日邮物流是世界500强企业,日本最大的航运企业。日邮物流将枢纽中心布局在鄂州,毫无疑问看重的是顺丰在鄂州打造的国际货运枢纽,期待强强联手。

湖北,中国长江物流大通道的中心地带,更是中国南北物流大通道的中心地带,还是航空、水运、铁路、公路物流的集结带,借力激活一池春水,多式联运的优势,以及中欧班列的通道资源等潜力,将逐步释放。

机场,启航在即;贵客,登门而来。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愿景”,正以苦干实干的节奏,变为“实景”。

02区域协同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抓紧推动“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破题开篇。加快都市圈城市群发展:完善武汉城市圈协同联动机制,推动优势产业链圈内延伸,建设城市圈大通道;支持武汉、孝感、鄂州、黄石、黄冈加快建设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深入推进湖北自贸区改革创新,推动武汉片区扩容。支持襄阳、黄石、荆州、鄂州创建综合保税区。

去年12月18日,鄂州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通过的《中共鄂州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里,“武鄂协同”成为高频词。主动融入和服务全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大力推进武鄂同城化,加强与黄冈黄石联动,打造武汉城市圈同城化核心区;武鄂黄黄联动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双向互动、融通发展格局加快形成,被写进规划建议。

1月2日,武鄂两城实现地铁互通,鄂州成为第一个融入武汉轨道交通网的武汉城市圈城市,对于促进武鄂协同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1月19日,武汉地铁集团董事长张军来到鄂州市商洽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工作,根据双方的洽谈信息透露:希望将武汉客货双枢纽轨道交通项目、梧桐湖轨道交通(武汉地铁13号线未来科技城站向南延伸至鄂州梧桐湖)纳入武汉市轨道交通“十四五”线网规划,将红莲湖轨道交通(武汉地铁30号线鄂州红莲湖段)纳入武汉市轨道交通第五期建设规划,不断提升优势区域承载能力,助推中心城市和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除此之外,鄂州还在不断探索中争取更多机遇,积极促进武鄂一体化。今年的鄂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十四五”期间,鄂州将坚持区域协同,加快武鄂同城化核心区,推进交通互联,依托市际间城市道路、轨道交通、城际铁路、高速公路,打造武鄂“1小时通勤圈”。建设天河机场与鄂州机场之间快速通道,协同打造武汉民航客货运门户“双枢纽”。

在构建对外开放平台方面,今年,鄂州将努力建成国际(普货)货运区和海关集中查验中心,推动鄂州海关开关,申报建设“5+1”指定监管场地。加快鄂州空港综合保税区申报,力争在机场建成时同步封关运营。优化通关环境,申请进口货物“两步申报”模式。加强与国内外大型货代、快递、冷链和电商等物流企业的业务、资本合作。

03绿色发展

关于绿色发展,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支持武汉、咸宁、鄂州打造生态绿色发展区,“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

“十三五”期间,鄂州突出绿色发展,着力建设美丽田园城市,生态价值工程实践全国瞩目。实施永久性退垸还湖和水系连通工程,并全力推进环保突出问题整改,铁腕拆除长江干线非法码头108个,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368家。黑臭水体得到整治,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21%,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数据显示,到2020年,空气优良天数提高到87.4%,PM2.5下降47.7%。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

在鄂州市“十四五”规划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生态城。用最严格制度和最严密法治保护好鄂州生态资源,打造美丽江南田园城市”被放在重要位置。

今年,鄂州政府工作报告中,改善环境质量、推进生态修复、绿色低碳发展相关的措施更加细化: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格落实长江大保护,实施长江“十年禁渔”,修复长江岸线生态,建设沿江风光带;做好红莲湖区域污水处理规划建设;完成临空经济区再生水厂一期、葛华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建设,启动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加快推进主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全面推进洋澜湖综合整治;大力实施工矿废弃地综合整治等具体工作被列入。

04科技创新

在创新方面,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建设高层次创新平台,高标准建设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

值得关注的是,“着力打造葛店—红莲湖—梧桐湖科技创新轴,协同建设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也被写入了鄂州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坚持创新核心地位,加快建设科学城。把握国家推进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技体制改革风口,争取国家重大实验室、重大科研项目布局鄂州。将科技创新作为鄂州发展的战略支撑,让创新激发新动能、集成新优势,是鄂州真正能够融入武汉城市圈的“软实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软环境点燃发展新引擎。回眸“十三五”,鄂州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十二五”末的1.91件增加到2020年的4.98件,全省排名第3位;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R&D)占GDP比重从0.61%增加到1.19%;“2019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鄂州排名全国百强、省内第四。从“十二五”末至2020年,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省级众创空间5家,累计入孵科技型企业600余家。

在“十四五”期间,鄂州科技创新工作将全面“加速”。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计划引进研发实力较强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一批共性技术新型研发机构,面向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及技术升级集成服务,将鄂州建设成为重要创新策源地。培育创新主体,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完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引进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带动一批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培育一批掌握产业“专精特新”技术的“隐形冠军”。强化人才支撑,健全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勇往直前,未来可期


鄂州,启航!

来源:鄂州融媒

编辑:郑芸

审核:张瑞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