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戏曲惠民周第二场昨晚上演 3部精彩小戏嗨翻全场

让传统优秀文化发光,丰富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13日晚7时许,市群众文化中心内座无虚席。由市艺术剧院、市湖北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京山市实验花鼓剧团等出演的《红星寨》《回访扶贫点》《渡口》3部精彩小戏,让荆城市民在现场感受到了戏剧的巨大魅力。

当晚6时20分,记者便来到了市群众文化中心。和上一次一样,主办方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性,为每一位要入场的观众都检测了体温,还叮嘱他们要戴上口罩。一位牵着4岁小女孩手的妈妈陈女士说:“小时候在家门口看过戏剧演出,没想到二十多年过去了,还有这样近距离观赏戏剧的机会。今天周五,我还特意带孩子一起来看剧,想让她也感受一下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当晚7时许,众多戏曲爱好者汇聚在市群众文化中心。当欢快的音乐响起,服饰华美、妆容精致的演员们相继走上舞台。开场时,他们优美婉转的唱腔立刻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红星寨》作为第一个出场,由市艺术剧院、市湖北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出演。一个男孩,因为忍受不了山乡的寂寞,准备最后一次上山见见扶贫老太婆后就下山;一个女孩,因为祖父的临终嘱托,上山寻找一位老太婆。当两人见到老太婆时,发现她在为70多年前牺牲的18个新四军守墓,不愿下山。于是,一件尘封的故事就此揭开。

在现场,演员们以动听的唱腔、扎实的功底和精彩的唱段,让现场观众一饱耳福,演出现场掌声不断。

《回访扶贫点》作为第二个出场,由市艺术剧院、市湖北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出演。讲述内容为:杨松曾经是一名扶贫工作队员,九年前到鸡冠镇黄湾村扶贫,在他和村民共同的努力下,用三年多的时间,使黄湾彻底脱贫。时隔六年,杨松和妻子陈玲因为治病,再次来到了鸡冠镇。原以为陈玲会和自己一起回黄湾去走走看看,没想到她并不理解,拒绝了杨松回黄湾的想法。黄湾村村民得知杨松来到了鸡冠镇,自发的前来看望他,并且带来了致富成果送给杨松,这一幕幕的动人场景感动了陈玲,她决定和丈夫一起,再去黄湾,见证乡亲们的生活巨变。

该剧唱、演精彩纷呈,台词风格时而庄重大气,时而诙谐幽默,十分引人入胜。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由京山市实验花鼓剧团演出的荆州花鼓戏《渡口》用一条大河、一个渡口贯穿起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据悉,《渡口》是一部现代乡村喜剧。一天,村民香姑婶回城,发现渡船的缆绳被锁在了河边的对节树上。香姑婶急得在渡口叫喊。她观察后发现,猜到可能是对节叔想留下她。两人通过一系列富于喜剧色彩的争吵、试探和挑逗,终于说出了尘封在他们心底的三十多年前的往事。原来,香姑婶与对节叔青梅竹马,但由于对节叔家穷,香姑婶最终嫁到了河对岸。自此,对节叔心灰意冷,孤身一人。香姑婶丈夫去世后,她常回村看望对节叔。如今,对节叔在村支书惠山的帮扶下脱贫致富。在渡口,一曲山歌他大声唱出了自己的爱。

当日,该剧作为第3个出场,进行线下展演时,获得了观众们的一致好评。台上的演员们忘我表演,台下的观众们沉醉在剧情中,时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

在场观众们纷纷表示:“没想到这么精彩的戏能在家门口演出,让百姓在枯燥寒冷的秋冬季节感受到传统戏曲文化的温暖。”

据市艺术剧院现场负责人介绍,本次3部剧都是以“颂祖国 奔小康”为主题的扶贫题材类戏剧。近年来,他们不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利用多种形式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采取最实在、最直接的方式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将传统文化艺术引进基层,用传统戏曲美感染群众,把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了荆城群众。

昨晚,荆门文旅云、荆楚象山、荆门广播电视台、荆门晚报等新媒体平台,线上同步直播了专场演出。另外,长江云进行了线上展播。

11月15日晚上7时30分,大型现代花鼓戏《乡月照人还》公演活动等待戏迷们到来。演出地点在荆门剧院,有兴趣的市民可凭此前领到的票入场。

来源:荆门市艺术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