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厨垃圾统一收运处理。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鸿 摄
“这么多垃圾怎么办?”望着林立的高楼,干了30多年的环卫工陈李玲感叹。在她周围,湖北荆门城南扩容,冒出许多热火朝天的工地、喧闹的酒店和餐馆。
荆门,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但日益严重的“垃圾围城”,让循环面临考验。
怎么办?荆门市用PPP模式建设静脉产业园。如同让人体血液循环的静脉一样,城市运行每天产生的1000多吨垃圾废料,在静脉产业园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封闭式内循环。
垃圾围城,突围迫在眉睫
“潲水处理,真是个难题。”回想起这几年倒潲水的经历,肖经理感慨颇多。他所在的这家大型餐馆位于荆门中心城区,每天产生约800公斤潲水。以前,潲水由猪贩子上门收,到年底,猪贩子还会给适当的“回馈”。
后来,潲水养猪被严禁。“为节省成本,要么偷偷倒进生活垃圾中转站,要么直接倒进下水道。”肖经理说,荆门5000多家餐饮企业,餐厨垃圾很多进入污水管网,但污水处理厂对富含油水的餐厨垃圾处理能力欠缺,导致大量餐厨垃圾无处“消化”。
和执法人员“打游击”的还有建筑垃圾偷运者。“为躲避执法人员,建筑垃圾渣土车大多凌晨上路,偷卸到城乡结合部,沿路抛洒污染环境,虽然经过多次整治,但效果不佳。”荆门市市容环卫局副局长姜晓明认为,垃圾让城市不堪重负,迫切需要找到新出路。
生活垃圾也不容乐观。现有的荆门垃圾填埋场始建于2004年,填埋区占地16.5万平方米,总库容220万立方米。由于生活垃圾逐年递增,2018年就被填满,现在“超龄”运转。
近年来,随着荆门城市建设加快,“成长的烦恼”随之而来。荆门市市容环卫局统计,2016年,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平均每天400吨、42吨。到2019年,分别增至700吨、70吨,建筑垃圾增至平均每天800吨。
改变,迫在眉睫。
应收尽收,垃圾变废为宝
2019年10月,荆门市餐厨垃圾、建筑垃圾有了新去处,在荆门市静脉产业园,它们重获新生。
餐厨垃圾如何变成沼气、有机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全程见证。
每天6时,餐厨垃圾收运车司机赵林海准时出门,做收料前的准备工作。7时,他驾驶餐厨垃圾收运车,开往城区各大餐饮企业。7时20分,收运车停在某大酒店后厨门外,酒店后勤负责人黄梅芳运来3大桶餐厨垃圾,赵林海启动机械臂,把垃圾倒进车罐中。从7时到17时,赵林海共停靠了11家酒店、学校或公司食堂,每家收集餐厨垃圾少则200公斤、多则800公斤,车罐装满了5吨垃圾。运输途中,赵林海启动机器,对餐厨垃圾进行粉碎搅拌预处理。
傍晚时分,这辆价值60万元的餐厨垃圾收运车回到静脉产业园卸料。抽检负责人高成打开抽检管道上的小阀门,提取部分样品。“含固率高于8%,达标。”
随后,餐厨垃圾被送入巨大的厌氧发酵罐,产生的沼气,部分通过锅炉产出蒸气,用于项目系统设备供热;还有一部分被压缩成液化天然气,送到液化气加气站。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渣,通过脱水干化制成营养土,可用于改良土壤和栽培绿植。
在产业园区,利用餐厨垃圾制成的营养土,培育了栾树等10多种植物,形成60亩“移动森林”。“过段时间,它们将移栽至园博园。”中德元(荆门)静脉产业园副总经理张振兴说,有机废弃物处理厂设计日处理能力300吨,年产营养土1万吨、天然气200万立方米,资源化利用率80%以上。
壮大产业,资源循环利用
将废弃物转换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如同将含有较多二氧化碳的血液送回心脏的静脉,因此被形象地称为“静脉产业”。
荆门高标准统筹规划城市垃圾处置,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为目标,启动建设静脉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0余亿元,占地460余亩,采取PPP模式分两期建设。7月13日,静脉产业园项目(一期)通过初步验收。
2019年,一期项目投入试运行,每天可“吞”进300吨餐厨垃圾、市政污泥,以及800吨建筑垃圾。“正式运营后,每年可‘吐’出天然气200万立方米,有机肥10万吨,再生砖40万平方米。”张振兴说,这是我省首个不同单元深度融合、物资能量循环利用的示范园区。
三分建、七分管,如何让项目有效运行、长期受益?
“谁污染、谁补偿,谁保护、谁受益”。荆门出台垃圾处理缺口性补贴标准,餐厨垃圾265元/吨,污泥、粪便249元/吨,建筑垃圾25元/吨,生活垃圾92元/吨,让垃圾处理企业有利可图、长久运行。为保障运行质量,政府根据每年考核结果,支付服务费用,确保静脉产业园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
生活垃圾处置末端升级,也在倒逼前端转型。静脉产业实现城市垃圾集中处理、资源综合利用,倒逼垃圾分类及收转运全链条运行。2018年,荆门在6个居民小区率先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并在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垃圾强制分类全覆盖。2019年又建成5个垃圾分类示范社区,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85%以上。
链接>>
建筑垃圾变身再生砖
湖北日报讯 (记者甘勇、戴辉、通讯员周虎平)7月27日,5000块再生砖从荆门静脉产业园,运送到城区公园建设工地,铺设人行步道。这些再生砖,前身是废弃的红砖、石头、混凝土块,来自荆门各大建设工地的建筑垃圾。
记者看到,原料车间建筑垃圾堆积如山,经初步分拣,分离出钢筋、塑料等杂物。随后,料仓“吞进”砖石块,经过一级破碎、磁选、风选、分拣、二级破碎等10多道工序处理,金属、尘土被分开归集,砖石块被粉碎成直径5毫米至31.5毫米4种不同规格的建筑骨料。
制砖车间,再生的建筑骨料按比例与水泥、黄砂、颜料等混合,搅拌后进入成型压机,伴随着机器轰鸣声,每组60块再生砖经高温压制,排列整齐地出炉。随后,再生砖被送入仓库进行养护,度过养护期后即可出厂。
“这条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生产线‘胃口’好,能消化砂石混凝土,工业废渣如粉煤灰、炉渣、钢渣、煤矸石、陶粒等不在话下。”荆门市固废处置管理中心主任陈林说,根据市场需要,对压制模具进行工艺调整,可生产彩色地面砖、园林挡土砖、多孔砖等产品。
近年来,荆门市日产建筑垃圾增至800吨,过去大多填埋处理,占地毁绿,污染环境,现在回收利用,有效解决了建筑垃圾的出路问题。建筑垃圾处理厂负责人刘勇介绍,再生砖原料来自荆门城区拆迁工地,今年上半年已回收处理建筑垃圾3.8万吨。目前制砖设备正处于调试阶段,正式投产后,日处理建筑垃圾能力将达800吨,实现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李俊
审核:郑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