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风政风热线》直播访谈:荆门市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处全省先进水平

6月10日上午9:00——9:50,荆门市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崔恒立参与荆门广播电视台《党风政风热线》节目直播,就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气象防灾减灾等问题进行探讨,并在直播室通过热线电话2334567、2334448、2338959接受市民的投诉、咨询。

荆门市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崔恒立

主持人:老百姓偶尔会觉得天气预报不准,请从气象专业角度为大家解疑一下。

崔局长:客观上讲,还是预报准确率的问题。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简单介绍一下天气预报是怎么出来的,大概分为4个步骤:气象观测—数值天气预报—人工订正—预报输出。天气预报的核心是数值天气预报。就是以气象观测资料为初值条件,通过巨型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再用流体力学和热力学的方程组进行求解,进而预测未来一定时段的大气运动状态,也就是天气怎么样?然而,我们对大气运动中的规律还没有完全掌握,设计的任何方程都不能真实地模拟大气演变,只是近似,所以必然存在误差。即便是经过预报员订正,天气预报仍然不够完美。

首先,天气预报的“原材料”不完美,也就是气象观测数据不完全准确、不完整,气象观测数据在客观上会存在一定误差,另外因为地理条件等多种原因所限,有的区域缺乏足够的气象观测资料,比如青藏高原的气象观测资料就很少,但青藏高原的天气系统对我国的天气影响又比较大。其次,制作天气预报结论的“加工厂”不完美,因为数值天气预报中对难以认知、无法描述的天气变化存在空白。至于天气预报员的人工分析,也是不完美的,因为面对同样的数值天气预报结论,每个天气预报员的分析结论也许都不一样,没有标准答案。(大家都知道蝴蝶效应:一只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意思是初始状态微小的差异会使后来的演变结果大相径庭。)这些“无数扇动的蝴蝶翅膀”,使得天气预报开始是失之毫厘,后面就是差之千里了。

在主观上,有时候天气预报是对的,但由于个人的感知不一样,对天气预报的理解不一样,比如说夏季容易发生的雷雨大风天气,很有可能出现“东边日出西边雨”的现象,因为我们的天气预报是针对荆门整个版图范围内的结论,所以也会有“天气预报不准”的感觉。但是,随着气象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正在着力研究基于网格的天气预报产品,力求天气预报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达到更加精细的目标,也请各位听众朋友和网友们拭目以待。

另外,现在天气预报来源也比较多,网络、手机上随处可见,请大家还是要关注本地气象台发布的预报。因为,网络和手机上的天气预报APP中的预报结论只是用计算机推演出来的,缺乏本地天气预报人员的加工分析,因此,我局在发布天气预报中都会署名“荆门市气象台发布”。

主持人:有网友反映,现在网络上的天气预报不太准。我想问一下,荆门的天气预报通过网络发布吗?荆门气象局的天气预报发布途径有哪些?

崔局长:网络给人们带来很多的方便,通过网络发布天气预报也是气象部门主要的服务方式之一。

目前,荆门市气象局的天气预报有如下几个发布途径:电视天气预报(主要包括荆门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19:50、20:20时播出)、10620121平台发布的手机短信、12121自动答询电话、“荆门气象”微信服务号、“荆门微天气”微信订阅号以及通过中国荆门官方网站和中国天气网发布的天气预报,这些关于荆门的天气预报都是由荆门市气象台制作发布的,这里告诉大家一点,官方渠道发布的天气预报都是署有发布单位和发布时间的,而网上传播的很多预报,来源不明,也不知道是什么时间发布的,所以准确性就不能保证。

来源:荆门广播电视台 宁洁

编辑:琳达

审核:何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