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人员在第一入境点隔离期满后是否还需居家隔离?

如何做好出入境交通运输工具员工的疫情防控工作?

目前全国边检机关日均检查交通运输工具入境员工2万多人次,占到入境总人数七成多。国家移民管理局根据中央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加强与交通运输、卫生健康和海关等职能部门的协同配合,在确保疫情防控安全的前提下,保障出入境交通运输工具有序通行,跨境物流运输畅通,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对国际航运船舶,原则上不允许外籍船员登陆。对于已经在海上航行超过14天,且健康状况正常的,经过入境检疫没有问题的中国籍船员允许入境。对于在海上航行不满14天的中国籍船员,入境后要按照港口所在地防控疫情要求进行隔离观察,补足14天期限。

二是对于跨境运输的汽车、列车,重点做好交通运输工具和司乘人员查验、货物装载等环节的疫情防控工作。外方货运车辆在口岸指定地点卸货,员工要当天离境。对于中方货运驾驶员,要采取备案管理、体温监测和定期核酸检测等措施,有效防止疫情的输入。

三是对国际航班机组,实行封闭式管理,对于不离开口岸限定区域需要继续执飞国际航线的机组人员,免办边检手续。有条件的机场,边检机关设置了专门的通道,对机组人员实施集中查验,减少交叉感染的机率和风险。

当前境外输入疫情和本土疫情交织叠加,国家卫生健康委将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面对当前复杂的防控形势,还是要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坚持应急处置与常态化防控相结合,抓住重点,精准施策。在常态化防控中尽快的推进生产和生活秩序的全面恢复。

第一,要加大重点边境省份的疫情防控工作。指导边境省份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方案,要做到“一市一策”。同时加大边境城市在防控人员、物资方面的支持保障力度,做好相关的实验室检测、隔离以及救治的应急准备,加快补齐整个防控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第二,要进一步压实属地、部门、单位和个人的责任。要进一步抓好重点场所、重点单位和重点人群的防控,同时要精准实施分区分级差异化的防控措施。

第三,要继续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四早”措施,同时还要继续做好社区防控。健全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防控机制。一旦发现疫情,我们要立即处置,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扑灭一起。

关于核酸检测的问题,目前在一部分有能力的地区已经为有需求的群众提供了核酸检测服务,这项工作有利于群众对个人健康状况进行确认,能打消个人对自己健康状况的不必要疑虑,同时也让我们的家人、同事可以放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尽早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为全面复工复产提供保障。

在提升口岸检疫检测能力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口岸检疫检测能力是口岸公共卫生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效防控疫情输入的重要保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加强检疫检测能力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海关总署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努力提升重点口岸的公共卫生核心能力。

一是优化完善防控策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基础上,海关总署结合口岸实际情况,修订下发了6版口岸防控技术方案和3版操作指南,为一线提供了科学规范、系统完善的防控指导,同时,动态调整口岸采样送检和实验室检测作业指引,制发口岸采样工作要点,细化采样场所、采样部位、采样操作、个人防护、消毒处理等全流程规范,不断提高现场应急处置和精准筛查的能力。

二是提升口岸检测水平。根据全国口岸设施设备、检测能力、防护物资储备现状和境外疫情发展的态势,海关总署通过系统内调拨和紧急采购的方式,为相关重点口岸配备关键检测设备和重点防护物资,包括核酸提取仪、荧光定量PCR检测仪、血常规检测分析仪、负压隔离单元等,同时新增可开展新冠病毒检测的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9个,检测技术人员数量也增加到400多人。全国口岸疫情防控的软硬件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核酸检测能力基本满足现有入境人员的检测需求。

三是加强人员培训指导。海关总署从全国海关抽调技术专家,组成12个指导组,分赴重点口岸开展现场实操带训,做好定向技术指导工作,全程指导流行病学调查、样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的规范操作。另外,还从全国海关抽调了200名技术骨干支援重点口岸,充实一线检疫把关力量。我们还在全国海关多次组织开展个人防护、实验室检测等专题培训,举办疫情防控样本采集与个人防护网上培训示范班和专题直播,编印了《疫情防控知识题库》,面向全国海关开放练习。上线疫情防控专题培训网络课程36门,170万人次完成在线学习,不断提升一线人员实战水平。

四是强化地方联防联控协作。疫情防控期间,各级地方政府和海关密切合作,携手加强口岸卫生检疫工作。有关地方政府先后派出8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支援21个直属海关做好流行病学调查、核酸采样检测等工作;同时,还加快对重点口岸旅检现场、货运通道等区域卫生检疫设施的改造升级,向口岸一线及时提供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等重点防护物资,切实提升重点口岸卫生检疫能力。

首都机场 “第一入境点”政策实施以来取得了哪些成效?

“第一入境点”政策实施之前,北京首都机场作为我国重要的国际航空枢纽,每周的国际客运航班有200多班,分别通航美国、法国、德国、西班牙、韩国等33个国家,首都机场口岸也面临着非常大的疫情输入性风险。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统一部署,首都机场自3月20日实施国际客运航班经第一入境点政策以来,截至4月19日,累计实施调整航班135班,第一入境点累计入境旅客29999人,在第一入境点留置的旅客有26035人,留置率为87%,有效控制了境外疫情向首都北京的持续输入,提升了国际航班旅客的安全健康保障能力以及入境通关效率。

随着3月29日国际客运航班“五个一”调整措施实施以来,“五个一”就是每一家航空公司经营至中国大陆的任意一个国家的航线只保留一条,且每一周只能经营一个班次,这个政策实施以来,4月份首都机场经第一入境点入境的国际航班计划一共有89班,平均每天实际执行2-3班,较政策实施之前大幅度减少80%。每个入境点每天入境航班的数量不超过1班,第一入境点保障压力有较大的缓解。按照目前国际客运航班的调整措施,5月份首都机场入境的国际航班计划也将有89班,平均每天3班,每个入境点每天仍然不超过1班入境。

随着各个第一入境点防疫检查措施的不断完善,检查能力不断提高,留置旅客观察隔离设施进入良性循环,现行的第一入境点机场的保障能力可以满足目前需求。

入境人员在第一入境点隔离期满后是否还需居家隔离?

对于集中医学观察人员,我们除了正常的生活保障之外,对于他们的健康安全,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要合理调配医护人员全面落实隔离人员的健康监测,同时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药品,并制定相应的处置预案。对于一些有基础疾病的人员,我们也准备了他们常用的药物,满足他们的需求。二是严格加强隔离点卫生防疫要求,完善消毒管理,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和医疗废弃物处理,有效降低疾病的传播风险。三是集中医学观察点所在的区县成立了心理疏导和社会服务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协调。加强对隔离人员的人文关怀和温馨服务,根据他们的需求提供必需的心理疏导服务。

关于入境人员隔离问题,按照目前的规定,非“四类”人员是由第一入境点所在省份实施入境后集中医学隔离观察14天,等隔离期满之后及时返回居住地是不需要再进行隔离医学观察的。在隔离期间接受了实验室检测,且符合转为居家医学观察条件的人员,回到居住地之后还是要按照规定接受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直至满14天之后才能解除隔离。

如何加强对于违法违规倒卖国际机票行为的监管?

随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加速蔓延,民航局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要求,出台了调减国际客运航班的调减政策,就是刚刚说的“五个一”政策,对降低疫情输入性风险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近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也注意到了,由于市场的需求大于供给,少数境内外销售代理企业通过虚占座位、更换旅客姓名等方式违法违规倒票、炒票,有的机票甚至被炒到了10万元以上,在社会上、网络上引起了高度关注。为进一步加强疫情期间国际机票的销售代理,确保国际航空运输市场的平稳有序,切实维护旅客的合法权益,民航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疫情期间国际机票销售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国内航空公司自4月16日起暂停各销售代理企业的国际机票代理权,全部国际机票必须通过直销渠道进行销售,并严格执行国际运价政策,确保公开透明,明码标价。

对于此前已经由代理企业销售的国际机票,民航局要求航空公司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对销售国际机票的管控,严禁通过换票或者是订座购票后更改旅客姓名等方式,杜绝中间环节的倒票、炒票行为。在此我们也提醒广大旅客要通过航空公司的官方网站、呼叫中心、手机APP等直销渠道购买机票,并保留好有关凭证,避免上当受骗,如发现价格违法违规行为,旅客应及时向国家有关部门投诉举报。民航局将会同市场监管部门依法严肃查处国际运价违规违法行为,并依据《民航行业信用管理办法》实施信用惩戒。

来源:云上荆门综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中国网

编辑:鲁蕾

审核:郑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