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抗疫情丨屈家岭五三医院一名90后护士的战“疫”日记

勇敢的向前走,

黎明的那道光,

会越过黑暗,

打破一切恐惧,

黎明即将破晓,

战“疫”即将胜利,

请大家坚持再坚持!

加油!

这是在抗疫一线的屈家岭五三医院90后护士夏淑芬发在朋友圈的一首诗。

2020年1月23日中午12:00,我作为第一批抗击疫情的护士被安排在新冠肺炎疑似患者隔离病区工作,临危受命,第一时间上“战场”了。

接到参加抗疫一线通知,我当即就跟丈夫王盼表达了自己的意愿。我丈夫也是五三医院的一名骨科医生,他跟我说:“如果一线还缺医生,我也会报名,等到疫情过去,我们一起平安回来!”但我也有些牵挂和担心,毕竟已经是孩子的妈了,儿子才2岁,正是需要妈妈照顾的时候。我立即和孩子的爷爷奶奶沟通。两位老人毫不犹豫,对我说:“你尽管放心去支援一线,孩子由我们来照顾。”幼小的儿子似乎也感觉到妈妈要离开一段时间,紧紧的抱住我,不愿松手。

1月24日,我在隔离病区安了“家”。换好防护服进入病房,看到焦虑不安的患者内心很不是滋味,我们所有人都没想过有一天这样的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一个一个的与患者们沟通,安慰患者,解答他们的疑惑,我想这是我作为专业者最简单最直接的心理疏导了。

24号我是下午的班。病房实战和演练感觉是完全不同的,但是看到那些住院的患者期待和信任的眼神,多年的职业素养已然形成了条件反射,那些害怕、担心的小情绪立马被抛到脑后了。病区里需要输液的患者都打上了静脉留置针,护理并不复杂,只是在层层包裹下,呼吸困难,行动迟缓。

结束一班的工作,我里面的衣服湿了,帽子拿下来的时候会滴水,最深的感受还是耳朵痛。姐妹们苦中作乐,彼此还比较了一下谁脸上的压痕最深最红。我和王倩、张晓艳都累得不打算吃晚饭了,但打开手机才知道,护理部刘玲主任主动搬过来和我们同住,而且已经为我们准备好微波炉!当时我们三个都很惊讶,也感到特别、特别的温暖,毕竟这是特殊时期真正的同事情、战友情啊!

每天,在隔离病区的医护,由于防护物资匮乏,我和同事们不敢喝水,不能上厕所,甚至连续工作十个小时不吃不喝。当我走出病房脱下隔离衣,看到的是自己满是口罩勒痕的脸庞和被手套捂的发白的手指,里面的衣物早已湿透,人也难受的透不过气,真的想吐。但是想起刚刚在病房一位患者跟我说:“护士,谢谢你们啊,大过年的不能回家团聚,还要在这里陪我们,幸苦你们了,真心为你们点赞。”我强忍泪水,或许这就是我们医护人员听到的最美的情话。每天千千万万的医护人员与我们并肩,我们只是这千千万万中的缩影,每时每刻,我都被他们深深的感动着。

在住宿点,因为抗击疫情增加了很多医护人员,还要保障不远千里、舍生忘死来支援我们的内蒙古医疗队,后勤供应不可能跟平时一样有规律。一些上下午班的医护人员吃到晚餐基本都要到晚上9点,我和同事们也深深的理解。那里没有加热设备,幸亏细心的刘玲主任提前为我们配备了微波炉,保证大家下班后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感觉就像在家里一样!

突然想到一天中午的时候,丁院长带着医院领导来到驻地看望我们,他深切的对我们说道“我们是一起在战斗,一定要平安回来!”那一刻,护目镜前水雾弥漫。

责编: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