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千千万万家园守护者,他们不是新闻媒介和社会关切的军队医护人员,也不是冲锋在前,坚守疫情防控一线的基层干部。他们,是他们的家属;他们,是他们的亲人。他们居家,他们固守,他们用平凡而又朴实的生活点滴,书写着捍卫家园的初心。
周蓉,沙洋县公共检验检测中心一名普通党员干部。居家东宝区泉口街办,一家8口人。父母年迈,姐姐周莉,一名普普通通的社区干部,从大年三十就担负起疫情防控任务,排查、追踪、登记、宣传、值守,白天到黑夜。姐夫年前带着一年幼的双胞儿子回老家,隔离在云南,还有一幼小的双胞胎儿子和一女儿留在家中。她,成了大家庭里的“顶梁柱” 。
大年初五,县委调集疫情防控志愿服务者,她报名了,因居家限行落下了;2月2日,县政府调度疫情防控物质,召集在荆志愿者,她报名了,尚未安排上岗。
“这是一场突袭而来的疫情,一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前方在浴血奋战。而我,居于家室。我该怎样固守家园,才能让前线的战士——姐姐——一名普通的社区工作者,安心在阵地,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疫情一线”?她,在思索……
姐姐——母亲的挂牵
大年三十,一家人团聚,团年饭简单而匆忙。放下碗筷,姐姐背上换洗衣服,便踏上疫情防线。因工作原因,一直独居在外。看着疫情,目睹了耳闻,打第一天起,母亲就开始牵肠挂肚,唠念有加,几许的牵绊挂在嘴边。于是,她每天陪伴在母亲左右,和母亲一道无时无刻地关注着疫情,阅览网上疫情前线工作情景,游览一线工作防护知识,把母亲一句句的叮咛、疫情一天天的发展、防护一滴滴的要点,编辑成文字、制作成图片,传导给姐姐。家人的理解与慰籍,默默无闻的支持,成就了一线亲人对打好这场疫情阻击战最大的激励与鞭策。
儿女——姐姐的心坎肉
姐姐育有一女儿,一对双胞胎儿子。她知道,安顿好孩子,姐姐才能放心工作。面对家中剩下的一儿一女两个孩子,她担负起孩子们的生活起居,吃饭穿衣。每天八点,她便当起家庭教师,准时打开电脑,教孩子们上网课、背单词、诵诗歌、算算数,指导完成当天作业。课间休息,带孩子们玩游戏、做眼保、跳健身操。劳逸之余,用抗战在疫情前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教导孩子们从小立志,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爸妈——姐姐的记挂
父亲年岁已高,母亲时犯腰椎疼痛。她自己在沙洋上班,平时都是姐姐姐夫照顾家人。这个春节,她给自己定了作息安排。每天七点起床,开始一天的琐事,洗衣、做饭、拖地、通风、消毒,居家卫生,侄子家教,网上办公、处理事务,为家人讲解防疫知识,带父亲活动筋骨、为腰痛的母亲按摩,到了深夜还处理工作上的事情……她深感,照顾好家人,姐姐在疫情阻击场上就能安心,才能披星戴月,坚守阵菅,带着“为民服务”的使命,去努力、去奋斗、去担当、去奉献。
姐夫——姐姐的驰念
姐夫带着一个孩子,在异乡已20多天了。“姐夫在那边可好,大人孩子不要与他人聚集,要做好卫生防护,多开窗勤洗手备体温测量,少外出必出戴口罩”;“爸妈在家可好,妈腰痛好些了吗,家里还有药膏吧”、“孩子的功课都做完没,他们要的日记本,我能回来时带回家”、“姐姐在一线可忙,要注意身体健康,天冷要添衣服”。面对家人的问候,亲人的嘱咐,她用真情满满地传递着亲情与关爱,营造着健康平安,幸福美满的家园,一遍又一遍,一天又一天……
这大概就是千千万万抗战在疫情一线的“逆行者”们留守家属的平凡琐碎。前方勇士们在䟡砺前行,后方家属们在鼎力支持,这场战争离胜利的曙光还会远吗?
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千千万万捍卫家园的守护者点赞!中国加油,湖北加油!
来源:沙洋县公共检验检测中心
责编:苏克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