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越住越宽敞 市民幸福感爆棚

房子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它不仅是容身之所,更是家的象征。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农村到城镇,从平房到楼房,从福利房到商品房,人们的住房条件、居住空间和生活方式得到了巨大改善。

1978年,荆门县城关镇人均居住面积3.9平方米。1979年,开始允许并鼓励私人建房,新建、改建、扩建房屋者增多。1986年,开始推行住房商品化制度。1993年,正式启动城镇住房制度改革。1999年,深化住房制度改革。2000年起,全市停止单位集资和个人零星建房,房地产综合开发蓬勃发展。到2007年底,全市住房面积5951.98万平方米,人均20.62平方米;荆门城区住房面积1418万平方米,人均35.45平方米,比1978年增长8.09倍。

“我印象中,小时候我们一家人住在一间学校旁边的土房子里,整个房子也就40平方米左右。后来又住过平房、楼梯房、电梯房,房子越住越大、越住越好了!”说起这些年的住房经历,周先生感慨万千。

今年55岁的周先生现在城区一家单位工作。从出生到上世纪80年代初,他都在老家生活,“那时候的条件跟现在是没法比,房子又矮又破,基本上都是一层的土房,茅厕和厨房都在家外面,茅厕四面透风,洗澡就在房子里用盆子装水后直接洗,冬天冷得发抖。”

上世纪80年代初,他们家在城里买了一个平房。当时,周先生正在读高中,“周围邻居关系都很好,我最喜欢的是夏天,一到晚上,大家都搬个椅子、拿把扇子到空地上乘凉、聊天,那时候没有空调,连电扇都是奢侈品。”

再后来,周先生参加工作后,单位又分了福利房。总共有7楼,他家住在2楼,这一住就是二三十年。“去年,我们搬进了在掇刀买的一套新房子,是电梯房,在21楼。”周先生说,电梯房住着很舒服,也不用爬楼梯,宽敞舒适,小区的环境也很好,有物业公司管理,周边还有个公园可以散步,“现在的日子太美好了,我很知足,这就是所谓的幸福感爆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