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集村位于荆门高新区·掇刀区团林铺镇集镇以东,有12个村民小组,是一个并不算大的村落,但是村里却出了一位知名的共和国将军——陈士榘。今天的《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走进老区》,我们将带您一起到将军故里去看一看。
陈士榘,1909年4月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教育长、工程兵司令员兼军事建筑部部长和特种工程指挥部司令员等职。参与领导国防工程和导弹、原子弹试验基地的建设工作,圆满完成两弹基地工程任务,为中国导弹、原子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95年7月22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6岁。
荆门广播电视台记者 郑芸:我现在是在团林铺镇陈集村,大家可以看到,我现在身后是复原后的陈士榘将军故居,今天我们请到了陈集村村委委员陈川,请他带我们去参观一下将军的故居。
荆门高新区·掇刀区团林铺镇陈集村村委委员 陈川:这是我们陈士榘将军故居的复原图,这个是一个曾经在将军故居私塾里读过书的老人陈可富口述描绘的进行复原的。
荆门广播电视台记者 郑芸:我听说将军很早就离开了家乡,但是他一直还心系咱们家乡的发展,是这样的情况吗?
荆门高新区·掇刀区团林铺镇陈集村村委委员 陈川:确实是的。这是荆门市一医当时医疗设备不是很完善,得知以后就立即给我们荆门市一医赠送了第1台救护车。1952年,得知家乡在修漳河的时候,支援漳河水库建设,并赠送了工程机械。20世纪70年代初,将军了解到我们陈集村交通不是很好,一些物资不能够运出去,马上给我们村赠送了一台老式解放货车。每年有很多市直单位、区直单位、各界还有老红军,都过来这边参观学习。
荆门广播电视台记者 郑芸:老区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这两年陈集村的产业发展也是蒸蒸日上,我现在就是在陈集村的12组,大家可以看到我身后是一片有200多亩的蓝莓基地,基地负责人魏清泉从2012年开始在这里种植蓝莓,目前他的蓝莓已经远销全国各地,现在虽然已经是中午,但是他依然在基地忙碌着,我们一起去看一下。魏总,您这中午也没有休息,是在忙些什么呀?
湖北佳鼎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蓝莓基地负责人 魏清泉:我刚才工人包装完了,在打扫,整理这些东西,这些鲜果,这是工人昨天采回来的果子,昨天晚上进行了包装,然后这边是今天上午工人才采回来的,因为温度太高了工人现在都在休息。现在工人采果子的情况是这样的,他们每天都有上百数的人,一般会采的都在100斤以上,1块5一斤,每天都可以挣到130~150块钱一天,工人基本上就是以陈集村为主,在缺工人的时候,就去周边的村请工人。”
荆门广播电视台记者 郑芸:除了种植蓝莓,魏清泉还在陈集村发展了四季红菊和紫薯等产业,基地规模也扩大到了700多亩,那么用工高峰时工人有130多人,大多数都是咱们陈集村本村的村民,8组村民孙菊梅就是其中的一位。
团林铺镇陈集村村民 孙菊梅:2013年来到这个基地,一年收入的话万把块钱。有橘园,有紫薯(园),有三个基地,我在他那边搞的话,可以搞两万块钱,总共一起有两三万块钱的收入吧。”
湖北佳鼎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蓝莓基地负责人 魏清泉:一年我们就可以跟周边的老百姓带来将近50多万元的收益,然后除了蓝莓,我们另外还有200多亩的四季红菊果园,包括还有300多亩的紫薯。
荆门广播电视台记者 郑芸:“近两年,环保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在咱们陈集村就有两家与环保相关的企业,其中逸富农秸秆专业合作社就是其中的一家,它每年不仅消化了大量的秸秆,而且还带动了当地的百姓增收。
荆门市逸富农秸秆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邓玉金:(您这边主要是收些什么呀?)稻壳、稻草、玉米杆、花生秧,树枝、树椟,废模板,就是说农民秸秆一类的都回收做燃料,我大约一年收所有的秸秆,农林一类的,可能有三四万吨。像稻壳,老百姓拉来,我大约收1万吨,付给老百姓的钱就有100多万,就是说一顿打100多块钱,1万吨就有100多万。
团林铺镇陈集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 陈红泉:陈集村有6大产业,给我们当地的农民工也带来了可观的效益。今后我们的发展,我们想以陈士榘故居为引领打造红色陈集,为我们今后陈集村做一个旅游的陈集村,做今后的打算。
来源:荆门广播电视台
责编:杜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