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全市“荆工巧匠”建设动员大会上了解到,我市将对接“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围绕我市主导产业集群和工业十大重点产业,加快培育一支技能精湛、素质优秀的“荆工巧匠”人才队伍,助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转型升级。
荆门市“荆工巧匠”队伍建设目标任务是:
总量增加结构更优。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38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达到12万人,占技能人才比例31%。技能提升素质更高。三年时间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0万人次以上,其中2019年培训3.5万人次。载体实力明显增强。全市建成省级以上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个,省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8个,荆门“大工匠”工作室20个。评价方式更加科学。建立多元化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推进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评价,参加企业自主评价技能人才占评价总量的50%左右。
为加快培育“荆工巧匠”高技能人才队伍,我市将建立职业技能竞赛体系,每3年举办一次全市性“荆工巧匠”职业技能大赛,择优选拔各类技能拔尖人才参加各级竞赛活动。对取得市级大赛一等奖选手,最高给予5万元奖励,在世界级、国家级、和省级比赛中取得前三名的选手,按照获奖金额50%的比例给予配套扶持。
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培养,培养企业新型学徒2000人,给予企业(培训机构)每人每年4000至6000的培训补贴。针对就业重点群体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对贫困劳动力和贫困家庭子女开展技能扶贫。每年开展技能培训1.65万人,创业培训0.5万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1.5万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1000人以上。加快培育平台能力建设。鼓励校企合作共建 “校中厂”“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经认定的一次性经予10万元资金补贴。鼓励企业、职业(技工)院校建设国家级和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对新入选的国家级、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资金补贴,对新入选国家级、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按国家、省级扶持资金50%标准给予配套补贴。
此外,我市还将构建“荆工巧匠”评价机制。采取考核鉴定、技能竞赛、业绩评审等方式,建立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体系,每年组织10个以上企业(行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并落实待遇。加大技能人才引进力度,对于企业委托职业(技工)院校对引进的技能人进行培养且达到100人以上,给予提供培训的职业(技工)院校最高10万元的培训补贴。提升“荆工巧匠”激励机制,开展“荆门名匠”“荆门工匠”“荆门市首席技师”“荆门市技术能手”等表彰选拔,分别给予一次性2000至5万元资金扶持。实施技能强省示范县工程。鼓励各县(市、区)立足本地产业发展实际,科学制定政策措施,争创全省技能强省战略工程示范县,对达到技能强省战略工程示范县创建标准和要求的县(市、区),市级财政给予5万元资金补助。打造“荆工巧匠”使用机制,支持用人单位设立以“荆工巧匠”个人名字命名的荆门大工匠工作室,对设立的工作室给予10万元一次性建设补助,积极推荐申报国家和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此外,我市还将开发“荆工巧匠”特色课堂,提高“荆工巧匠”福利水平。营造良好环境,弘扬工匠精神。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氛围。
来源:荆门广播电视台
责编:怡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