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刚刚完成垂管改革的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召开了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大会,围绕1至7月全市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分析了形势,总结了成绩,查找了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要求全系统干部职工在今年后5个月,开启“攻坚冲刺”模式,进入“冲锋作战”状态,以战无不胜的精神和实干争先的行动,圆满完成全年生态环保目标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生态治理时曾说道:生态治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今年是我市生态环境治理的攻坚之年,目前离年底考核结账不到5个月时间,离明年污染防治攻坚战收尾结账不到1年半时间,环境治理进入决胜关键期,市生态环境局再一次吹响了冲锋号,号召大家当好“主力军”和“尖刀兵”,继续迎难而上,打好生态环境治理这场“硬仗”,为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生态环境问题远大于成绩
今年1至7月,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长江大保护、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三磷问题”整治以及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总体环境质量稳中有升。今年3月开始,空气质量明显改观,基本与其他地市州持平。水环境质量方面,天门河拖市断面平均水质提升至五类,汉江皇庄断面水质由三类提升到二类,全市地表水达标断面增加了2个。在环保督察整改方面,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清废行动2019”交办的问题全部排查整改到位,信访件基本实现了“核查全覆盖、问题全清零”;全市14家磷石膏渣库治理和前期排查的115个磷化工企业环境问题整改基本到位,整改效果得到华南督察局的肯定。在环保执法方面,全市继续深化开展环保执法大练兵活动,运用专项行动、零点行动、驻点执法、随机抽查等多种方式,组织开展“散乱污”企业清理整治、“三磷”企业专项整治等专项执法行动。全市生态环境部门上半年共立案71件,实施行政处罚案件56件,罚款金额约655万元。
同时,污染防治攻坚稳步推进。市生态环境局切实扛起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办公室牵头抓总职责,强化工作统筹和调度,周小结、月通报、季督办,整体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年初制订了《荆门市污染防治攻坚战2019年行动计划》,年中开展了多次集中督查和专项督查。紧盯中心城区和周边重点区域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全面推进“一减三治”,先后出台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等三个专项治理方案,对151家挥发性有机物企业、201座石灰窑、140辆渣土车、246家餐饮企业、674台次柴油货车开展整治。紧紧围绕重点流域抓好工程治理和问题整改,天门河31个问题已整改完成22个,竹皮河11个PPP项目已进入煞尾阶段,漳河水库保护区范围内12家农庄全部关停拆除。紧扣试点项目建设推进土壤污染防治,钟祥两个示范项目稳步推进,147个建制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客店模式”推广已完成76个村。
尽管如此,全市生态环境形势离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目前很多工作仍然滞后,生态环境形势异常严峻,问题远远大于成绩。
大气环境水环境难以达标。大气方面,虽然3—7月我市的空气质量大幅改观,但因1、2月倒挂严重,累积反弹明显,1—7月PM10、PM2.5月平均值和优良率分别为78.8、61.9、65,全省排名倒数第5、第2、第2,综合排名倒数第4,要完成省下达的75、56、73.1目标,后期要付出巨大努力。7月30日,生态环境部已经在全国空气质量预警会议上对我市进行了预警提醒(湖北仅有宜昌和荆门)。水方面,全市水质整体达标率偏低,未达到88.9%的考核目标要求。竹皮河马良龚家湾断面水质为劣V类,不能满足长江大保护修复攻坚战消除劣V类考核要求,天门河拖市断面水质虽然为V类,达到长江大保护修复攻坚战要求,但未达到水十条考核要求。
环保重点工作问题多。一方面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抓得不实,主要表现在:道路扬尘大、工地扬尘重,工业企业超标排放仍然严重。另一方面,水污染防治工作还有缺位,主要有:天门河各支流中,屈家岭青木垱河水质较差,长期为劣Ⅴ类,存在城区生活污水收集不全,雨污分流管网不完善,工业园区管网配套不足,农田化肥、畜禽粪污还田易流失等问题;竹皮河前期排查的84个入河排污口中仍存在部分排口水质超标情况,沿线城乡接合部居民区配套管网不完善,污水得不到有效收集,下游河段河道淤积严重,部分河道、桥梁处水流不畅。部分工业污水处理厂因配套管网建设延伸不够及纳管企业偏少等原因,导致部分污水处理厂污水进水不够,进水浓度和负荷率等指标达不到要求,部分工业园区集中处理设施存在运行不正常、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突出问题整改存在很大差距。中央、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大多数能在方案确定的时间节点内完成,但仍然有极少数单位重视不够,对一些不涉及到本地的整改任务“举一反三”不足,经常是整改一个问题,冒出一堆问题。我市攻坚指挥部交办各地各相关单位大气方面的10个问题,只完成了2个,行动缓慢,见效甚微;交办的水污染防治方面的61个问题,只完成了9个;交办的“三磷”方面的18个突出问题,只完成了3个。
面对越来越高的生态环境标准,唯有一刻不停精准施策抓治理
“在当前上级领导要求越来越严,生态环保问责风险越来越高的背景之下,我们倍感压力巨大!”这是市生态环境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心声。面对越来越高的各项生态环境标准,市生态环境局深感责任重大,唯有一刻不停、精准施策抓治理。
全力以赴,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是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严格落实“一减三治”要求,切实减少煤炭消费,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道路和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治理。要重点做好柴油货车综合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工业企业监管执法等工作,加快推进石化行业VOC治理工作,着力解决荆门石化和华能热电厂的问题,督促相关部门和地区加强工地扬尘、道路扬尘管控和餐饮油烟整治。要全面推动石化、化工、水泥等重点行业和在用燃煤锅炉特别排放限值改造,做好冬季重污染天气应对。
二是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竹皮河综合治理上,坚持分段负责、分段考核,确保现有直排口7月底前全部截污进管网,并持续开展竹皮河生态补水;钟祥段治理好幸福河生活污水、养殖废水直排竹皮河问题;沙洋段迅速启动综合治理工程。天门河综合治理上,继续巩固前阶段畜禽养殖场整治效果,迅速解决天门河郑刘桥河段水质反弹、氨氮严重超标问题,配套完善沿线集镇的污水管网,详细排查并整治各支流、沟渠黑臭水体,加快推进天门河流域中央专项资金项目。漳河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综合治理上,重点抓好集镇生活污水处理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工作,加快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严防水源保护区农庄死灰复燃。
三是坚决打好长江大保护阵地战。继续推进汉江沿江化工企业和化工园区污染整治,开展好劣V类国控断面整治、入河排污口排查、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打击固体废物环境违法行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等8个专项行动。
精准施策,大力整治突出环境问题。
一是大力整治“三磷”重点问题。对“三磷”问题,特别是市攻坚指挥部交办的18个问题,要按照华南督察局工作方案,持续强化磷矿、磷石膏渣库治理,完善“三磷”企业在线监控、电能监控的报警、响应、处置机制,发挥好智能监控的作用。全面治理磷矿超标矿井水,确保达标排放。做好磷石膏渣库地下水日常监测工作,密切关注数据变化。
二是大力整治交办转办问题。对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交办的39个问题、国家和省专项行动交办的23个问题,以及中央和省环保督察组下沉我市期间分别转办的62件、119件信访件,开展拉网式核查、排查,杜绝反弹回潮。对市攻坚指挥部交办的10个大气环境问题、61个水环境问题要建立问题清单台账,持续跟踪督办,问题一天不解决一天不罢休。
三是大力解决环境信访问题。上半年,环境信访量一直居高不下,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发声”的要求,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信息汇总、快速处理、依法核实、舆情上报五项工作机制,切实做到有反映必查、查实必纠,严格依法依纪查处追责,着力营造积极正面的网络舆情环境。
铁腕执法,切实强化生态环境监管。
一是要进一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严格落实举报监督、包企监督机制,全面推行环境执法“双随机一公开”,借助无人机、卫星地图等技防手段,重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常态化开展“零点行动”“双护双促”“驻点执法”等专项执法行动,保障环境安全。要进一步强化处罚震慑,对企业违法性质恶劣的,坚决限产停产、坚决通报曝光、坚决定格处罚、坚决追责问责,要达到处罚一家、震慑一批、教育一片的效果。
二是要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加快推进重点行业排污许可证核发,明确企业管理清单,落实排污主体责任。要在全市部署开展“发一个行业、清一个行业”清理整顿,制订排污许可与环评、执法衔接工作方案。
同时,市生态环境局在全系统大会上强调,要切实优化营商环境。要进一步做好监管服务文章,不要搞“一刀切”,不能简单粗暴执法,而是要结合当前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这一中心工作,寓服务于监管,寓监管于服务,要为守法企业创造公平优良的环境。
生态环境问题本质上是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问题,我市污染防治压力的根源在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管理方式粗放、环境保护不尽精细。要实现发展与保护的辩证统一,需要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干部职工提高能力,强化责任担当,扎实落实各项工作任务,更需要全社会努力,既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又追求环境效益,推动我市走上绿色发展的新路子。